Significant Women – Chinese

Significant Women

This week we begin a new series entitled ‘Significant Women’. Starting with Eve we will examine what the bible has to say about women who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God’s plan of redemption. Some are well known, some are not. Some we know by name and others are anonymous; some are good some were not, but all had a part to play and together we will see what God has to say through them.

Eve

1.關於夏娃
創世記3:20

夏娃的名稱與亞當以及創世紀的創作故事是不可分割的。我們知道她是第一個女人,她也是第一位母親和妻子,甚至是一名製作衣服的人,但從來都不是女兒或妹妹的身份。沒有人真正知道夏娃死的時候是幾歲,或是埋葬在哪裏。根據猶太人的傳說,夏娃是被埋葬在馬赫佩拉的洞穴中,後來亞伯拉罕的一家也都埋葬在該洞穴。從創世記中看到,夏娃有三個兒子,且都有提及姓名。其他的兒子和女兒雖然只提到是亞當的(創世紀5:4),但很可能也是和夏娃生的。夏娃只是她其中一個名字,更有意思的是,關於創作夏娃的故事也有兩個不同的說法。儘管如此,她無疑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女人。
創造夏娃(統稱)的第一個説法記載在創世記1:26-27。在此記載中,我們讀到上帝以祂的形象創造了人類(或男人),但這裏指的是男人女人一并被創造了(不只是男人而已),只是都用了 “男人”這個稱號。這個稱號在原文裏的意思可以是亞當,男人或女人,是沒有區別性的且可以共享這個名稱的。他們倆都是以祂的形象被創造的,並且在照顧和管理上帝的創造方面負有同等的責任。
根據巴比倫律法書中的一個猶太傳奇 – Alphabet of Ben Sirah,它認爲夏娃是第二位被造的女人。簡而言之,上帝首先創造了一位名為莉莉絲(Lilith)的女性,她完全與亞當(Adam)相等,但覺得她被視為劣等。她因此叛逆,離開了伊甸園,在她離去后,上帝創造了第二個女人來支持亞當。這個女人就是夏娃。在這裡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深入探討及詳細處理,目前我們就暫且將其視為一個神話,並希望可以在以後的篇幅中再返回討論。讓我們繼續來介紹夏娃的重要性。
創世記第2章提供了上帝造夏娃的第二個說法,這時上帝指示亞當稱她為女人(創世記2:23),因為她是用男人的肋骨造的。在創世紀的故事中,我們讀到,在上帝創造之後的每個階段,祂都會說“這一切都是好(good) 的”,但在祂創造人之後,祂說了“看著一切所造的甚好 (very good)”(第1:31章)。但是,當我們讀到第2:18章時,上帝卻對男人說,一個人獨自生活是不好的,因此祂決定為他造一個女人。大多數學者認為,這是創世記第1章中創造的男人和女人時,所發生的事情的描述,而不是以後發生的事情。
上帝給了祂爲什麽創造女人一個好的解釋。就是為了給亞當提供陪伴(因他一人獨居不好),並與他一起照顧祂的創造物。創世記2:18中使用了“助手”一詞來描述女性的角色,許多人誤解爲她的角色較小,即亞當是她的老闆,而她需要按照他的指示行事。“助手”在原文中為ezer,在詩篇70:5中出現,並是指向上帝:‘但我是困苦窮乏的,神啊,求你速速到我這裡來!你是幫助(Ezer)我的,搭救我的,耶和華啊,求你不要耽延!’因此,顯然並不是要意味著女人在身份階級上不如男人。它也可以被翻譯為“輔助”,也不是要暗示需要輔助男人在某種方式上的不足,畢竟他同樣是按上帝的形像所創造的,而是讓男人女人一起來透過看管上帝的創造物,來彰顯出上帝的形象。
我們尚未讀到女人被命名為夏娃的經文,這是在他們犯罪后才發生的是,我們在下一篇會一起來看。不過,這裏的重點是,在各個方面,女人也都是按著上帝的形象所創造的。上帝的心意是要讓男人與女人一起生活,透過男人和女人一起生活,他們就能一同照顧上帝的創造物,並從中展示出上帝各個方面的形象。

1.男人和女人以什麼方式共同反映上帝的性格?
2.上帝說,“那人(男人)獨居不好”(創2:18),為什麼不好呢?
3.從被造物角度,您認為女人是否不如男人來的重要呢?

 

 

2. 男人和他的妻子
 
創世紀 2:24-25
 
為第一個女人引入了另一個術語,即她是“妻子”。顯然沒有歷史可以用來解釋這個詞,而且它是同一個希伯來語,在其它地方被翻譯為“女人”。創世記 2:24,25的顯著區別在於,她被領到男人面前,成為一體(第 23,24 節),這就成為了第一個婚姻。這種連合被描述為不可分割的,神在他們兩個人身上都創造了與彼此聯合的願望
 
在某些翻譯中使用了“cleave”這個詞,而同一個詞在其它時候可以表示分開,這可能會造成混淆!在這裡,它被用來將新的夫妻關係置於丈夫(或妻子)與父母的關係的背景下。他們必須離開一方,才能與另一方聯合!這種新的婚姻關係是最重要的,歷史上婚姻的定義被理解為一男一女的結合,終身不包括其他人。丈夫的首要責任是照顧、保護、追求和跟隨妻子。亞當很快就在這上面跌倒。
 
在這個階段,亞當和他的妻子都是完全無罪的。雖然存在背叛神的可能性,但它還沒有發生。罪還沒有進入世界,因此沒有邪惡、犯罪或羞愧的意識。陳述中總結了這一點,即他們“赤身裸體,並不羞恥”。沒有尷尬,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他們也沒有人可以與自己相比,就他們而言,無論他們的身材如何,都應該是完美的。
 
神對亞當施加了一個限制,他不能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如果他吃了他必定死。一些學者認為,這個吩咐是在夏娃被創造之前的一段時間,他已經開始命名所有動物的工了,只有做完這工後,才創造了女人。然而,大多數人認為亞當和他的妻子都被包括在警告中。
 
在某個時間,可能是在亞當和他的妻子聯合之後不久,或者稍後的某個時間,一條蛇出現並開始與亞當的妻子說話。她沒有理由懷疑任何事情,她完全無罪和天真。沒有解釋為什麼一條蛇會說話,或者這是否不尋常,但這條蛇比其它所有動物都狡猾。他開始質問夏娃,並挑戰她對神所說的話的理解。他控告神誤導了她,並要求她準確地重複她和亞當得到的吩咐。她這樣做了,但又加了一句,她說神告訴他們他們甚至不能摸樹,而事實上祂沒有那樣做。她還把它描述為園子當中的樹,而神說它是善惡樹。
 
夏娃交在給她的試探中,並要亞當也這樣做,而他也這樣做了。亞當和她在一起,沒有履行照顧和保護妻子的首要責任。沒有跡象表明他試圖勸阻或阻止她吃果子。相反,他甚至可能一直在等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當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時,他很快也吃了。誘惑的基礎不是果子的吸引,而是亞當和他的妻子可以變得像神並能為自己分辨對與錯。他們立刻交在試探中,罪入了世界,他們也蒙了羞。
 
1. 你認為“不可分割的聯合”是什麼意思?
 
2. 你認為男人對妻子最重要的責任是什麼?
 
3. 妻子對丈夫的責任是什麼?

 

 

3.萬物之母
創世紀3:8-24

當亞當和他的妻子意識到他們赤身裸體並感到羞愧時,他們試圖把一些無花果葉子縫在一起來遮擋自己。可能上帝習慣在涼爽的天氣去看他們,祂是否被他們看到,或只是讓他們知道祂的存在,沒有說明,但他們有聽到祂,並認出祂是誰。他們仍然感到羞愧,躲在樹後,希望上帝不會註意到他們。但是神叫他們,問他們在哪裏。
 
當上帝問一個問題,並不是因為祂不知道。沒有什麼事能瞞著祂,祂知道一切——祂只是希望亞當能承認他所做的事情。亞當不小心說漏嘴,聲稱自己赤身裸體;只有他吃了善惡果之後才會意識到這件事情,上帝進一步希望他承認他吃了。可惜他並沒有承認自己的錯誤,請求上帝的寬恕和憐憫,而是立即責備他的妻子。他沒有保護她,而是試圖讓她為自己的失敗負責。事實上,他更進一步,責怪上帝。如果上帝沒有把這個女人給他,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上帝沒有和亞當爭辯,而是轉向女人,問她做了什麼。她也反過來試圖逃避責任,責怪蛇。
 
沒有任何辯護,沒有任何理由,三方都有罪,所有人都將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首先,蛇被判住在塵土裏,要與女人和她所有的子孫爭戰。即使在這個審判中,上帝也揭示了祂並沒有拋棄女人,正是通過她,對蛇的最後審判才會到來。在對人類執行判決的過程中,上帝揭示了祂救贖人類的計劃。
 
這個女人受到了雙重的審判。首先,分娩時她會經歷更大的疼痛。因為她還沒有生過孩子,所以她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但她知道她將會有孩子。上帝並沒有拋棄她,上帝讓她和她丈夫生養眾多,充滿那地的旨意也沒有取消。上帝仍會與她同在,幫助她。在第四章第1節的後面,她給她的第一個兒子起名叫該隱,宣布她是在主的幫助下生下他的。第二個審判是關於她和她丈夫之間的關系。以前他們是和諧行動、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現在卻出現了競爭和分裂。有些翻譯說,第16節是「你的心願必與你的丈夫相合」,而另一些則說「你的心願必與你的丈夫相違背」。因為這是一個審判或詛咒,它肯定有負面影響。「欲望」這個詞在《聖經》中出現了三次,一次在這裏,一次在《創世紀》第4章第7節,當該隱被告知罪像獅子一樣蹲伏著,因為它的欲望與他相反。第三次出現在《所羅門歌》中,它談到了性欲,這是婚姻中一個合理的期望(7:10)。最有可能的是,這是有意的,應該代表婚姻的合作關系將被打破。妻子會試圖控製或獨立於丈夫做出選擇,而丈夫則會試圖施加自己的權威,支配並迫使妻子屈服。
 
亞當註定要過艱苦的生活,曾經食物充足,勞動愉快,現在它變成了一種負擔。腐爛的種子已經撒下。從罪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死亡也來到了世上。它不是立即發生的,但卻是不可避免的。上帝的救贖計劃是為所有這些關系帶來治愈,使婚姻恢復到祂最初的計劃,即「造物本身將從衰敗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被帶入上帝之子的自由和榮耀中。」(羅馬書8:21)
 
亞當一聽到這話,就給他的妻子起名叫夏娃,因為她是眾生之母。然後神為他們做了獻祭的動物的衣服來掩蓋他們的羞恥。
 
1.       如果當時上帝問你在哪裏,你會怎麼回答?
2.       當亞當和夏娃被發現時,他們試圖逃避責任,這有多容易?
3.       上帝計劃將婚姻恢復到聖經的理想狀態,如果你結婚了,你如何看待這反映在你的生活中,或者在更廣泛的社會中?

 

 

4. 那莉莉絲呢?
 
創世紀1:26-28
 

有許多關於莉莉絲的神話,出現在一些猶太作品中,她被描述為亞當的第一任妻子。關於她的被造和生活,最著名的描述是記錄在西元700年到1000年之間的《本西拉字母表》中。它有時被用來解釋為何《創世紀》第一章和第二章中似乎對第一個女人的創造有兩個不同的描述。“字母表”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圖形化的,只適合成人讀者,所以我們在此僅談到這裡!
 
根據最流行的說法,亞當和莉莉絲同時被創造出來,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共同承擔著征服和管理世界的責任。然而,亞當堅持他有權管莉莉絲,她必須為他服務。這體現在他們的性關係中,“他們馬上就吵了起來。她說:“我不會躺在你下麵。”他說:“我必不臥在你以下,而是要在你以上。因為你適合在我以下,我適合在你以上。”(《本·塞拉字母表》23a-b)。莉莉絲不接受亞當的統治,離開伊甸園,住在紅海附近的曠野裡,根據猶太傳說,她在那裡變成了一個惡魔。亞當向上帝抱怨莉莉絲離開了他,所以上帝創造了另一個女人,名叫夏娃。
 
上帝派了三個天使去接莉莉絲回來,但她拒絕說:“我被造出來只是為了使嬰兒生病。若生男嬰,出生後我管他八日;若生女嬰,便管她二十天。”她被認為是造成兒童死亡、墮胎和其他疾病的原因。如果孩子們戴上刻有天使名字的手鐲,就能得到保護。據說莉莉絲也與其他惡魔產生關係,繁衍了惡魔的後代,並在男性單獨睡覺時騷擾他們,通過他們又產生後代。
 
莉莉絲的確回到了伊甸園,她看到亞當和夏娃擁抱在一起,心裡充滿了嫉妒。然後她變成一條蛇的形狀,接近夏娃,誘惑她吃禁果,最終導致罪進入全人類。這個神話和其他類似的神話似乎都是幻想,但在最近的時代,它或至少莉莉絲這個角色已經被女權運動的各個派別所採用。有一個莉莉絲音樂節,而《莉莉絲》雜誌的靈感則來自莉莉絲爭取與亞當平等的鬥爭。阿維娜·朱可夫在雜誌中寫道:“莉莉絲不僅立即意識到什麼是暴政,而且立刻開始反抗它。我們沒有看到她在抱怨(就像亞當一樣);她只是陳述自己的情況,並為自己的尊嚴敢於冒風險。她勇敢果斷,願意接受自己行為的後果。她的性格堅韌和忠於自我是令人鼓舞的。“在這些女性眼中,莉莉絲是英雄,是平權事業的捍衛者。當然,這需要我們忽略神話故事中令人不快的部分。
 
《創世紀》的敘述賦予了男女平等,無需訴諸古代異教文化所熟悉的幻想。在他們被創造的第一份聲明中,很明顯,男人和女人被賦予了同等的責任來管理和照顧上帝的世界,並在他們的結合中反映出上帝的性格。保羅在給加拉太書的信中說:“並不分猶太人,希臘人,為奴的,自主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當他給以弗所的基督徒寫關於婚姻關係的信時,他的評論是這樣開頭的:“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以弗所書5:21),他是在被聖靈感動的背景下說這句話的。雖然在婚姻中,丈夫和妻子可能承擔不同的角色和責任,但都基於平等和合一的立場。任何一方都不能有專橫跋扈的態度或強迫對方服從。
 
對於勇敢反抗壓迫的獨立女性,莉莉絲並不是可以認同的理想代表。她只是個神話。理想是在聖經中為我們呈現的,最接近理想的代表是在箴言31中所描述的。現實是,所有的造物,包括男人和女人,都是有缺陷的,他們的榜樣總是有所缺欠。
 
1. 你認為什麼原因使人們要去創造像莉莉絲這樣的神話人物?
 
2. 男女之間應該如何表現平等?
 
3. 你對婦女團體用莉莉絲這個名字來宣傳自己有什麼看法?

 

 

5. 夏娃的誘惑
創世紀 3:1-6

我們熟悉夏娃的誘惑,一條蛇如何對她說話,鼓勵她去做上帝告訴她和亞當不要做的那件事。如同聖經裡的許多故事,這個故事沒有提供所有的細節,可能會導致對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推測和猜測。
這是好奇的,夏娃對一條蛇與她說話的事實沒有評論–這是正常的嗎?我們不知道他們說的是哪種語言以及他們是怎麼學會的。因為我們通常用我們熟悉的語言和文化來閱讀這些故事,所以我們經常將自己的經歷投射到文章中。舉例來說,我來自一個以白人和西方文化為主的國家,英文是我的母語。我想像他們在說英語。據說亞當和夏娃兩位都非常漂亮,所以我認為他們看起來就像我認為漂亮的人應該是什麼樣的。當然,那時沒有別的人類,所以沒有什麼可以與他們的美麗相比,所以無論他們的外表如何,他們都是美麗的,因為他們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創造的,沒有罪或腐朽來破壞他們的外表。
蛇說出來的話是大聲地嗎?當撒旦引誘我的時候,幾乎總是通過我腦海中的對話,而不是別人能聽到的東西。夏娃也是這樣嗎?這能解釋為什麼亞當站在那裡甚麼也不做嗎?以上所談論,都完全只是猜測,但似乎沒有原因,也沒有人聽到撒旦藉著蛇說話。無論是哪種狀況,在蛇和夏娃之間,在心裡或是大聲說話依舊是爭論。約翰·歐文,清教徒學者和傳教士指出,我們所有人都會受誘惑,我們無法避免,但我們不能做的是進入誘惑。耶穌在主禱文中告訴門徒,不要被引誘。他受到了誘惑,但他從未進入誘惑。有這樣說的,你無法阻止海鷗飛過你的頭頂,但你可以阻止海鷗在你頭髮裡築巢,這句話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夏娃的問題不在於她被誘惑了,而在於她進入了誘惑。她沒有走開,也沒有運用創造她時所交託的職權,
 也沒有把蛇打發走。或者甚至徵募亞當的支持,她開始與撒旦討論。夏娃開始衡量吃水果的好處以及可能的負面結果。在第六節中,我們看到了夏娃考慮的三件事:它是很好的食物,它看起來很好,它會使她聰明。故事書通常將這種水果描述為蘋果,這再次反映出作者的背景文化。如果這些書是在其他地方寫的,他們可能會聯想香蕉,荔枝甚至是榴槤,最為有可能的會是石榴!是什麼水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上帝告訴這兩位最初的人類不要吃它。
夏娃從未經歷過死亡或衰老,也許她不明白這將意味著什麼。不論她知不知道,當蛇告訴她上帝說的話顯然不是那樣的意思,她聽進去了,把吃這種水果所能地到的好處作衡量後,她決定吃掉它。撒旦誘惑的基礎是讓夏娃懷疑上帝,使夏娃從上帝中分開。當她可以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她為什麼要服從上帝,當她可以享受東西的時候,為什麼要限制她的個人自由。從那之後,情況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撒旦繼續引誘我們在永恆的優勢之上尋求短期的快樂,讓我們自由的作出選擇,而不是接受上帝的指引和最終的拯救。你將總是會被誘惑,小心不要進入那些誘惑。

1.  你是否發現你會和自己辯論,或是爭論是否要去做某些事?
2.  有沒有誘惑是你努力不想進入的?
3.  你能做什麼來避免進入這些誘惑呢?

 

 

6. 離開伊甸園
創世紀 3:22-24

亞當因違背上帝而被逐出伊甸園。 文中沒有特別提到夏娃,但她似乎陪伴著亞當,儘管有一些猶太作家認為她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後才跟隨他。 我們不知道亞當和夏娃在與蛇相遇之前在伊甸園裡住了多久。 現在他們不得不離開他們唯一的家園。
夏娃和她的丈夫不得不離開他們所知道的安全之所,並且無法回頭。 第22節有一句沒說完,好像神開始說了什麼,但因為祂根本不忍去想,就中斷了,走開了。 祂看似當下立刻驅逐了亞當,而夏娃也和他一起去了。 只是為了確保亞當沒有試圖回到上帝那裡,上帝任命基路伯看守伊甸園入口。 Cherubim 是 Cherub 的複數形式,這意味著他們不止一個。 基路伯經常被描繪成年幼胖乎乎的小天使,通常有著捲髮和翅膀。 他們出現在聖誕賀卡和其他節時。 事實上,基路伯是上帝的戰士,猶太學者尼克沙瑟稱他們為上帝的保鏢。 他們位立在至聖所的施恩座旁邊,以防止未經授權的人接近施恩座,據說他們的外觀其實相當可怕。
當上帝質問亞當的不服從時,他將責任歸咎於夏娃,甚至說,其實是上帝造成了這個問題,因為祂將夏娃賜給了他。 亞當絲毫沒有悔改或尋求寬恕的意思,只有“這不是我的錯”的陳述。 夏娃也不甘示弱,她怪罪蛇。 罪惡進入伊甸園已經開始在關係中種下不和的因子,兩人都沒有準備好承擔責任,亞當責備他的伴侶。 意識到自己犯下的錯並試圖掩飾自己的恥辱後,他們失去了純真,彼此指責對方。
上帝原本希望亞當和夏娃完美和諧地生活在一起,互相幫補一齊統治祂創造的萬物。 而今他們逃避責任並被趕出花園。 曾經他們的工作是敬拜神以及與神相交,現在的工作卻是艱辛而勞苦的。 生孩子本來是一種愉快的體驗,現在卻是痛苦而復雜的。 曾經他們總是和諧同工,但現在他們將爭奪誰來作主。 夏娃和亞當都沒有在伊甸園外生活的經驗,他們所知的只有園中的和平、安寧和碩果累累。他們不僅要離開這個天堂,而且還要失去曾經共享的團結。
上帝的救贖計劃是萬物的恢復,也許祂的首要任務是恢復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關係。不是每個人都得進入或保持婚姻狀態。耶穌本人沒有結婚,而祂是人類完美的典範。但是對於那些上帝確實呼召進入婚姻的人來說,祂的目的是讓他們成為一個奧秘而不可分割的結合,沒有競爭或推卸責任。丈夫和妻子都尋求對方最大的益處,並承認彼此的恩賜和恩典。夫婦在達成上帝賦予婚姻的目的上互助互補,並在聖靈的帶領下彼此順服。婚姻是基督與教會關係的象徵,也是男人和女人一起彰顯上帝品格之處。可想而知,婚姻成為撒旦攻擊的主要目標,如同它在伊甸園所做的一樣。同樣不足為奇的是,保羅在他對婚姻和家庭的評論結尾時,指示我們在面對屬靈的爭戰時要穿上神的全副軍裝(以弗所書 6 章)。

1.妳是否不得不離開妳所熟悉的安定? 團結在這情況下有多重要?
2. 妳的關係中有互推責任嗎?
3. 妳認為妳的婚姻是屬靈攻擊的對象嗎?

 

 

7. 首位母親
創世紀4:1-2

 
夏娃和她的丈夫亞當離開了伊甸園,要去過艱苦而不確定的生活。 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做的,住在哪裡,或者他們的家庭事務是什麼安排,但在某個時候夏娃懷孕了。 這不僅是她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在這世上出生的第一個嬰兒,第一次有女人 懷孕。 除非上帝給他們直接下載所有有關繁殖和生育的信息,否則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觀察動物! 懷孕持續了多長時間,分娩是什麼樣的,他們應該做什麼以及什麼時候應該做? 夏娃只知道這會很痛苦。
 
大多數女性對第一個孩子的出生感到擔憂,但通常她們會得到其他經有經歷的人的支持,以及受過培訓的人來幫助分娩。 但夏娃卻沒有,她只有亞當,他知道的和她一樣多或少,當然還有上帝,但除此之外,她就獨自一人。 從受孕到分娩的整個過程用大約 11 個字來概括! 沒有談論產前課程或產後抑鬱症,沒有硬膜外麻醉或緩解疼痛,沒有父母或朋友的支持。 夏娃即將經歷一種沒有人經歷過的經歷。 她需要的力量和信念超乎我們的想像。
 
當時候到了,夏娃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孩子,起名叫該隱,意思最她在主的幫助下獲得了一個兒子。 沒有說明這種幫助的性質,可能是提供她需要的力量和安慰,或者以更實際的方式,但無論是什麼,上帝都沒有拋棄她。 她並沒有獨自面對這段痛苦的經歷,衪在她身邊提供幫助。 除非亞伯是雙胞胎,否則夏娃不會被她的經歷嚇倒並再次懷孕。 這次懷上的孩子叫亞伯。 創世記 5 章記載,亞當 130 歲以後,他又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塞特,在接下來的 800 年裡,他又生了許多其他的兒子和女兒。 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斯說亞當生了 33 個兒子和 23 個女兒,還有許多其他猜測,但沒有人知道確切的數字。 人們認為夏娃是孩子的母親,但這一點沒有說明,她的死亡年齡也沒有說 明。
 
夏娃是第一位母親,並和亞當成為第一對父母。 除了上帝,沒有人引導他們。 當孩子成年時,該隱和亞伯都從事農業活動。 該隱照管土地並生產莊稼,而亞伯則飼養牲畜。 有一段時間,他們倆都決定把各自的農作成果獻給上帝。 亞伯的供物被上帝接受了,但由於某種原因該隱的供物不被接受。 看來問題出在該隱的態度上,神斥責他,在某種意義上告訴他應該做得更好,學會自我控制:“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 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 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 “該隱沒有接受責備,而是將他的憤怒髮洩到他的兄弟身上並殺死了他。 該隱被上帝作為懲罰被趕出他的家人,在那一刻,第一任母親夏娃為一個兒子的死和另一個兒子的流放而悲痛。
 
夏娃是第一個叛逆孩子的母親,也是第一個悲慘地失去一個兒子的暴力死亡的母親,另一個被趕出家門的人。 我們不知道她是如何悲傷或如何應對失去兩個孩子的。 在不久之後,她又生了一個兒子,救贖將通過他而來。 夏娃是一個擁有強大力量和信心的女人。 我們知道她是一個背叛上帝並屈服於誘惑的人。 但她是神從未拋棄的女人,依然被用來發起神救贖的計劃,併為所有在她之後的人准備道路。
 
1. 無論我們多少次跌倒,上帝從不放棄他對你的旨意——你怎麼看?
2. 你會如何應對夏娃所面臨的生活環境?
3. 夏娃是有史以來最接近上帝的女人,卻是一個叛逆的孩子的母親,並屈服於誘惑。 你怎麼能從中得到安慰呢?

 

 

 

Sarah

1. 公主撒拉
創世記 12:1-6

撒拉和她的丈夫亞伯拉罕(當時叫撒拉和亞伯蘭,但為了清楚起見,我們將持續使用撒拉和亞伯拉罕)是一對沒有孩子的夫婦,住在一個叫烏爾的地方。至今還不確定那地方到底在哪裡,但大多數學者都同意它就在幼發拉底河附近,也許就是現在土耳其南部的位置。它是所謂“肥沃新月地帶”的一部分,是一個豐富而穩定的農業環境。亞伯蘭是一個富裕家庭的第三個兒子,他的父親和大哥都去世了,也許是自從羅得的父親 – 也就是亞伯拉罕的大哥 – 去世之後,他似乎就扛起照顧他的侄子羅得的責任。撒萊和亞伯拉罕已經過了中年(至少在我們這個時代,在當時代也許還很年輕)。撒拉可能也來自一個顯赫的家庭,因為她名字的其中一個含義是“公主”。
聖經沒有記載表明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及他的家人是敬拜上帝的,但有一天上帝就直接對亞伯拉罕說話。這件事記載在創世記 12:1。聖經沒有詳述上帝是如何對亞伯拉罕說話的,是在夢中嗎,在異像中嗎,直接傳遞到亞伯拉罕的思想嗎,還是以可聽見的聲音說話,但亞伯拉罕聽到了祂並明白是上帝在說話。亞伯拉罕聽到的信息是他要離開他的家和他的家人,如果他這樣做了,上帝會祝福他,讓他成為一個大國的元首。聖經也沒有記載亞伯拉罕與撒拉討論這件事,只是收​​拾東西,帶著他所有的財產,撒拉和他的侄子羅得,前往迦南地。羅得此時已是中年富翁(創世記 13:5,6),因此似乎沒有任何理由帶著他,同時這也似乎違背了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指示,就是要離開他的家人。沒過多久,他們就分開,不在同行了。
希伯來書第 11 章談到了撒拉的大信心,而這信心的確據就是從這件事開始的。當時她和亞伯拉罕沒有孩子,但他們是富有的地主和社區中的傑出公民。他們耕種的土地肥沃而多產,他們有一個安穩的未來。現在這位似乎與他們之前沒有聯繫的上帝以某種方式告訴亞伯拉罕放下一切,前往這片荒涼的土地。他們所要去的地方,他們可能不知道他們的語言,甚至文化習俗,他們無法保證他們會成為成功的農民和牧羊人,就算他們知道他們要去的是迦南。哪裏的氣候不穩定,土壤貧瘠,人民不​友善。他們決定離開家園和安穩生活的唯一依據就是上帝給亞伯拉罕的信息。我想象亞伯拉罕確實與撒拉討論過這個問題,而且我猜測撒拉一定被多方地説服了。
身爲丈夫或妻子,你會如何反應呢?想象有一天你的伴侶回家告訴你說:“我剛剛領受到上帝的消息,祂告訴我要離開一切:家庭、房子和事業,並開始旅行。祂說祂會告訴我前進的方向,然後我會在有一天成功並出名”。聖經告訴我們,亞伯拉罕去的時候,因著他的信心,他被稱為是一名義人。聖經沒有提到撒拉的忠誠和信任,以及她和他一同相信上帝,並期待上帝的應許得以實現。
撒拉也不得不離開她所熟悉的一切,那些讓她感到安全和舒適的一切。關於撒拉的原生家庭的記錄不多。她是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的女兒,但不是他母親的女兒,這使她與亞伯拉罕成為同父異母的妹妹,這是亞伯拉罕後來用來欺騙法老的事實。據記載,儘管她和亞伯拉罕離開家時她已經 65 歲,但她依然非常美麗。這位顯赫、富有、美麗的統治階級成員為了響應上帝的命令,放棄了一切與亞伯拉罕同行。撒拉是一位大有信心與勇氣的女人。

1. 撒拉為了跟隨神而放棄一切,若要你也放棄一切,你最放不下的是什麼?
2. 上帝是否曾經直接對你說話?
3. 如果上帝邀請你跟隨祂進入不確定的地方,你是否準備好開始這偉大的旅途嗎?

 

 

2. 離家
 
創世紀 12:4-9

 
撒萊和亞伯拉罕開始了他們前往迦南的旅程,那裡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地方,居住的人也許並不歡迎這些可能的殖民者的到來。亞伯拉罕、撒萊和羅得併不是一個人行進,他們帶著僕人、工人和他們的家人、牲畜和他們所有的財物。 14:14 告訴我們,亞伯拉罕家裡生養的有 318 名精煉壯丁。這是一個龐大的社區,亞伯拉罕是它的領袖,撒萊是第一夫人(借用美國人的稱呼)。
 
他們似乎沒有特定的目的地,而是分階段行進。他們到了示劍,在那里安營扎寨。神第一次向亞伯拉罕顯現,所以他在那裡築了一座壇。神應許亞伯拉罕,他所在的土地會賜給他和他的後裔。但這有兩個問題:亞伯拉罕沒有孩子,而迦南人已經住在這片土地上。顯然,這並沒有阻止亞伯拉罕,儘管他拆了他的帳篷,他和他的人前往山上,再次紮營。本章記述的地名在這次行程之後的一段時間都沒有使用,只是在故事剛開始寫的時候提到。
 
在這第二個營地,亞伯拉罕築了另一個壇,我們第一次讀到他求告主的名。在此仍然沒有跡象表明撒萊參與了這種或其它任何敬拜,也沒有跡象表明他們兩人之間就目的地進行了任何對話。他們沒有在山上留太久,而是再次向南而去。他們前往的地方被稱為南地,意思是乾燥,是一個荒蕪的地方。撒萊時代沒有地圖,當然也沒有GPS!他們可能從其他旅行者那裡得到信息,促使他們前往這個貧瘠的地方,或者他們可能一直在尋求神應許給他們的土地。他們離開幼發拉底河附近肥沃的地區,因為神應許他們會擁有自己的土地。到目前為止,他們所看到的可能並沒有讓他們充滿熱情,但他們繼續向南。
 
他們到達了南地,大概又一次紮了營。我們需要記住,這不是一個野營假期,整個社區的男人、女人和孩子以及他們的牲畜和他們所有的財物都包括其中。毫無疑問,僕人受過訓練,不去抱怨,但他們一定對發生的事情有些不滿。沒有說明他們在南地呆了多久,可飢荒隨後襲來。
 
亞伯拉罕告訴撒萊他的夢,並說服她離家去一個未知的地方,陡然間看起來好像是錯的。離開奢華、影響力和社會地位,去穿越一個貧瘠的土地,在沙漠中結束繼而面臨飢荒,這將考驗最忠實的聖徒,而撒萊和亞伯拉罕都還不符合這種形容。起初看起來如此有吸引力,如此有承諾的事情現在好像是一種幻覺。撒萊忠實地跟隨她丈夫的帶領,信靠他,並將她自己和她的未來交給應許,這應許是他從一個她甚至不認識的神那裡得到的。現在怎麼辦?她能回去嗎?亞伯拉罕會承認他錯了嗎?還是應該離開他?這些都是猜測,我們不知道撒萊和亞伯拉罕有什麼對話,但從我們後來對她的了解來看,她似乎不是那種只會溫順地跟從而不表達她想法的人!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收拾好營地和隨身物品,然後離開,不是回家,而是去更遠的埃及。他們正在離開應許之地,難道他們不相信神會保守他們嗎,他們需要靠自己去處理嗎?
 
1. 你是否曾經滿懷熱情地開始一件新事情,結果卻令人失望?
 
2. 當你說服別人你有一個很好的想法但一切似乎都出錯時會怎樣?
 
3. 當亞伯拉罕和撒萊離開迦南去埃及時,這是否表明他不信靠上帝?

 

 

3.到埃及
創世紀12:10-20

內蓋夫的情況非常艱難,亞伯拉罕和撒拉不得不前往埃及尋找食物。神應許亞伯拉罕將會擁有迦南地,但不是他的信心被他所處的環境削弱了,就是他有另一個沒有提及的計劃。無論如何,他不確定埃及人會作何反應,他特別關心自己的幸福。撒拉很漂亮,是一個有能力和影響力的女人,統治者殺掉別人的丈夫去占有他們的妻子,這是很常見的。
 
亞伯拉罕想出了一個計劃,他讓撒拉說她是他的妹妹,而不是他的妻子。這話幾乎有一半是對的,她是同父異母的妹妹——她是亞伯拉罕父親的女兒,但她是另一個母親的女兒,但她完全是他的妻子。亞伯拉罕會知道這個想法會使撒拉處於被法老抓走的危險之中,但卻有可能挽救自己的生命。瑪麗·埃文斯慷慨地這樣說:「人們可能會認為亞伯蘭不顧妻子的安全,認為她作為一個女人唯一重要的是她的長相。然而,這對夫婦顯然認為自己是在逃離迦南饑荒中註定的死亡,並認為撒拉不同尋常的美麗意味著她無論如何都可能被帶走。唯一的問題是亞伯蘭自己能否活下來。作為丈夫,他不會;作為一個兄弟,他有可能。」這對夫婦可能認為如果他們的計劃失敗了,他們可以找到出路。無論他們怎麼想,他們似乎都沒有尋求上帝的建議,也沒有依靠對上帝應許的信心。撒拉可以在任何時候透露真相,這肯定會給亞伯拉罕帶來壞消息,但會給她自己帶來安全。
 
不可避免的事發生了,法老對撒拉很感興趣,就把她收進了自己的家。在《舊約》的語言中,當一個女人被帶走時,通常包含著性關系的目的,大多學者認為撒拉可能有成為法老後宮的一員。另一方面,亞伯拉罕在這種情況下活得很好,因為她的緣故,法老對亞伯蘭很好;又有羊,牛,驢,男仆,婢女,駱駝。神卻不喜悅,降災與法老的家。
 
法老不知何故意識到這些瘟疫都是撒拉造成的,因此有兩種說法。要麼是瘟疫阻止了法老與撒拉的關系,要麼就是瘟疫本身的結果。這個時候,神並沒有應許亞伯拉罕所生的後裔從撒拉而來,也許亞伯拉罕想,如果有必要,他可以另找一個妻子。這些都沒有包含在文本中,所以它是一種猜測,是一種試圖理解故事的嘗試。可以理解,法老非常不高興,但令人驚訝的是,他沒有傷害亞伯拉罕,只是驅逐他離開埃及。亞伯拉罕作為難民來到埃及尋找食物,走的時候卻變成一個非常富有的人。
 
從我們的時代和價值觀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故事。這裏出現了一些問題,關於亞伯蘭的信仰以及他和撒拉的關系;他願意利用他人,特別是撒拉來實現自己的利益;以及為什麼上帝不譴責這種行為;撒拉是自願參與欺騙還是被利用了。然而,在整個段落中,上帝的仁慈和旨意都被展示出來。亞伯拉罕奉差離開迦南地,神就賜他資財。他在埃及欺哄他的妻子,神就保全他,將撒拉還給他。他為自己的生命擔驚受怕,一段時間後卻變成一個非常富有的人。神對亞伯拉罕有旨意,撒拉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通過她的行為,她保護了亞伯拉罕,無論是出於對他的忠誠還是出於她自己的利益,她都是有承擔很大的風險,也是因為她,她們一家才得以保全性命。
 
1.        你怎麼看亞伯拉罕的行為?
2.        撒拉將自己置於極大的危險之中,她應該拒絕亞伯拉罕的要求嗎?
3.        在這個故事中,上帝沒有審判亞伯拉罕或撒拉,為什麼不呢?

 

 

一個失敗的計畫
 
創世紀16:1-2
 
亞伯拉罕和撒拉離家已經十年了,這是一個動盪的時代。他們游走了整個迦南地,最後到達埃及。因為他們欺騙法老,被趕出了埃及,又回到迦南。有一天,亞伯拉罕和羅得發現他們無法再同住,於是羅得就搬去所多瑪附近的山谷裡,而亞伯拉罕和撒拉仍住在迦南。羅得安頓好新家不久,所多瑪遭到了一群首領的陰謀襲擊,羅得和城裡的人都被擄了。亞伯拉罕便追趕他們,救出俘虜,並帶回所多瑪。當他快到的時候,所多瑪王和神秘的公義王麥基洗德出來迎接。在這次爭戰中,亞伯拉罕承認他的勝利是出於上帝,至高的神,天地的主,這可能標誌著亞伯拉罕內心的轉變,他也拒絕了拿走可以享有的戰利品。在此之後上帝在異象中向他顯現。
 
上帝應許將給亞伯拉罕極大的祝福,但亞伯拉罕抱怨說,還能有什麼祝福呢。因為上帝之前應許他要作多國之父的事並沒有發生,甚至他現在連兒子都沒有,也許他僕人的兒子將成為他的繼承人?上帝向他承諾,這一切將由他的親生兒子繼承,並立約保證。亞伯拉罕相信了,因此被稱為是義人(創世紀15:6)。在這一切的事件中,撒拉都在場,卻沉默不語。亞伯拉罕和她分享這異象後,她還盼望自己能懷孕生子嗎,還是亞伯拉罕需要找人代替撒拉?
 
撒拉決定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她有一個埃及女傭,可能是他們被趕出埃及時帶走的,名叫夏甲。撒拉把夏甲帶到亞伯拉罕面前說:“上帝不讓我有自己的孩子,把夏甲娶過來,讓她做代孕母親吧。”當然,這不是撒拉使用的語言,卻是她所計畫的。亞伯拉罕應當與夏甲同房,使她懷孕。作為僕人,夏甲沒有任何權利,孩子將成為撒拉的。就像我們讀到的許多故事一樣,這來自一種我們不瞭解的,使人感覺很冒犯的文化傳統。夏甲沒有被當作一個有權利或有感情的人,而是作為達到目的的工具。這樣,性關係不是情感紐帶(至少不總是),而是生育孩子的手段。沒有人徵求過夏甲的意見,她別無選擇,只能照吩咐她的去做。
 
夏甲可能第一次嘗試就懷孕了,但也可能沒有。不確定撒拉對一個年輕的奴隸女孩每晚與丈夫同床共枕會作何感想,但如果她在此之前就沒有安全感,肯定也不會做這個決定了。夏甲懷孕了,這就改變了她對撒拉的態度。她從前是個婢女,現在是亞伯拉罕的妻子,也是他孩子的母親。她不再為撒拉服務,反而鄙視她,也許她嘲笑撒拉不能生育,不孕被認為是一種詛咒,可能成為一種嘲諷,也可以當成人身攻擊的武器。她可能以為自己會取代撒拉的位置,得到比她更高的寵信。我們知道的是,她輕蔑地看著撒拉。
 
撒拉的計畫出了問題,這本應是能確保她得到祝福並成為多國之母的,但她卻被一個埃及女奴折磨。她在回答中責備亞伯拉罕,她這樣做是對的。這是對亞伯蘭的應許,即使他按照習俗取了撒拉,上帝的計畫仍是通過他們兩人的結合來祝福這個民族。作為一家之主,他可以拒絕撒拉的提議,但他卻選擇了安撫撒拉。他唯一的回答是:“夏甲是你的僕人,隨你便吧。”撒拉對夏甲很生氣,可能是擔心自己的地位,因此對她非常嚴厲,是給夏甲身體上的虐待,精神上的折磨,還是剝奪食物和不照顧? 雖然沒有說,但嚴重程度足以讓夏甲逃跑。她身懷重孕,身無分文,生活拮据,無處可去,她就這樣跑了。而亞伯拉罕什麼也沒做。
 
1. 亞伯拉罕能做更多的事來平息撒拉的焦慮嗎?
 
2. 亞伯拉罕應該如何回應撒拉的計畫?
 
3. 有時候說“不”或者表明立場是很重要的,那麼當衝突發生時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5. 對撒拉的一個承諾
創世紀 16:15-21

在夏甲絕望的時候,上帝在曠野中找到了她。祂向她保證祂會保護她,但告訴她回到撒拉身邊並且服從她。這次重聚事件並沒有紀錄,但她確實回去了並在預期下生了一個兒子取名以實瑪利。上帝曾應許說,這個兒子雖然不是向亞伯拉罕所應許的繼承人,他也必作為多國的父。在接下來的13年裡,這個家庭生活在一起,毫無疑問,亞伯拉罕和他唯一的兒子建立了連結。聖經裡並沒有提到在那段時間裡,這一家人是如何生活在一起的,也沒有提到撒拉在她先前計畫徹底失敗後是如何應對。直到有一天上帝顯現在亞伯拉罕面前。

上帝對亞伯拉罕說,他要重新遵守祂所立的約,不過這次有個條件:亞伯拉罕必須在祂面前行事為人,作為完全人。相對地,上帝會讓他作為多國的父。這契約會是永遠的或被割禮的權利所確認。所有的男性都需要割去身上的包皮,未來的男性孩子在生下來第八日都要受割禮。上帝接著告訴亞伯拉罕,撒拉將成為母親,這孩子將繼承這個契約。為了這件事,亞伯拉罕和撒拉的名字都要更改(亞伯拉罕Abraham原名叫亞伯蘭Abram,撒拉Sarah原名叫撒萊Sarai)。這細微的改變反映出,現在他們將成為多國的父和母,而不僅只是許多人子。

亞伯拉罕與上帝爭辯,請求讓以實瑪利做為應許之人。毫無疑問亞伯拉罕和以實瑪利關係密切,可能擔心以實瑪利會被拋棄。他可能也擔心撒拉的健康,但上帝堅持要生孩子的是撒拉,事實上這孩子將在一年後出生。聖經裡沒有說亞伯拉罕對撒拉說過這件事,但他安排了營中所有的男丁和他自己都受了割禮。

這件事之後,耶和華以及兩位同伴再度來看亞伯拉罕和撒拉。亞波拉罕一開始沒有認出他們,只看到三個陌生人,他急忙為他們準備一頓飯。當亞伯拉罕和他的客人聊天的時候,撒拉準備了一部分食物,但她是待在廚房裡。他們重複先前對亞伯拉罕的應許,這次用撒拉的新名字稱呼她。此時,撒拉正在偷聽,而亞伯拉罕也意識到他是在對主耶和華說話。上帝肯定的說,一年之內祂的應許就會實現。撒拉聽到了這一切,但不相信。她知道自己已經不可能有孩子,她已經進入了更年期,從生物學上來說這是不可能的。到這個時候,她很可能已經接受了她不會生孩子的事實,這個承諾需要以其他方式實現。不僅是她精疲力盡,而且她嫁了一個老人,自然分娩是不可能的。

上帝聽到她的笑聲,問她為什麼。難道她認為這是不可能,難道上帝不能實現祂的承諾?這對祂來說太難了嗎?撒拉否認她笑過,也許她只在心裡笑,但上帝知道她的心。祂沒有譴責她,但祂要讓她知道祂知道她在想什麼。希伯來書11:11裡「因著信,甚至撒拉,她雖然過了生育的年齡,還是能夠懷孕,因為她認為那應許她的是信實的。」撒拉發生了變化,沮喪和懷疑變成了信仰。當面對這問題:「對上帝來說,有什麼是太難的嗎?」她必須承認,如果她說是,那麼上帝將不再是上帝;但如果她的回答是否定的,那麼她就完全相信祂會做到祂所承諾的一切。

1.  為什麼上帝要撒拉等25年才看到祂應許的證據?
2.  你是否曾嘲笑過上帝可以在你生命中完成不可能的事?
3.  你是否曾經認為你錯看了上帝對你的應許,於是就放棄了希望?

 

6. 再次上路
創世紀 20

撒拉同亚伯拉罕確認過之前對亚伯拉罕嘅應許之後,與主同伴嘅兩位天使決定話畀亚伯拉罕,佢哋即將落到山谷去摧毀羅得所居住的城鎮所多瑪。 這種毀滅是對一系列罪惡的審判,包括不公正、通姦和其他性罪,包括同性戀、驕傲、貪婪、不照顧窮人、“可憎的事情”和缺乏熱情好客。 亚伯拉罕與天使討價還價,以確保罗得同佢嘅家人得救之後,天使就繼續前行。 第二天早上,亞伯拉罕早早起來,俯視山谷,“那地的煙氣上騰,好像燒窯的煙。 “(創世記 19:28)。 羅得和他的女兒們已經逃脫了,但經文沒有說亞伯拉罕是否知道這一點。 唔理係呢個原因還是有其他解釋,亚伯拉罕決定再次向南前往内盖夫。
遷移嘅羣落一直來到了基拉尔,当他们接近這座城市時,亚伯拉罕話畀撒拉再次聲稱自己係佢嘅妹而唔係他的妻子。 佢而家有快90岁,雖然25年前佢可能被認為身體好靚,但佢似乎唔太可能仍然擁有同樣嘅身體吸引力。 一些猶太學者認為,当上帝向撒拉承諾佢會生一個仔時,了她的青春佢恢復,然而,如果發生呢種情況,似乎會有多少記錄。 她更有可能被用嚟組建政治聯盟。 唔理非利士王亚比米拿帶佢入佢屋企嘅原因係乜嘢。 喺呢種情況下,上帝立即介入。 他在夢中出現在國王面前,基本上說:“如果你碰她,你就是死人! ”
亚比米勒向上帝辯稱自己係無辜嘅,上帝信咗佢,並警告佢要把撒拉還給亚伯拉罕,亚伯拉罕會為佢祈禱。 亚比米勒因佢嘅正直而受到認可,而亚伯拉罕同撒拉則缺乏呢種正直,佢哋參謀與欺騙。 然而,亚伯拉罕仍然係上帝嘅選民,上帝稱佢為先知,佢嘅祈禱會得到回應。 可以理解嘅係,亚比米勒唔鍾意亚伯拉罕並斥責佢。 亚伯拉罕試圖用一個無力嘅借口為自己辯解。 佢話嗰個地方不敬畏上帝,但正是對上帝嘅敬畏畀亚比米勒歸回到了撒拉,對上帝嘅敬畏畀佢喺夜晚醒來,對上帝嘅敬畏係亚比米勒與上帝交談嘅原因。 兩個人中緊,亚比米勒表現出對上帝嘅敬畏,而亚伯拉罕只表現出對自己安全的恐懼。 事實上,就好似亞當喺好多年前試圖把責任推卸畀上帝一樣——喺第13節中,佢話係因為上帝畀佢流浪,所有呢啲事情都發生。 換句話說,如果上帝畀佢留喺原地,一切都會好好。
當年亚伯拉罕同撒拉對法老實施同樣嘅欺騙時,佢哋被驅逐出埃及。 今次國王不僅話畀佢哋可以隨心所欲地生活,還給了亚伯拉罕一千蚊銀子,佢向撒拉解釋話係證明佢係清白嘅。 雖然今次事件與上一次喺埃及發生的事件有明顯的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同之處。 在埃及,呢個應許並無透過撒拉得到保證,所以佢喺某種意義上係可有可無的,另一個妻子會這樣做。 然而,而家有應許撒拉會生一個仔。 如果她有了性關係,她可以透過亚比米勒懷孕呀? 佢係咪有懷孕? 遵守諾言係至關重要嘅,雖然亚伯拉罕嘅行為將其置於危險之中,但仁慈嘅上帝介入了。 瑪麗·簡·柴諾特寫道:“是上帝保護了諾言,使國王無法與撒拉有任何接觸。 緊要係要指出,上帝嘅呢種仁慈作為不僅延伸到亚伯拉罕,仲包括亚比米勒嘅屋企,一個公義嘅國王嘅屋企。 ”

1.当面臨風險時,撒拉同亚伯拉罕採取了欺騙手段。 佢哋喺哪些方面表現出對上帝缺乏信任?
2.不久之前,有人問撒拉對神有冇乜嘢太難嘅事,她做乜嘢懷疑?
3.儘管他們非常失敗,但上帝仍然承認亞伯拉罕是一位先知,並阻止撒拉採取錯誤的行動,這樣她仍然會得到對她的應許。 你在這方面感到安慰嗎?

 

7. 應許實現
創世紀211-7

在神應許撒拉生孩子的一年之後,以撒出生了。 從應許到成就所發生的一切事,她有可能是在亞比米勒家裡的時候懷孕了。 這使得她和亞伯拉罕採取的行動更加引人注目。 以撒這個名字的意思是“他笑”,讓人想起撒拉聽到神的應許時所發出的 輕視的笑聲,而現在是她發自內心的喜悅和幸福的笑聲。
 
撒拉擔起了做母親的責任,但當以撒在大概在三歲左右斷奶后,烏雲就出現了。 按照慣例,亞伯拉罕要為以撒舉行盛大的宴會慶祝,但以實瑪 利很不高興。 那時,他大約15或16歲,在之前,他一直是繼承父 親財富和頭銜的兒子。 即使現在他還是長子,他也能指望這樣。 他看得出,這一點正在悄悄溜走,他在家裡的地位正在被奪走。 撒拉看見他譏笑以撒,就生氣了。 她告訴亞伯拉罕除掉以實瑪利和他母親夏甲。 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兒子,他不喜歡撒拉的這個主意,但上帝告訴他要聽他妻子的 話。
 
撒拉不是一個溫順的女人,不願意坐在後面,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所以令人驚訝的是,她同意亞伯拉罕欺騙法老和亞比米勒。 以前她曾堅持採取一種行動,結果讓夏甲跑掉了,現在她要求自己把夏甲 送走。 儘管亞伯拉罕不高興,上帝告訴他要聽他妻子的話。 這不是亞伯拉罕為了確保婚姻和平而做的決定,是上帝有衪的目的,撒拉在其中起了作用。 亞伯拉罕需要聽他妻子的話。 他照撒拉的話做了,把夏甲打發到曠野去,只帶著最少的資源,神再一次在她需要的地方見 她。
 
 
與此同時,撒拉、亞伯拉罕和以撒一起成長,直到有一天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神向亞伯拉罕顯現,叫他把兒子獻為祭物。 亞伯拉罕不像以前那樣與神爭辯或討價還價,而是一有機會就把他的兒子帶 到獻祭的地方。 這沒有說他是否告訴了撒拉他將要做的事,但一些猶太作家認為他說了,這導 致撒拉心碎而死,那時以撒37歲。 不管他多大年紀,他至少不是一個孩子,而是一個精力充沛的年輕人。 如果撒拉知道了,她一定會悲痛欲絕——她唯一的兒子,她相信上帝的應許等待了這麼多年的兒子,即將被殺死。 亞伯拉罕怎麼能同意這樣的事。 我們常聽到亞伯拉罕的信心,但撒拉的信心呢? 也許亞伯拉罕沒有告訴撒拉,希望上帝能改變衪的想法,或者提供另一個選擇。 也許還能讓以撒奇跡般地起死回生。 撒拉不知道山上發生了什麼,她可能完全不知道,也可能在家裡悲痛欲絕。 聖經只告訴我們,神用替代祭物拯救以撒後,亞伯拉罕、以撒和跟隨他的人回到別 是巴,住在那裡。
 
撒拉是聖經中唯一一個知道死亡年齡的女人。 她127歲,只比以撒大37歲。 像亞伯拉罕一樣,她也不是完美的,她和她的丈夫合謀以可能破壞上帝計劃的方式來實現她想要的。 她似乎缺乏信心,但在希伯來書11:11中說,是她的信心使她懷孕,加拉太書4明確指出,新約 的應許就是通過她而來的(22、23節)。 她兩次被認為是義的例子:以賽亞書51:1,2和彼得前書3:3-6。
 
                   
神要跳過看撒拉的錯,要承認她的信心,並稱她為義。 就像她一樣,你和我都跌跌撞撞,試圖不讓上帝在我們身上作工,通常把事情搞 砸。 就像對撒拉一樣,但神對我們的軟弱和失敗視 而不見,只看到我們是祂的兒女,祂愛我們,祂 也要為我們成就祂的旨意。
 
1.         上帝告訴亞伯拉罕要聽他妻子的話,你怎麼看?
2.         你認為亞伯拉罕告訴有撒拉他帶以撒上山的原因了嗎
3.         你能從哪些方面認同撒拉,亞伯拉罕或他倆的關係?

 

 

Rebekah

1. 以撒的妻子
創世記 24:1-8

撒拉死後,亞伯拉罕把注意力轉向為兒子尋找妻子。以撒現在 40 歲,還沒有結婚,亞伯拉罕知道他成為多國之父的應許取決於他的後裔所生的孩子。他娶了另一個妻子,基土拉,她可能已經是妃子,但在撒拉死後被提升為妻子的地位,但她所生的孩子和其他妃子(包括夏甲)都一樣被排除在他的繼承權之外(第 25 章)。亞伯拉罕叫來他最信任的僕人,並委託他為以撒尋找妻子。
這僕人,可能是以利亞撒,得到了具體的指示。以撒未來的妻子必須是來自亞伯拉罕的家族,特別是亞伯拉罕的兄弟拿鶴的家族,而且她也必須是處女。這位僕人接受了這項任務,便開始安排大約九百公里的旅程,大約需要三個星期。除了行程的準備外,他還為拿鶴的家人收集了一些禮物。當他在路上時,僕人精心設計了一個計劃來幫助他辨別上帝的旨意。他計劃找一口井停下來,如果來來為他的駱駝提供水的女人是位處女,那麽這女人就是上帝所安排的。這不是一個荒謬的想法,但卻具有相對的危險!因爲僅僅依靠一件事的結果來判定上帝的旨意與想法是很危險的,因為上帝是高深莫測的。但在這個情況想,它是有效的。
這僕人到了拿鶴城,找到了口井。他按照他的計劃開始向上帝祈禱,在他完成祈禱之前,一個“非常貌美”的年輕女子,從她穿的衣服上看得出她是一名處女,來到井邊給她的水罐打水。她主動提出為僕人的駱駝提供水,當她這樣做時,僕人坐在那裡默默地尋求上帝的進一步指導。當年輕女子給駱駝澆水後,僕人送給了她一些昂貴的禮物,並開始詢問她的家人是誰,以及是否可以讓他在他們家住一晚。她解釋說她的父親是拿鶴的兒子貝土利;以及確定家裏還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借住一晚。然後她跑去告訴她母親所發生的事,她父親很可能已經去世了,而當房子繼承給他的妻子時,他的兒子拉班也負擔起了照顧這個家庭的責任。
拉班聽到年輕女子(聖經這裏提到她名叫利百加)的消息后,就跑去迎接那僕人。有趣的是,經文告訴我們,當拉班看到利百加收到的禮物時,他很積極地邀請僕人進屋,希望可以和他們一起吃飯。僕人毫不遲疑地解釋了他的使命,並強調亞伯拉罕的財富和聲望,以及以撒是他財產的唯一受益人。他問拉班是否同意他把利百加帶回去做以撒的妻子。拉班同意了這個提議,僕人就把他帶來的所有禮物都拿出來了。吃飽喝足了一夜,僕人早早起床,正準備上路時,拉班一家卻不願讓利百加這麼快走,並提出了不如再等個十天左右。僕人堅持需要馬上啓程上路,這時家人建議去問問利百加她的想法如何,也許他們認為她會想留下來考慮一下,但她的回復是“我願意去”。

1. 你如何看待“先要求上帝滿足一系列條件,這樣你才能確信祂的旨意”這件事?
2. 亞伯拉罕設定了兒子以撒結婚對象必須具備的具體條件。為什麼他如此堅持于這些條件呢?
3. 利百加的反應是立竿見影的。她從不認識以撒,也不知道她將被帶到哪裡,你認為是什麼促使她做出如此迅速的決定?

 

 

2. 利百加和以撒
 
創世紀 24:61-67
 
利百加和亞伯拉罕的僕人回到亞伯拉罕家的時候,以撒剛剛從他放羊的地方回來,正在晚上散步,這似乎是另一個神聖的巧合。也許他正在考慮未來的事情,毫無疑問仍在回想他母親的去世。雖然僕人被吩咐這事時他不在場,但他無疑是知道這件事的。恰逢其時,他抬起頭,看見一隊駱駝向他走來。利百加同時注意到了他,從駱駝上下來,問僕人是誰向他們走來。
 
僕人認出了以撒,而利百加按照習俗迅速用面紗遮住了她的臉。這是一個女人結婚或訂婚時的做法,顯然這在以撒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決定了。僕人隨後解釋了發生的事情,討論可能需要一點時間,利百加可能沒有參與。但她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緊張,顯然已經為完婚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關於利百加當時的年齡有很多爭論,普遍的共識是她大概十幾歲。無法確切地知道,打水排除了她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女孩,儘管十歲以下的女孩訂婚並不少見。還有其它一些細節也符合青少年的特徵。比如她知道她在家族中的位置(24:24)。她知道她家裏是否有足夠的空間來照顧僕人和他的隨同(24:25)。她已經大到可以決定是否要馬上離開(24:57-58)。拉班和她的母親並沒有說她太小而不能做決定。她有使女(24:61),暗示她看管她們。按照我們這個時代的標準,她非常年輕——太年輕了而不能結婚,但在舊約中,一旦一個女孩長大到可以生孩子,她就可以結婚了。一個女孩從 13 歲起就被稱為女人。
 
當以撒知道利百加被帶到他這裏來的所有原因,他就把她領進了他母親的帳篷,她成為了他的妻子——換句話說,他們有了性關係。很難想像利百加當時的感受。她年輕,是處女,第一次見到一個40歲的男人,期望她能成為他的妻子。她是不是很焦慮,緊張,甚至有點害怕?我們不得而知,婚禮很快就結束了,也沒有提到他們接下來 20 年的共同生活。
 
就像她的家婆一樣,利百加不生育。應許已經賜下,以撒在這個應許的基礎上禱告,不像之前的亞伯拉罕和撒拉,他們沒有試圖通過其它方式讓應許成真,而是忠實地等待和禱告。最後利百加懷了孕,但孕期並不容易。在她的腹中有了相爭,這讓她禱告。利百加可能已經是一個常禱告的女子,但現在她的禱告變得更加緊迫。她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那個年代沒有超聲波,利百加似乎不知道她會生雙胞胎,孩子會活著出生嗎,她能活下來嗎?神非常具體地回應了她的禱告,給了她一個關於未來的預言。她會生雙胞胎,他們將成為兩個不同國的先祖。這兩國將彼此分裂,來自小的國將管轄另一個國。
 
1. 利百加雖然很小就表現出非凡的勇氣,你如何看待她的故事?
 
2. 舊約是能生育的就是適婚年齡,你怎麼看?
 
3. 為什麼神讓利百加和以撒等了20年才有孩子?

 

 

3.雙胞胎的出生
創世紀25:24-28

聖經中記載了七次奇跡般的出生,盡管每一個孩子的出生都是奇跡——我相信父母,尤其是母親都這麼認為!撒拉、利百加、拉結、參孫的母親、哈拿、以利沙伯、耶穌的母親馬利亞,都是在不該生育的時候生出了孩子,也都是因長久的禱告和等候而生的。利百加所生的兒子,是第一個有雙胞胎的記錄。
 
利百加懷孕的時候肚子裏很多動靜,這使她很痛苦,不得不禱告。上帝出現在她面前,告訴她雙胞胎的事,但也告訴她,在他們長大的過程中,他們之間會有沖突。祂還說,他們之間的輩分將會被改變,老的會服侍小的——這與當時的習俗和慣例相矛盾,拉結是否與以撒分享了這一信息也沒有說明。
 
到了臨產的時候,生了第一個孩子,他又紅又多毛,給他起名叫以掃。一些學者認為他是一個在迦南不為人知的紅頭發。第二個孩子出來了,他抓著以掃的腳跟,所以他被命名為雅各,這個名字接近希伯來語的aqab,意思是取代或欺騙。在當時一個名字可能比現在更重要或更有意義,被稱為騙子的人長大後肯定會有負擔。也許雅各從小就相信這是他的命運,並決定照此行事。隨著他們的成熟,這兩個男孩不僅在外貌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在氣質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以掃長大後成為一個能幹的獵人,一個急性子的人,他不能延遲滿足自己的欲望,也不能提前計劃。他被描述為脾氣暴躁,當他感到被背叛時隨時準備殺人。而雅各被描述為「住在帳篷裏的人」,他被證明是一個精明、精於算計、善於操縱的人。
 
性格和生理特征上的明顯差異讓學者們不禁要問,雙胞胎怎麼會如此呢希?伯來學者、《聖經中的母性概念》的作者塔利特·瑞森伯格拉博士認為,雙胞胎中有一個出生時紅細胞過多,可能會患上高血壓和心臟肥大,而另一個則會出現低血壓、貧血和脫水。這遠遠超出了我的理解和知識水平,但如果雅各布出生時是一個多病的孩子,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和他母親之間的關系那麼好。
 
以掃的性格和性情把他吸引到他父親身邊,不幸的是,他毫不掩飾自己是最受寵愛的兒子。他是一個熟練的獵人,一個喜歡戶外運動的人,熱情,積極。以撒可能教過他打獵,父子倆可能一起露營和準備食物。然而雅各更喜歡呆在家裏,做飯,和他的母親呆在一起。利百加說得很清楚,她愛雅各勝過愛以掃。遺憾的是,以撒和麗貝卡的偏袒導致了家庭關系中的破裂。不去根據孩子的個性和我們自己的喜好對他們做出不同的反應,這一直是一個挑戰,但就像在以掃和雅各身上看到的那樣,如果不改變的話,可能會有悲慘的後果。
 
1.            為我們的孩子明智地選擇名字、昵稱和標簽有多重要?
2.            當一個孩子的興趣與我們的一致或不同時,我們如何能避免偏愛其中一個孩子?
3.            以撒和麗貝卡作為父母會有什麼不同的表現呢?

 

 

4. 一碗燉菜
 
創世紀25:29-34
 
以掃出去打獵了,雅各留在家裡做飯。猶太歷史記載,在雅各的祖父、以撒的父親亞伯拉罕去世後,雅各在為他的父親以撒煮一鍋扁豆湯。扁豆是猶太人傳統的悼念食物。拉比路易士·金茲伯格解釋說:“圓形的扁豆象徵著死亡:當扁豆滾動時,死亡、悲傷和哀慟就不斷地在人們中間滾動,從一個滾到另一個。”以掃可能是為了準備他父親最喜歡的食物而去打獵,但最後一無所獲。
 
不管這些描述是否準確,我們讀到以掃打獵回家,發現雅各正在做燉菜。他告訴雅各自己累壞了,想吃點爐子上的食物。以掃把它描述為“那種紅色的燉菜”,之後被稱為扁豆湯。這方面的專家說,裡面有紅扁豆,但煮熟就變黃了,所以以掃準備生吃。他等不及了,他餓壞了,需要食物。
 
雅各看見了機會,就用扁豆湯來換以掃長子的名分。在希伯來的習俗中,領導權的傳承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擁有長子的名分,第二部分是由父親在去世前給予其祝福來確認。雅各擁有長子的名分意味著在他父親死後,他將成為一家之主,有權管理他的兄弟姐妹(27:29,37;49:3);他會得到他父親特別的祝福(27:33-36);並繼承兩倍的遺產(申命記21:17);他也將在神的應許裡有份(28:13-14)。拉比卡明克指出:“最初,長子是要在會幕,以後是聖殿裡服侍上帝,所以雅各想要獲得這種特權,他覺得以掃很邪惡不配做這種事。”以色列聖經是這樣說的:“雅各非常厭惡以掃的行為,他認為以掃不配再繼承長子的名分。一個隻會活在當下,只關心自己的人,不配成為亞伯拉罕和以撒的屬靈繼承人,也不配做讓世人認識上帝的聖工。因此,雅各堅持讓以掃放棄他與生俱來的權利來換取那碗扁豆湯。”猶太歷史上有一種強烈的傾向,就是把雅各描繪得很好,而把以掃描繪成惡棍。但這種觀點並不總是得到聖經的支持。
 
以掃似乎不把雅各的建議當回事,對他來說馬上要餓死了,這長子的名分于自己有什麼益處呢?雅各卻不推辭,硬要以掃起誓將長子的名分讓給他。以掃是一個好動的人,這大概可以從34節連續給出的動詞看出:他吃,喝,起來,走。他沒有時間去反思或考慮,他活在當下,後來卻對產生的後果感到懊悔。他輕看自己長子的名分,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在鄙視它,或者認為它毫無價值。他同意了這筆交易,將長子的名分轉讓了。
 
似乎利百加和以撒都不知道這個交易,即使他們知道,以撒也可能在宣佈最後的祝福時把它放在一邊。以掃是雅各的哥哥,他衝動,活在當下,而雅各冷靜,精於算計,善於思考。一個是父親的寵兒,另一個是母親的寵兒,兩人都在競爭和對抗的環境中長大,父母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塑造了他們彼此的個性。雅各對以掃做的這件事,無意中應驗了這對雙胞胎出生前神給他母親的預言。
 
1. 我們成長的環境在很多方面都塑造了我們,你又如何被你的環境所塑造呢?
 
2. 如果你有孩子,你是如何塑造他們的?
 
3. 在這個故事中,以掃和雅各誰是更好的人?或者有沒有好人?

 

 

5. 有其父必有其子
創世紀 26:1-16

要弄清楚這些小節中的故事是什麼時候發生的有點困難。在創世紀中,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有時故事或事件被插入到特定的地方,以實例闡明上帝希望闡述的觀點。這件事或許是發生在雅各和以掃成為少年之後,或是在利百加懷孕之前。它可能被放在雙胞胎的出生和出售以掃的長子繼承權之後,所以敘述的流動沒有被打斷。或者它可能發生在這些事件之後,但以撒的祝福之前。
故事中有一個熟悉的主題,有一場飢荒,以撒像亞伯拉罕之前一樣出發去找尋食物和水。他原本打算像他父親以前一樣去埃及,但當他到了基拉耳,上帝告訴他在那裡停留。祂再次堅定地向亞伯拉罕和撒拉應許過的話,說他們必擁有這塊土地為業,並且「我必使你的後裔增多,好像天上的星那樣多;我必把這全地都賜給你的後裔;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這應許不是因為以撒所行之事,而是因為他父親亞伯拉罕的忠誠。
基拉耳就是亞伯拉罕和撒拉在上次飢荒去過的地方。在那一次,他們想欺騙亞比米勒,說自己是兄妹,但上帝保佑亞比米勒。亞比米勒這個名字是個頭銜,代表著統治者或是國王,但它也可以用作個人的名字。現在基拉耳掌權的亞比米勒,可能是亞伯拉罕時代那位亞比米勒的孫子。
亞伯拉罕和他的部落在基拉耳定居下來,這並不是打算在這裡過夜而已,他們打算至少住上一段時間。在某個時刻,當地的男人開始對利百加感興趣,她是一個漂亮的女人,但她單身嗎?如果這個故事發生在雙胞胎出生之前,她很可能不到35歲,如果是之後,她可能已經四十幾或五十幾歲了。不管是之前還是之後,以撒擔心這些當地人一但知道他是她的丈夫,就會把他當作一個障礙,把他趕走。所以如同他的父親,他撒謊了。他說她是他的妹妹,所以她是單身!她是表親,連同父異母的兄妹都算不上。
有一天,亞比米勒看到以撒和他的妻子行為表現的不像一對兄妹。根據聖經的翻譯,他看到以撒愛撫利百加,逗她玩,溺愛她,甚至和她一起笑。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的行為很親密。他立即找來以撒,要求他做出解釋。以撒給出和他父親一樣的辯解,亞比米勒則指責他。這時候,以撒已經非常富有,非常有權勢,以至於在第16節亞比米勒告訴以撒離開,因為他變得比自己強大的多。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他沒有對以撒採取行動,同時也對以撒用恐懼作為他欺騙的原因生疑。
利百加願意成為這謊言的同夥嗎?如果她的兒子們是年輕人,他們會怎麼想–他們會怎麼反應?這些問題沒有在文中得到解答,但也許是因為這情節改變了利百加和以撒的關係 。我們第一次見到利百加,她還是一個天真的小女孩,充滿了希望和興奮。二十年不能生育會改變她,但現在因丈夫的謊言而暴露並被置於危險之中,只因為他個人的恐懼,這一定影響了她的感情。她生命中下一個情節是她自己的欺騙和詭計,推銷雅各勝過以掃,這種子可能是已經在基拉耳事件中埋下的。

1.  利百加會對以撒的欺騙作何感想?
2.  如果雙胞胎是年輕人,這種欺騙會對他們產生什麼影響?
3.  以撒和利百加之間的關係會因為這件事發生什麼變化?

 

 

  1. 破碎的家庭
    創世紀 27:1-40這本是一段以充滿希望和期待開始的婚姻,是基於渴望了解上帝的旨意並認真去執行的婚姻。在這婚姻中,以撒本該只娶一位上帝為他揀選的女人,並與她一起承擔上帝向亞伯拉罕所承諾的責任,也就是生養如繁星般眾多的後裔。然而情節急轉直下。很可能是起因於利百加無法生育,而開始變得失望甚至苦毒。雖然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以撒不忠,但中間可能開始出現懷疑和指責。 20年後,利百加終於懷孕了!但是懷孕過程很艱難,然後她收到了來自上帝的信息,相當於一個預言:她會產下雙胞胎,但他們會互相爭鬥,而年紀小的那一個會勝出。如果她告訴以撒,他會相信她嗎?
    然後是關於長子名分的紛爭。雅各從以掃那裡把長子的名份騙來,他們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遠。雅各本來就比較受以撒的寵愛,這起事件更加鞏固他的地位。與此同時,利百加與雅各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她的偏愛顯而易見。火上加油的是,以掃娶了幾個赫人的女子為妻,讓利百加和以撒的生活變得痛苦不堪。他們還曾經在基拉耳住過一段日子,在那裏以撒向非利士人的王謊稱利百加不是他的妻子,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使自己的妻子陷於危險之中。事到如今,以撒失明了。可能他自認的健康狀況差到快要死了,所以他決定按照當時的習俗給予最後的祝福。
    查爾斯·司布真寫道:“他們四個人——以撒、利百加、雅各和以掃——都不信任彼此。更糟糕的是,他們不相信主。他們每個人都策劃和密謀相互對抗,對抗上帝。整個故事反映出無人值得信任”。父親最後的祝福通常是在有相關人士和證人出席的公開場合裏給予的。但以撒選擇私下進行,而且只邀請了以掃。如果他早知道雅各奪取長子名分的計謀,他可能會阻止。祝福要嘛確認,要嘛改變與生俱來的權利,也許這就是他的計劃。如果他當初知道神給利百加的預言,他肯定會忽略它,並確保以掃成為他的繼承人。利百加可能打算阻止以撒這樣做,並確保上帝的旨意得以實現,又或者她自行決定讓她最喜歡的雅各代替以掃接受祝福。
    無論她的動機是什麼,在雅各的同意下她制定了一個計劃,他們將把雅各打扮得像以掃一樣,去欺騙他的父親。以撒將受騙而給予雅各祝福。他們執行計劃,以撒果然被欺騙了,當以掃發現所發生的一切後,他非常憤怒。他懇求以撒仍然以某種方式祝福他,但以撒雪上加霜地告訴以掃:他沒有什麼可以給的,一切都是雅各的。毫無疑問,以撒愛他的兒子,他為自己沒有什麼可以給以掃而感到難過。他本來打算把一切給以掃,不給雅各,現在順序顛倒了。夫妻和兩個兒子之間的較量,導致一個得到了一切,一個什麼都沒有。以撒在這件事發生後又活了 40 年,他比利百加活得更久,但沒能看到他的兒子們和解。一段本來以上帝的承諾開始的婚姻最後走到痛苦、指責和報復的地步。中間出了很大的問題。
  • 妳認為利百加的轉變是什麼造成的?
  • 除了基拉耳事件以外,關於以撒的描述不多。在該事件他其實可以怎麼做?
  • 偏心妳的某一個孩子有多危險?

 

7. 有公義的先知還是一個操縱者?
創世紀2741-45
 

當以掃發現雅各奪走屬於他的祝福時,他非常憤怒,這是可以理解的。 他相信以撒活不長,所以他決定等到早上結束,然後殺死雅各。 聖經告訴我們,這些話是他自己說的,但他要麼大聲說出來,要麼後來告訴別人,因為利百加 發現了。 拉班相信利百加是先知,上帝直接向她透露了以掃的計劃。
 
一旦利百加發現了以掃的意圖,她就制定了自己的另一個計劃。 她會告訴以撒,她不能容忍雅各像以掃那樣娶赫人,他應該被送到她哥哥拉班那裡,這樣他就可以娶家族 中的一個人。 有些作者可能試圖更好地說明利百加和以撒之間的關係,說明這對夫婦共同製定了計劃並同意將雅各布送走。 以撒按照建議做了,並確認了他先前對雅各的祝福,然後指示他到利百加在巴旦亞蘭的哥哥的家裡找一個合適的妻子。 雅各要求娶妻時的年齡並沒有統一的說法,但大多數人認為是在 71 至 78 歲之間。 出於某種原因,雅各還沒有結婚,現在需要被告知要結婚,畢竟上帝子民的未來現在取決於他(雅各)是否有孩子。
 
當以掃聽到以撒祝福雅各並打發他離開,去找一個妻子,這次是以實瑪利的後裔。 與此同時,雅各開始了他 900 公里的旅程,前往拉班的家。 利百加的計劃是讓雅各遠離危險,直到以掃平靜下來,然後她再叫雅各回來。 可能她回想起她年輕的時候,一個陌生人來告知她以撒要娶她為妻子,這 件事只花了幾天時間。 利百加現在要在一天之內失去了兩個兒子。 以掃和他的妻子們去別處尋找財富,而雅各則擔心自己的生命,跑到拉班那裡。 他要過 20 多年才能回來,那時利百加已經去世。
 
利百加,「被米德拉什描繪成先知:當利百加的兒子還在腹中的時候,神就向她顯明瞭衪的計劃,並且憑藉她的先知感知, 她知道以掃計劃要殺死雅各。 利百加 因為能分辨出邪惡的以掃和正直的雅各而贏得了米德拉什人的稱讚。 她完成上帝要執行的計劃,使雅各得到以撒的祝福。 “(Shalvi/Hyman 猶太婦女百科全書)。 midrash(由拉比發明的解釋希伯來聖經的方法)包含許多對 利百加 的評論,其中大部分是為了表明她總是以執 行上帝的意志為唯一目的行事。
 
一個傳統是,以撒和利百加沒有孩子,因為以撒不育。 密西拿(或口頭法)規定,如果一個男人娶了一個女人,而她十年後還沒有生育,他應該和她離婚,這樣他就可以和另一個妻子生孩子。 以撒和利百加一起生活了二十年,沒有孩子,但他沒有和她離婚。 原因是以撒不育。 其他傳統和解釋把利百加提升到是公義先知的地位。
 
事情凡事都要看兩方面,利百加可以被視為一個有著巨大勇氣和信心的純真年輕女子,但她也被 艱難的生活和失去的夢想所折磨。 她對兒子的寵愛,導致她為了他的利益而操縱環境,但也導致了她另一個兒子的損失。 她也可以被看作是那個理解上帝計劃的年輕女子,她需要採取行動來確保這些計劃得以 實現,即使這意味著欺騙她深愛並忠誠的丈夫,並在同一天失去兩個兒子。 最後,她的兩個兒子都沒有出席她的葬禮,她的死也沒有記錄在聖經中。
 
 
1.         你對利百加有什麼感覺?
2.         以撒在整個故事中都顯得很被動,他能有不同的表現嗎?
3.         雅各還有別的選擇嗎?

 

 

 

Rachel

1.井邊的相遇
創世記291-12

拉結(Rachel)是利百加(Rebekah)的哥哥/弟弟 – 拉班(Laban)所生的兩個女兒中最小的一個。利百加則是雅各(Jacob)的母親。拉結在大概14歲或15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負責照顧父親的羊群。拉結(Rachel)每天的作息就是到附近的井,把井上的石頭移開,並與其他同時從事牧羊事業的家庭,一同取水來給羊群喝。井上的石頭可以防止污染物進入井内或動物不小心掉入井中,這石頭也很重,需要多人一起合力來移開它。
有一天,在拉結(Rachel)前往井的路上,她注意到那裡有一位陌生人與其他牧羊人交談。他看起是一位年齡稍長的長輩,很少會有長輩與年輕牧羊人如此交談。拉結(Rachel)牽著羊到達井邊時,陌生人長輩站起來,將石頭移開,要么他有很強大的力氣若是一個人移開或是與其他牧羊人一同移開的。這位長輩看起來是一個有權威的人,人們會聽他吩咐而辦事的那種人。羊群們喝好水後,陌生長輩就擁抱和親吻了拉結。
這個故事並沒有揭示拉結對此長輩的感受或其他牧羊人對這位長輩的反應,這位在年紀上足以成為他們的祖父的陌生長輩,突然擁抱了年輕的拉結。他先是貿貿然地出現,再來是沒有先介紹自己,現在又對拉結(Rachel)做出(看似)不禮貌的事。這些年輕牧羊人彼此認識,由於日常工作,他們每天在井邊見面,在給羊群喝水時應該也常有互相地交談。他們對拉結肯定是愛護有加的,但被這個‘奇怪’的訪客忽如其來的舉動嚇得不知所措。終於意識到情況的陌生人,很快地向拉結介紹了自己說,他(雅各)是她父親的外甥,也是她姨媽利百加的兒子。雅各非常激動。聖經說他‘放聲而哭’。在前往拉結(Rachel)和她的家人的家鄉途中,雅各(Jacob)夢到,上帝出現在他面前,並證實了他父母與他交談的預言。上帝還向雅各保證,祂將與他同在,直到他完成了上帝為他計劃的一切。雅各對上帝的諾言做出了有條件的回應,暗示因一切(上帝的話)來的太突然,所以當時的他暫時無法完全委身與祂。他可能在與拉結(Rachel)會面時,親眼看到上帝的話,以及祂承諾要保守和保護雅各,被應驗。(翻譯員外加)而不禁落淚吧。
雅各和拉結之間可能發生的談話細節都沒有記載在聖經,但從有記載的文字中我們看到,拉結一聽到雅各的故事,她就跑去告訴她的父親(拉班)。許多年前,在亞伯拉罕和利百加之間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不同的是當時他們的僕人拿著昂貴的禮物和巨大的財富來見他們為證明。而雅各卻什麽都沒有。他即沒有提供禮物也沒有其他的信息,他只說出了他們是親戚關係。當拉班聽到拉結所説的,他便跑去見雅各並邀請他回來家中做客。
雅各與舅舅拉班以及他的家人一起住了一個月,他同時也為拉班工作,也許是為了支付食物和住宿。毫無疑問地,他與他舅舅的一家所有成員一起度過了一段家庭時間,但他與拉結之間似乎彼此吸引,看似有著非一般的關係。一個月後,因雅各一直都在幫舅舅工作,舅舅拉班就終於開口問雅各所要的工價是什麽。這麽一問,雅各就開始了他“長期”為舅舅工作的日子。

1.您認為拉結對這個陌生人所作的事會有什麼反應?
2.雅各以前沒有與拉班的家人接觸過,為什麼他會這麼激動?
3.為什麼拉班對雅各的態度改變,以使他從家庭成員變成僱員?

 

 

2. 求婚
 
創世紀 29:15-20
 
雅各和拉結的家人同住了一個月,她的父親拉班決定是時候改變他們關係,讓雅各去做事。他開始與雅各商量,問他認為什麽工價合理。雅各已經愛上了拉結,或者如文中所說:他愛她。她是兩姐妹中比較好看的那個,身材也嬌好,也會展示自己。另一方面,她的姐姐利亞被描述為眼睛沒神氣。有解經書評論妥拉到,她們同樣美貌,身材都很嬌好,並且是雙胞胎。然而,雅各只對拉結感興趣。於是雅各向拉班提議,他可以服事七年,以換取拉結做他的妻子。
 
拉班迴避了雅各的提議,他說雅各勝似別人,但沒有給出肯定的是或不是。當時東方的婚姻是由新郎和新娘的父親商定的。通常不徵求新娘的意見,而且往往是由於政治利益而不是任何情感紐帶決定的。婚姻中雙方沒有見過面,而且年齡相差甚大,這並不罕見。拉結似乎在這樁事上沒有發言權。
 
在就籌劃的婚姻達成協議後,就定了價格。這被稱為彩禮或莫哈爾。拉班和雅各布商定的金額是七年的工價——在當今的行情可能是五十萬元,她一定非常特別!一旦達成協議,新娘將與她未來的丈夫訂婚,並繼續住在父家,直到全額付清並且新郎為她準備好了一個家。滿足這些條件後,丈夫將新娘從父家帶到自己的住處,在那裡他們將完婚並正式成為夫妻。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在支付全部彩禮之前完婚,但在收到全部彩禮之前,任何出生的孩子都不可成為合法繼承人。
 
雅各對拉結非常著迷,以至於七年很快就過去了,時間一到,他就去和拉班談論。拉班顯然做對了事,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宴。新娘並不總是在場,利亞也可能不在。婚宴過後,毫無疑問因著大量酒精,雅各已經準備好迎接他在過去七年中一直等待和爲此服事的事。毫無疑問,他很興奮,很可能在這個時候醉了。拉班把新娘帶到他面前,他們進了雅各的住處,新娘是被完全遮蓋的,並有帕子蒙住她的臉。在他們進入很暗中的内閣之后,才被掀開。
 
毫無疑問,雅各在當夜很享受與新娘的親密關係,但天亮時,他發現自己被騙了。這不是拉結,是利亞!很難理解他怎麼可能不知道,是很暗,毫無疑問她肯定戴著蓋頭進來,但他們沒有說話嗎?也許他喝醉了,或者沉浸在享受中,他不知道或者沒有注意到他的新娘。在利亞和拉結不知情的情況下,這種騙局是不可能發生的。利亞之前被拒絕了,但現在拉結被拒絕了——還是她同意了嗎?每個女人的反應如何?什麼時候決定利亞代替拉結,她們早就知道了嗎?

1. 你如何看待包辦婚姻?
 
2. 姐妹倆會同意這個騙局嗎?
 
3. 你認為雅各如何回應?

 

 

3.沖突
創世紀29:21-30

當雅各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他立刻去找拉班。「你為什麼要騙我?」他堅持:「我侍奉你七年,為了娶拉結,你卻一直想騙我,為什麼?」拉班似乎聳了聳肩,回答說:「這不是我們這裏的規矩,大的必須在小的之前結婚。」我們不知道這個替換是什麼時候計劃的,也許拉班認為在七年結束之前會為利亞找到一個丈夫。也許他認為他無法為利亞找到一個他滿意的伴侶,好讓他從中得到好處。無論原因是什麼,利亞和拉結很有可能都知道,甚至同意這種欺騙。
 
根據一些猶太教拉比(教師)的說法,拉結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甚至可能是主要策劃者。這種觀點認為,拉結比她姐姐漂亮得多,她擔心利亞被忽視了。所以「拉結不得不在愛雅各和憐憫她姐姐之間做出選擇,然而她選擇了後者。」 一個猶太的解經書《拉巴哀歌》裏面有描述拉結自我犧牲的行為,就是拉結在新婚之夜有可能躲在雅各和利亞的床下。當雅各和利亞說話時,拉結會回答他,這樣他就聽不出利亞的聲音」(出自猶太婦女檔案)。拉結被描繪成一個仁慈而富有同情心的人,她為了妹妹放棄了自己的利益。這是一個盡可能以最好的方式呈現拉結的解釋,但也試圖解釋欺騙是如何在三方都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同時雅各又不知道。
 
無論這計劃背後的理由是什麼,雅各都不高興,拉班又向他提議。如果他願意以夫妻的身份與利亞共度一周,並同意在此之後再服役七年,那麼他也可以擁有拉結。雅各顯然同意了這個安排,一周過後,他也去見了拉結,他愛拉結勝過愛利亞。拉結嫁給雅各時,米德拉什說她22歲。一些傳統認為她是雙胞胎女兒中最小的一個,最初雅各更喜歡利亞,但以為她已經被許諾給了以掃。 「利百加生以掃、以撒、拉班又生了兩個女兒、利亞、拉結。他們彼此寫信,彼此商議,以掃要娶利亞,雅各要娶拉結。利亞必問以掃的為人處世,就知道他的行為不好。所以她總是哭著說:『我的命運就這樣落到這個惡人的頭上了。』 因此她的眼睛變得虛弱」(米德拉什·坦丘瑪·布伯,Vayetzei 12)。拉結作為一個即慷慨又富有同情心的妹妹,她同意讓利亞代替她嫁給雅各。
 
雖然沒有證據支持這一說法,但雅各明確表示他愛著拉結,對利亞沒有興趣。甚至在第31節中使用了「恨」這個詞,但這裏的意思只是愛的反義詞。「愛吸引和團結,恨分離和疏遠……被憎恨的人是完全沒有吸引力的」(TWOT,範·格羅寧根)。結果利亞又一次被拒絕,拉結成為被寵溺的妻子,像雅各一樣,小女兒取代了大女兒的位置。
 
1.       你怎麼看那些試圖解釋拉結婚禮事件的傳統故事?
2.       如果拉結不同意去騙雅各,你覺得她會有什麼反應?
3.       如果拉結參與了欺騙雅各的陰謀,這將如何影響他們後來的關系?

 

 

4. 一場激烈的競爭
 
創世紀29:31-35

 
在拉結和她家庭生活的時代,人們對待性和婚姻的態度與現在大不相同。婚姻從一開始就被定義為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合而為一,是上帝的祝福,不可分割的結合,並持續一生。到了拉結的時代,一個男人娶多個妻子,聘其他女人做妾已經很普遍了,主要是為了生孩子。婚姻通常不過是為了兩個家庭的利益而決定的一項商業安排,而新娘很少參與這種安排。當有多個妻子時,第一個或最寵愛的那個將成為一家之主或主要人物。雖然性是婚姻的一部分,是建立結合的行為,但丈夫為了生育孩子而與其他婦女發生性關係是很常見的,這對其他妻子來說似乎不是問題,她們不會因此產生嫉妒,但如果其中有一個生了孩子而自己沒有,嫉妒便油然而生。
 
因為雅各對利亞的態度和對她的忽視,上帝便祝福她,使她懷孕。與此同時,拉結卻不能生育。按照猶太傳統,拉結認為由於她行的不如利亞好,所以自己無法懷孕。另一種觀點是,因為沒有支付彩禮,她所生的任何孩子都不是合法繼承人,仍將歸於新娘父親的“產業”。聖經只是告訴我們,上帝祝福利亞,因為她不被愛。如果拉結是出於同情而與利亞調換位置,使利亞嫁給雅各的話,那無法生育這件事似乎是拉結要承受的嚴厲懲罰。
 
利亞一連生了四個,而拉結仍然沒有孩子。利亞給她的兒子起的那些名字表明,她希望有了孩子,雅各能改變對自己的態度,不幸的是,這好像沒有發生。而拉結嫉妒利亞,就向雅各撒氣,說:“你給我孩子,不然我就死。”雅各並沒有理解和憐恤她,反而怒氣衝衝地說:“神使你不生子,我豈能代替神呢?”他的言辭強調錯不在自己,而在拉結。是拉結的問題,不是他的問題。雅各不但沒有表示理解,反而告訴她自己已經從利亞那裡生了四個兒子。這更增加了拉結的痛苦。
 
拉結非常想要有自己的孩子,又嫉妒她的姐姐,就帶著使女辟拉到雅各那裡,吩咐他藉著使女辟拉生子。因為辟拉是女僕,所生孩子就屬於拉結。雅各沒有異議,辟拉隨後生了兩個兒子。拉結為辟拉的兒子命名時,將長子視為神對她禱告的回應,便給他起名叫但,意思是伸冤,因為上帝伸了她的冤,認為她配得。她給次子起名叫拿弗他利,意思是相爭,因為她與自己的姐姐相爭,並且得勝。
 
拉結是最受寵的妻子,但當她不能生育時,便失去了最重要的地位。現在有了孩子,儘管是通過代孕生的,她感覺又重獲失去的地位。與此同時,利亞以為雅各會因為孩子而改變,會愛她。而她們的願望都沒有實現,拉結仍然拼命想要孩子,而利亞仍然不被愛。
 
1.在聖經時代,生兒育女總是被認為是一種福氣,為什麼這種情況改變了呢?
 
2. 雅各當怎樣對待拉結呢?
 
3. 有時已婚夫婦認為,如果他們有了孩子,他們之間的關係會變得更好。你怎麼看?

 

 

5. 終於有了個孩子
創世紀 30:9-24

拉結和利亞爭奪雅各的感情還在繼續,現在拉結有了自己的兒子,利亞的不安全感又冒出來。她自己不再生育,就學拉結所為,將自己的婢女悉帕給雅各為妾,要借著她生孩子。果然悉帕懷孕了,生了兩個兒子,雅各在這個安排上似乎沒有被徵求過意見,也沒有跡象有考慮到悉帕,同樣地,在拉結的決定中,婢女辟拉的感受也不是要考慮的要素。使女或婢女都是利亞和拉結的財產,她們可以自由使用她們做她們想做的事。
拉結仍然非常想要自己的孩子,特別是一個兒子,所以有一天,利亞的大兒子流本找到了一些風茄,一種被認為可以提高生育能力和刺激性慾的植物,拉結要求利亞把它們給她。利亞拒絕了,拉結就跟利亞討價還價,說如果利亞把風茄給她,利亞就能和雅各做愛。利亞同意了,她的用詞很犀利,她告訴雅各,他是被雇用的,他的服務就像是一個男妓或種馬一樣被收買來的。他沒有提出任何異議,利亞再度懷孕。她給兒子起名叫做以薩迦,意思是工錢,一個會一輩子提醒他和其他人,他出生機遇的名字。
風茄似乎對拉結起不了作用,雅各也甘願的繼續和利亞保持關係,她又懷孕了兩次。首先是男孩名叫西布倫,意思是住處或是榮譽。然後是底拿,一個女兒,也是唯一的女性。最終上帝答應了拉結的祈禱,沒有雅各為她祈禱的紀錄,不像他的父親以撒祈禱利百加能懷孕。辟拉生了兩個兒子的計畫並沒有滿足她的需要,風茄有沒有產生她希望的結果。在上帝的時間內祂記得並採取了行動。拉結懷孕,生了約瑟。意思是『加上』。聖經紀載了拉結生兒子時的兩段話。首先,她宣稱上帝已經帶走了她的恥辱。沒有孩子就意味著成為嘲笑的對象,上帝沒有給她祝福。也可能是因為她妻子的失職。現在上帝帶走了這種恥辱,拉結可以承擔她賢妻良母的角色,而不會因她沒當母親而受到任何批評。其次,她請求上帝再給她一個兒子–她仍然不滿意。
拉比們提出了拉結最終能夠懷孕的許多原因。一種傳統認為,這是因為祈禱,她自己的祈禱,她姐姐的祈禱,雅各的祈禱,悉帕和辟拉的祈禱;另一種傳統認為當利亞代替拉結被賜給雅各的時候,上帝記得拉結的沉默。然而第三種傳統解釋了拉結應該懷孕,因為她把她的情敵妾辟拉帶進了她的房子。也有可能七年過去了,彩禮已經全都付清了,所以她生的孩子現在都是合法的繼承人。
雅各沒有參與給孩子們取名,但他滿足於參與他的兩個妻子之間的爭鬥,從她們的競爭中獲益。他對利亞的態度是衝突的原因,沒有證據表明他對她仁慈,相反,他只是附和拉結的計畫,隨後利亞的參與。一旦利亞支付了雅各的服務費用,她對他的態度可能改變了。似乎利亞認為性和生孩子會給雅各帶來改變,而拉結也願意雅各有其他性伴侶來滿足他自己想要一個孩子的需要。不幸的是,她得到了她迫切想要的東西,但仍然不滿足。

1.  雅各在哪些方面表現出作為丈夫的失敗?
2.  拉結可能覺得有個孩子就能解決她的問題,給她成就感,但結果是這樣嗎?
3.  你麼看待利亞被對待的方式?

 

 

6. 離開哈蘭
創世記 30:25-43;  31:1-55

約瑟一出生,雅各就遇見了拉班。 他的合同已經完成,他已經服務了七年,現在是他離開的時候了。 然而,拉班知道他是如何因為雅各的服務而得祝福的,甚至聲稱他通過占卜發現上帝因雅各而祝福了他。 在這件事之前和之後都沒有證據表明拉班是敬拜上帝的,但他顯然知道雅各是,所以以此來支持他要求雅各留下來的證據。 他兩次請雅各說出他的價格。 需要多少錢才能讓他留下來? 雅各堅稱他不想要工資,但會加入一種基本的商業約定。
拉班和雅各商議了條件,雙方都沒有誠意行事,都預計對方欺騙,但最終達成協議。 雅各被證明是一個精明的商人,但也是一個非常能幹的農民,他從他的技巧和詭計中受益匪淺,以至於他“大大增加,擁有大量的羊群、女僕和男僕,以及駱駝和驢”(30:43) . 雅各的成功沒有得到拉班的兒子們的賞識,他們開始抱怨並擔心他們會失去他們的遺產。 拉班的態度也變了,對雅各不再友好。 雅各意識到衝突可能即將來臨,並以某種方式從上帝那裡聽到,他決定是時候離開了。
雅各把拉結和利亞叫到田野里,可能是為了避免被偷聽,並向他們解釋情況。 文中將拉結的名字放在首位,表明她是頭號妻子,儘管利亞是第一個結婚的人,而且是兩人中年長的一個。 雅各聲稱被拉班欺騙了 10 次,這是一個常用的數字,用來表示完成或結束,現在是時候離開了——她們願意嗎? 丈夫邀請妻子的意見是不尋常的,但雅各卻這麼做了,並徵求她們的同意。 也許這是這段時間以來,拉結和利亞第一次同意彼此,就她們而言,她們的父親把她們當作僕人對待,花完了她 們的嫁妝,她們一無所有。 沒有什麼可以留住她們。 她們承認是上帝將拉班的財富轉移給雅各,所以她們準備離開。 她們的決定似乎是基於財務考慮。
 
雅各並沒有公開他離開的決定,他等到拉班離開去剪毛,大約三天的路程,才偷偷溜走。 雅各不知道,拉結偷走了她父親的神像或神像,並把它們帶走了。 對此沒有給出任何解釋,並且提出了一些意見:可能是為了阻止拉班用它們占卜來找到雅各,或者因為它們代表了土地的所有權。 可能拉結只是想用拉班對待她的方式報復他。 猶太傳統認為是拉結想阻止她的父親崇拜假神。 “拉比們聲稱拉結這樣做是為了上帝。 她說:“我們要離開了——我們要不要讓這個老人處於腐敗之中(即偶像崇拜)? “ (猶太婦女檔案館)。 在此基礎上,拉結因她的行為而受到稱讚。
雅各已經變得非常富有,他努力工作並且成功了,當他努力工作還不夠時,他也使用了詭計來取得成功。 他似乎避免了直接的對抗,用自己的狡猾來得到他想要的結果。 他避開以掃,在拉班企圖欺騙他時沒有直接面對,也沒有乾預他妻子之間的衝突,但上帝照著他的諾言祝福了他。 他進入哈蘭時只帶了一根可以依靠的杖(創世記 32:10),現在他帶著兩個妻子、妾、11 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以及大量財富和牲畜離開。 他從以掃那裡逃跑,在去哈蘭的路上,已經20 年過去了,現在他從拉班那裡逃跑,在回家的路上。

1. 雅各在受到欺騙或威脅時似乎不願表態,這是最好的策略嗎?
2. 拉結和利亞的協議似乎是基於哪個決定為她們帶來經濟富裕,你怎麼看?
3. 你認為拉結為什麼要偷神像?

 

 

7. 假神和詭計
創世紀31:22-55
 
有人告訴拉班,雅各和家人離開哈蘭有第三天了。於是他立即追了上去,走了近十天距離哈蘭大概有五百多公里的路程才追上他們。他立即與雅各對質,並問他為什麼不告訴他他們要走就偷偷走了。起初,拉班爭辯說他本想舉辦一場盛宴來歡送他們,但他被剝奪了與他的女兒和孫子們道別的機會。雖然文中沒有停頓,但拉班可能意識到他無法說服雅各,所以他改變了他的方法
 
現在拉班提出了一個隱晦的威脅,告訴雅各他是愚蠢的,拉班可以傷害他,如果上帝沒有警告他不要傷害雅各,他可能會傷 害他。 他說:“你為什麼偷我的神像呢?” 雅各不知道拉結拿走了神像,於是衝動而愚蠢地說如果發現誰拿,就要判處 誰死刑,使拉結面臨死刑危機。 他告訴拉班,如果不信任他,就自己去找。 顯然拉班沒有信任他,他先去檢查利亞的帳篷和僕人們,然後是拉結的 帳篷。 他去搜拉結的帳棚,見拉結正坐在裡面的鞍子上,鞍子上藏著神像。她說自己來月經了,為自己沒有起來道歉,拉班空手而去。令人奇怪的是,用來尋找事物或占卜的偶像可能會丟失,需要找到!潔凈儀式的律法可能不適用於拉班,但如果他們這樣做了,那麼這些神就因拉結坐在他們 上面而不潔凈了。 也有可能拉結當時真的懷孕了。
 
雅各認為這事冤枉了他,在他眼中要憤怒是理所當然的。他要求拉班解釋,然後繼續訴說他自己的不滿。 他可能已經積攢了一段時間的憤怒和煩惱,現在才發洩出來。 他最後提醒拉班說,神實際上已經責備過他了。然而,拉班指出,根據習俗,所有當僕人時出生的孩子都是主人的財產,儘管他們有血緣關係,以及任何牲畜和羊群也是如此。
 
拉班陳述完他的論點後,建議他們把仇恨放在一邊,訂立一個協定,或者說是訂一個約。 他們要建一座石碑,提醒他們上帝是他們的見證,特別 要確保雅各沒有虐待拉班的女兒或有其他人取代她們成為他的妻子。他們一致同意,無論是雅各還是拉班,都不會為了傷害另一個人而經過那 塊碑。 雅各獻祭以紀念立約,他們整晚與全家人共進晚餐。
 
第二天早上,拉班早早起床,告別了他的女兒和他們的孩子,回家去了。 拉班沒有重新進入這個故事。他看起來是一個狡猾、精於算計的人,不擇手段地獲得最好的回報。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他的行為並不罕見,並且在某些方面會受到稱讚,畢竟他正在努力為自己的家人做到最好。不誠實和欺騙的模式在整個家族中很明顯,在雅各和他的家族中也是如此。 拉結不知道,她的生命已經不長了,因此 她再也見不到她的家或她的家人了。
 
 
1. 為什麼拉班如此不信任他的女兒們?
 2. 雅各偷偷離開的理由是害怕。 這說明他對上帝的信心是什麼?
3.拉班似乎最終採取了合理的行動,提出了一項協議。你認為是什麼導致了這種變化?

 

 

 

Leah

1. 交棒接棒
創世記 35:16-29

當以色列家族從遇見拉班的地方離開後,聖經就幾乎沒有提到拉結與利亞,即便他們一直都在,他們的‘對話’一直到他們快到目的地時才再次被記載。對於雅各和他一家從哈蘭游牧到希伯倫到底花了多長時間,學者們對此有很大的分歧,猜測年數介於 3 到 40 年之間。
英國聖經學校提供以下評論:“現在讓我們對雅各的生平得出一些結論。你或許注意到,他到達哈蘭時已經 70 多歲了。我們普遍認為雅各是一個年輕人,愛上了年輕的拉結。拉結確實是很年輕,事實上雅各年紀是稍長的!還要注意,雖然以撒當時已經年紀老邁了,並且在雅各偷走祝福后感覺自己快要死了(創世記 27 章),但事實上他卻繼續享有四十多年的壽命!雅各離開時是一名70多嵗且一無所有的單身漢,但在90多歲返回時身邊帶著兩個妻子、兩個妃子和 12 個孩子以及巨額財富回來。而且他還在父親身邊生活了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以撒也很大可能認識他所有屬於雅各的孫子孫女,因為他們是在他去世前大約 15 年就回到了祖父的身邊。我們還看到,約瑟在以撒去世前已經,在被謊報死亡后,還在埃及做奴隸——事實上,約瑟在他祖父去世一年後就成為埃及的第一宰相。其它學者認爲,這段游牧的旅程只花了區區三年的時間,另一種觀點是,在搬到希伯倫 12 年之前,全家在伯利恆住了 11 年之久。在此基礎上,他們在以撒去世前與他一起生活了大約 17 年。
在引用的聖經段落中記錄了拉結和以撒的死亡,並且在第 8 節中,也記載了利百加的保姆底波拉的死亡。雖然聖經將他們的過世寫在同一章仿佛有密切關聯,但他們實際上卻相隔多年。 利百加去世的事沒有多加評論,只是提到了她被埋葬在以色列位於麦比拉的家族墳墓裏。
隨著以色列一家繼續他們的旅程,拉結開始分娩,這顯然是一次艱難又痛苦的經歷。隨著疼痛的加劇,拉結變得害怕,為了讓她平靜下來,接生婆告訴她,她又生了一個兒子。當她聽到這些話時,她在臨死前給她的孩子取名為便俄尼,意思是“我在苦難中生的兒子”或“我的力量之子”。然而,雅各卻將名字改為便雅憫,意思是“右手之子”,拉結死了。她嚮往和祈求的孩子最終成為了她的死因。她還很年輕,但不幸的是她無法活著看到她的孩子長大成人,也無法實現上帝對她的應許。拉結並沒有被埋在家族的墳墓裡,而是被埋在去以法他的路上的路邊,聖經沒有記載任何的解釋,但是,“聖經學者解釋說,拉結被故意埋在那裡,在伯利恆,在第一個所羅門聖殿(Beit Hamikdash)被摧毀後猶太人被强迫流放的那條路的路邊。這是為了讓他們能夠在她的墳墓邊為他們的救贖祈禱。’(以色列聖經)。對拉結之死的另一種解釋是,雅各的判斷應驗了 – 偷走拉班神像的人會死。
在路得記 4:11,城裡的長老們希望路得像 “拉結和利亞,因他們一起建立了以色列的家庭。” 她的遺產包括以色列最偉大的兩位拯救者 – 約瑟和以斯帖,以及約書亞和第一位國王掃羅。以色列北方部落被流放一百多年後,耶利米先知看到仿佛拉結仍在哀悼,仍在為她失去的孩子悲傷(耶利米書 31:15),這經文也馬太福音中被引用出來(馬太2:18)。隨著拉結的去世,全家人的母親的衣缽傳給了利亞。

1. 拉結和 雅各的故事經常被描述為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你怎麼看?
2. 你認爲雅各將小兒子的名字從便俄尼改爲便雅憫的用意是什麽?
3. 你覺得利亞現在(拉結死後)的態度會是如何?

 

 

2. 不被遺忘,不被離棄
 
創世紀 29:16-17
 
兩段短小且不討喜的經文介紹了利亞。她與她的妹妹拉結形成鮮明對比,拉結生的俊美,而且很迷人。關於利亞的說法都是她的眼睛沒有神氣。對於一個年輕女性,或者我們可能會想象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在這種評論下長大真是一種創傷。由於外貌比較不討喜是當今許多青少年痛苦的原因,這無疑在聖經時代也適用,否則就無需提及它。要知道,當她們兩個進入一個房間時,她會因為妹妹而被忽視,這很傷人。
 
對於利亞“無神氣的眼睛”是什麼意思,有許多猜測。其中一個觀點是,她已被承諾與以扫結婚,但又得知他的惡行(如果有的話,聖經中沒有提到)時,她不斷地哭泣。第二個觀點是在一些譯本中說她是鬥雞眼,最有可能的是以撒一樣,她視力很差。在利亞的時代,沒有驗光師,沒有眼鏡,因此視力不好則是一種負擔,除了神跡外,無法補救。
 
Jerry Rabow 評論說:“聖經很少描述利亞的品性,很少敘述她的行為,引用她的陳述則更少,”他繼續說,“她只有兩行簡短的對話,文字只用了簡短和間接表明她對生活中一些最重要事件的想法和感受。然而,她可能擁有聖經女族長最直接和最持久的遺產。她被添加到猶太歷史上和撒拉、利百加、拉結一起的四位基要女族長中。
 
利亞經常被忽視,關於撒拉、利百加和拉結的故事則廣為人知,並且經常出現在講道和主日學中,但利亞被忽略了,只被稱為拉結故事的一部分。在她的時代或她的故事中,她被忽視了很多,不過至少在拉結去世前對她為贏得丈夫雅各的愛和渴望所做的努力有描述。Rabow 將她描述為“被愛驅使,痴迷於愛,而且總是,愛被拒絕。”她在一個迷人、受歡迎的妹妹的陰影下長大,妹妹是關注的焦點。她的父親可能擔心她因為找不到合適的丈夫,所以用自己的狡猾誘騙雅各娶她。他這樣做可能是出於同情,也可能是因為他不想失去她結婚帶來的彩禮。看起來很可悲她很清楚並可能總被提到她的缺點,但這將塑造她的性格。
 
今天,許多孩子在類似的家庭中長大。生活在兄弟或姐妹的陰影下,那些兄弟姐妹更有吸引力,更聰明,更愛運動或更受歡迎,或者是媽媽或爸爸的最愛。他們可能很難找到他們自己的定位,有時可悲地倒退到在不恰當的行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們可能很掙扎沒有安全感,嘗試努力贏得本該是無條件的愛。他們是孩子,相信他們必須在成績上或以其他方面取得成就,否則他們將不會被愛或接受。
 
利亞被神無條件地愛著,當別人忽視她時,祂將她升高,當她的家人讓她離開時,祂賦予了她意義。她被神揀選中,並給予了她被拒絕的東西。正如利亞知道神愛她一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知道同樣無條件的愛和接納,這不取決於我們的表現、外表或能力。祂白白地賜予父親應有的愛,慷慨,不偏袒。你的重要性、安全感和接納完全取決於你天父不可征服的愛。像利亞一樣,你是揀選的,而不是被離棄的,你就是祂所說的你。
 
1. 你覺得利亞在拉班家中長大會有什麼感覺?
 
2. 你有沒有因為與更成功的人相比而覺得自身的價值變低了?
 
3. 你知道你是揀選的並且永遠不被離棄嗎?

 

 

3.婚姻和孩子

到了雅各和拉結結婚的時候了。筵席準備好了,雅各把他的新娘帶進帳棚,要娶拉結為妻,但我們知道,當雅各早晨醒來時,他意識到自己被騙了,利亞取代了拉結的位置。可想而知,雅各生氣地去找拉班,拉班對他的抱怨不屑一顧,但表示,如果雅各再服事他七年,拉結和利亞都可以給他。這個安排不太可能是臨時想出來的,所以利亞,甚至可能還有拉結,早就參與這個騙局了。
 
利亞知道雅各沒有選中她,她確實被她的妹妹淘汰了。即使她同意了這樣的安排,她也會清楚地知道,她是不被喜愛,不被選中的。不過,她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把自己嫁出去的機會,不然以後想再嫁出去就很難了,雅各的家庭很富有,他也是以撒的順位繼承人,當然要抓住這個機會。可是當雅各沖出臥室去找拉班去理論時,她又一次被拒絕,被嫌棄了。
 
雅各同意了拉班的提議,利亞知道這意味著她將成為家裏的第二個被愛的妻子。很明顯,雅各愛拉結,當他跟利亞在一起的時候,那是出於責任和想要孩子,而不是出於愛或感情。上帝註意到了利亞的苦楚,就像祂總是註意到我們的苦楚一樣。神使利亞懷孕了,這是拉結沒有得到的祝福。很快,利亞接連生了四個兒子,每次給他們起名字都反映了她的感受和對未來的憧憬。
 
利亞給她的第一個孩子起名叫呂便,她說現在她已經生了一個孩子,特別是一個兒子,雅各會改變對她的態度,愛她。可惜這並沒有發生。她又生了第二個兒子,給他起名叫西緬,說神聽見了她的怨言,雅各就不再厭棄她了。但雅各還是沒有改變。她的第三個兒子名叫利未,意思是「聯合」。雅各現在一定愛她了,因為拉結給他生了三個兒子,而拉結一個也沒有。可是一切都沒變,拉結仍然被愛著,利亞卻依舊被拋棄。利亞發生了一些變化,因為當她生下第四個兒子猶大時,她不再關註自己的痛苦和需要,這一次她說:「我要贊美耶和華。」 雖然她的處境沒有改變,但她已經改變了。利亞能夠在她的痛苦和被人拋棄中贊美神,神也繼續祝福她。她在上帝的愛中學會了滿足。
 
利亞不再生育,拉結也決定通過使女來生孩子,使女給雅各生了兩個兒子。利亞也學她,讓她的使女也生了兩個兒子。拉結仍然不能懷孕,有一次她把與雅各同寢的機會賣給了利亞,為了換取她兒子發現的曼德拉草。人們認為曼德拉草使男人生愛, 使女人生育,但是,對拉結來說,這個曼德拉草好像沒有馬上奏效。上帝還是聽允了利亞,使她又懷了兩次孕,又生了兩個兒子。她似乎已經放棄了試圖獲得雅各的愛,現在滿足於他只是尊重她。最後利亞生了一個女兒,起名叫底拿。她的名字我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她是雅各唯一的女兒。
 
一旦利亞停止生育,上帝讓便讓拉結懷孕了,最終約瑟出生了。之後雅各找到拉班,求他解除對他的承諾。拉班說服雅各與他同住,成為家族生意的合夥人。雅各、利亞、拉結又在哈蘭住了六年。
 
1.         利亞認為她的婚姻可以通過生孩子來「修復」,或者給雅各她認為他想要的東西。這是一個好的辦法嗎?
2.         猶大的出生標誌著利亞態度的轉變,你認為這是為什麼?
3.         利亞學會了滿足,做到這樣難嗎?這是你需要做的事情嗎?

 

 

4. 離開家

創世紀31:1-16

雅各和拉班的關係是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礎上,都試圖欺騙和占對方的便宜。最終,他們以及雙方家人之間的摩擦越來越大,雅各意識到是離開的時候了。此時他變得非常富有,但是以犧牲拉班利益為代價的,因此衝突不可避免。雅各沒有試圖化解緊張關係,而是叫拉結和利亞,告訴她們自己想要離開,並徵求她們的意見。對話中拉結的名字排在首位,表明了她作為首選妻子的地位,可能代表了她和利亞兩人的立場。她們同意做雅各認為對的事。於是雅各等待機會,當拉班出去剪羊毛,要走三天時,雅各和他的家人沒有解釋和告別就離開了。

他們走的路甚遠。拉班追趕他們,他在與雅各交談後,便回家去了。猶太傳統說,他派使者去見以掃,告訴他雅各的行蹤,讓他去攻擊雅各。雅各仍然害怕以掃的報復,當他聽說以掃在附近安營紮寨時,他想出了一個計畫來安撫以掃並保護自己的家人。當以掃遇見雅各時,他們的團聚是和平的,至少表面上和解了。以掃提議讓雅各和他一起走,雅各同意了,只是等以掃走得看不見了,他便朝反方向去。雅各朝示劍去,便在那裡安營。

留在示劍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悲慘的後果,尤其是利亞的女兒底拿。底拿離開她的家去見當地的女子們時,被與該城同名的王子示劍綁架強姦。羅切爾·霍爾茲肯納寫道:“任何經歷過性虐待的女性都明白,僅僅一次侵犯行為就會帶來極其深切的痛苦。它撕裂了我們女性尊嚴的結構,需要大量的集中治療來恢復我們的自尊感。雅各家的公主底拿被玷污受苦。”

底拿是利亞最後一個孩子,作為一個年輕女孩,她習慣了哥哥們的保護,她可能很自信,也有一些獨立。當示劍侵犯了底拿,他的靈魂被雅各的女兒底拿深深吸引,想娶她為妻。有人告訴雅各這件事,他知道了自己的女兒被玷污,但那時他的兒子們都在外面做工,他就閉口不言。當兒子們回來聽見這事後,十分惱怒,一起密謀報仇。他們想出了一個複雜的計畫,如果示劍想要取底拿,示劍城裡所有的男人要先受割禮。當眾人正在疼痛的時候,底拿的兩個哥哥西緬和利未,把城裡一切的男人都殺了,還洗劫了其中所有的財物,包括婦女和孩子。

當雅各聽到所發生的事時,唯一的反應是這樣的行為把他置於危險之中了。兒子們質問雅各說:“他們把我們的妹妹當妓女對待,難道可以不受懲罰嗎?”雅各始終選擇避免衝突,如果可能的話,利用他自己的狡猾來逃避直接的對抗。他對底拿受辱的事遲遲不作反應可能是有原因的,但很難理解他為什麼沒有採取行動保護自己的女兒。書中有提到利亞是底拿的母親,為妹妹報仇的兩個兄弟是利亞的兒子。在整個悲劇中,利亞一直保持沉默,我們不知道她是如何回應的,也不知道這對一個母親會產生怎樣持久的影響。作為一個人,一個脆弱的小女孩,底拿在這個故事裡幾乎是一筆帶過,我們不知道她的感受或這場悲劇對她生活的影響,只知道她一直未婚,住在父親的家裡。

1. 利亞對底拿所遭遇的悲劇,會作何反應?

2. 她對雅各的不作為會作何反應?

3. 示劍強姦了底拿,於是西緬和利未殺盡城裡所有的男丁,又擄掠婦女孩子。你對他們的行為有什麼看法?

 

 

5. 伯特利之界
創世紀 35

上帝吩咐雅各前往伯特利並在那裡居住,雅各就準備舉家遷離。雅各似乎變了個樣,因為在出門前,他囑咐全家人和所有同去的人都要將自己預備好。他們要除去你們中間外族人的神像,潔淨自己,更換你們的衣服。外族人神像的出現表明出偶像崇拜在拉班的家裡很普遍,但雅各家也沿用了這種習俗。那些被拉結偷來的神像,如果她還有的話,應該也包括在內。他們要在儀式上淨化自己,換衣服作為淨化的象徵。雅各解釋說,他要築一座壇給上帝,上次他在伯特利的時候他築了一根柱子,這次要築一座壇。所有虛假的神像以及跟偶像崇拜有關的珠寶都交與給了雅各,但他沒有毀滅它們,而是把他們埋在一棵樹下。
當他們抵達伯特利,雅各就築壇祭拜上帝,紀念上帝的救恩。這也是利百加的乳母底波拉去世和埋葬的地方。我們不知道底波拉是什麼時候到雅各那裡去的,也許是利百加派她來告知雅各回去希伯崙。在伯特利,上帝又向雅各顯現,確認向亞伯拉罕和以撒承諾的應許之地要賜給他,他將成為上帝子民的首領。他也改名為以色列,意思是與神爭戰。在第32章28節中,神解釋說雅各與神爭戰得勝,所以他得到這個名。
這一家人離開了伯特利,但在他們抵達下一個目的地以法他之前,拉結死於難產。按照正常的習俗,利亞現在將擔任頭號妻子的角色,被認為是這個家的女主人。一些傳統堅持認為,拉結的女僕被提升到妻子的地位,因此是約瑟和便雅憫的母親,但這個不太可能。這家人繼續向希伯崙啟程前行,在以得塔停留,這是許多牧羊人為了看守羊群而建造的其中一座塔。這座塔被認為是位於伯利恆和希伯崙之間。
有一句話描述了一個事件,他將對以色列未來的領導產生重大影響。流本,利亞的大兒子和拉結的婢女上床了。一些猶太文獻顯示,流本走進辟拉的房間,坐在她的床上安慰她。當雅各發現他們,氣得把床掀翻,把流本扔出去。聖經中的其他段落(創世紀49:4 ; 歷代志上5:1)提到流本玷汙了他父親的床,因此他失去長子的地位,歸給了約瑟的子孫。看起來就像是雅各的習慣一樣,他當時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直到他臨終前才對自己的冒犯做出回應。辟拉不僅是拉結的婢女,也是他兄弟們的母親。沒有說辟拉參與此事的意向,但考慮到當時的習俗,她沒有權利拒絕,而在今天的社會,在那種情況下的性行為會被視為強姦。
雅各、利亞和全家繼續前行,最後來到希伯崙,他的父親還活著。二十年前該離世的,以撒活的比利百加和雅各的妻子拉結都還要久。雅各帶著十二個兒子、女兒底拿、作為妻子與母親身分的利亞,回到家裡了。

1.  利亞實際上成了拉結兒子們的繼母,她會怎麼回應呢?
2.  你覺得她對大兒子的行為會有甚麼反應?
3.  利亞從一個不受歡迎,不被愛的妻子變成了一家子中的女主人,這會改變她嗎?

 

 

6. 以撒之死
創世紀 35:27-29

這些簡短的經文介紹了亞伯拉罕家族領導層的變化。 以撒死了,領導的衣缽傳給了雅各。 他在伯特利時被上帝重新命名為以色列,他的後代就是現在以色列人。 亞伯拉罕的子孫們也包括以實瑪利和以撒生的以掃以及他們所有的後裔。 關於以撒的逝世或他是如何度過沒有雅各的日子,經文裡並沒有提到太多。 若他的視力持續退化,那麼他就需要依賴他人來照顧他的家人和大家族。 他死後,他的兩個兒子雅各和以掃埋葬了他。 這是自從雅各從哈蘭逃出的路上相遇又分離後第一次提到同時他們倆。特別注意是這裏首先提到以掃,即使他被雅各取代,作者仍承認他是長子。
 
雅各和他的家人留在迦南地畜牧。 17 歲時,約瑟被賦予了帶領羊群到好牧地的責任,但他也藉此機會向父親打他哥哥們的小報告。 他的父親偏愛約瑟,就像他偏愛約瑟的母親拉結那樣。他不僅聽信,而且還可能鼓勵約瑟說他兄長們的壞話。 他還給了他一件特殊的長袍,使他與眾不同,並表明他是一個有權威的人。 毫不奇怪,他的兄弟們(除了還是嬰兒的本傑明)越來越討厭他到仇恨的地步。 當約瑟夫告訴他所有的兄弟一個關於都會向他鞠躬的夢時,情況變得更糟。接下來是第二個夢,不僅他的兄弟,連他的父母也向他鞠躬。 雅各除了責備約瑟夫之外,什麼也沒做,僅將這個夢境在腦海中。
 
到了這個時候,約瑟的兄弟們非常討厭他,但雅各繼續偏愛他。 有一天,當兄弟們在示劍(也就是底拿被強暴而城裡的人都被仇殺的地方)餵羊時,雅各派約瑟去找他們以便向他報告。我們不清楚雅各是否明白父親的偏心對全家人的影響。 拉結的兒子勝過利亞的兒子,正如拉結勝過利亞一樣。 她是試圖改變雅各對兒子的態度,還是保持被動? 沒有提及利亞或她與雅各可能的談話。
 
雅各更不智地允許約瑟穿著他的特殊長袍去見他的兄弟,強調他是多麼受寵愛這個兒子。 接下來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故事; 約瑟夫的兄弟有效率地綁架了他並將他賣給路過的奴隸販子。 他們隨後將他賣給了一位名叫波提乏的埃及官員。 兄弟們帶著約瑟沾滿鮮血的袍子回到雅各那裡,讓他相信約瑟是被野獸殺死的。 雅各如此寵愛有加的兒子失踪了,可能死了,他所愛的妻子也死了。他拒絕得安慰,接下來的幾年他生命裡充滿了悲傷。
 
在整個故事中,利亞大多保持沉默,沒有記錄她的感受或她可能分享的任何意見。 她為了爭奪雅各的寵愛和寵妻的地位而競爭。 如今她獲得了這個地位,但可能仍然沒有受到雅各的喜愛。 她被悲劇包圍著:被她的丈夫拒絕,姐姐的過世,女兒被強姦,她的兒子和他父親的妻子亂倫,現在她的繼子失蹤,可能已經死了。經歷了這一切,她仍守在雅各的身邊,並成為以色列人的母親典範。
 
1.你認為利亞應該挑戰雅各對約瑟夫的明顯的偏心嗎?
2. 父母對一個孩子表現出明顯的偏愛對其他孩子有多危險?
3.利亞似乎接受了一個被動的角色,不像撒拉和利百加,你怎麼看?

 

 

7. 以色列的建設者
路得記 4:11

聖經沒有說利亞是什麼時候死的,但是她和丈夫雅各一起被埋在麥比拉田間的洞穴里( 創世紀49:29-31)。 我們也不知道她作為以色列人的母親的生活,從他們在迦南定居到他們前往埃及。 在路得記中,她和拉結被認為是以色列家庭的建設者。 這是指她們在生育和撫養孩子中所扮演的角色,按照習俗,兩姐妹的侍女傭都是被忽視 的。 從利亞生孩子的數量,以及她待在丈夫和父親身邊的時間長度來看,利亞的角色是兩人 中最重要的。 儘管如此,拉結還是先被提到和雅各的首選。 

利亞第一次見到雅各時,他正逃離他的兄弟,身無分文。 他在利亞的父親家裡避難,在那裡他對利亞的妹妹的感情越來越深,並 提出求婚。 在拉結預定的新婚之夜被利亞取代,隨後雅各娶了拉結為第二任妻子。 競爭和衝突是他們的關係特徵,上帝看到利亞被虐待便使利亞懷孕, 並剝奪了拉結有這種的特權。 拉結終於生下約瑟,但不久就在生二兒子便雅憫的時候去世了。 

雅各也是在競爭和衝突的環境中長大的。 他和他母親密謀要奪去他哥哥以掃長子的名分,就急忙逃到拉班的家裡。 這種父母偏愛、衝突和欺騙的歷史是他生活的一個特徵,也是他孩子的一個特點。 莉亞和拉結在她們的父親拉班的家裡也經歷過類似的行為 模式。 雅各死前的最後一件事是給他十二個兒子每個人祝福。 在這樣做時,由於他的兒子犯下的罪行,他推翻了公認的或習慣的做法的順序。 當時他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現在他要讓他們承擔責任。 

流 便是第一個出生的孩子,本想成為受膏的領袖,但他與拉結的婢女、同父異母兄弟的母親闢拉發生關係,玷污 了他父親的床。 他失去了本應屬於他的東西。 接下來出生的是西緬和利未,他們可能認為領導權會傳給他們中的一個人,但雅各回 憶起他們殺死所有示劍人的殘忍野蠻,並告訴他們他們將失去在 應許之地的份額。 傑夫· 托馬斯(Geoff Thomas)寫道:「這些男孩出生時, 一切看起來是多麼不同。 他們被遺棄和冷落的母親利亞想:“ 現在我的丈夫會和我在一起。 他會因為我們對兒子的天然感情以及我們相互撫養孩子而與我聯繫在一起“。 於是第三個兒子的名字就叫“利未”,而“利未”這個詞來源於” 捆綁“這個詞。 現在雅各和我要捆綁在一起了。 我知道他愛拉結勝過愛我,但我給他生了三個兒子。 “所以當她看到三個小男孩在家裡跑來跑去時,她充滿了希望。 她會更多地看到溺愛父親的雅各,所以他們之間會發展出一種愛的關係 。 ”

斗篷傳給了利亞的第四個兒子猶大,這應驗了《創世紀》27章29節 中以撒的預言,也應驗了利亞出生時自己的話。 彌賽亞必從猶大而出,這就是實現對亞伯拉罕的最終應許。 約瑟從他的兒子們都得加倍的福,從他們生出以色列北方的支派,稱為以法蓮。 人們對利亞知之甚少,她說過的話也很少被記錄下來,但她的重要性卻不容忽 視。 

1.    你能從利亞的生活中學到什麼?    
2.    雅各是否應該在他兒子的錯誤發生時就處理好呢?
3.    利亞的遺產最重要的是什麼?

 

 

 

Hagar

1. 逃跑的女人
創世記 16:1-14

夏甲是亞伯蘭妻子撒萊的僕人。她是一個埃及女孩,當她還在埃及法老的家裡時,她不是被賣就是被送給了撒萊。當撒萊和亞伯蘭被迫離開埃及時,他們帶著夏甲繼續服侍撒萊。我們對夏甲的過去、她的父母是誰、她是否有兄弟姐妹或她生活的任何情況一無所知。作為撒萊的僕人,她沒有任何權利,就單純是她主人撒萊所屬的‘產業’。
上帝曾應許亞伯蘭他會成為多國的父,他的妻子撒萊自然認為她會生下許多孩子。然而,她卻無法懷孕,多年嘗試後她變得絕望,並說服亞伯蘭他應該讓夏甲幫他生孩子。這在那個時代並不罕見,事實上,富有的主人與女僕發生性關係並選擇如何對待她們是很常見的。透過這種關係所生的孩子有可能被父親“收養”,並享有親身子女的權利。所以,撒萊的建議並不稀奇。
亞伯蘭隨後確實與夏甲發生性關係,也成功地使她懷孕了。隨著孩子在她體內長大,她對撒萊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可能是意識到了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她不再是聽話的僕人,反而開始蔑視撒萊。這意味著什麼聖經並沒有說明,但也許她在嘲笑撒萊無法生育這件事,不孕被認為是一種詛咒,這可能會成為一種嘲諷,也可以作為武器。夏甲或許認為她將取代撒萊的地位,而且會比她更受寵愛。撒萊的回應是出於沮喪和可能是對自己的立場的恐懼,開始嚴苛地對待夏甲。聖經沒有明說到底是身體上的虐待、或是情感上的虐待、剝奪食物和照顧,就結果論,它已經嚴重到足以讓夏甲逃跑。當時逃跑的她,身懷六甲,身無分文,沒有依靠,無處可去。
夏甲一路逃到了埃及,她非常疲倦、透支和恐懼,癱躺在沙漠邊緣的泉水旁,神在那裡找到了她。夏甲可能以為她迷路了,但上帝總是知道她在哪裡,祂派了一個天使來找她。夏甲並沒有去尋求神,是神先主動地找到了她。這是聖經中第一次出現天使,出現在一個懷孕的,且正在逃離她的主人的女奴身上。天使很可能是上帝之子以人的形像出現,祂對夏甲說話,呼喚她的名字,並提醒她她是誰。她是個女僕,卻忘記了自己原本的地位,因此如今受到撒萊的迫害。她被問了兩個問題: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
上帝總是“明知故問”,祂不是在尋找信息,而是懺悔。夏甲誠實地回答了第一個問題,但卻沒有回答第二個問題。她或許在期待一句鼓勵的話,一個建議的出路,一個替代的行動方案?很可惜,她的期待落空了,她得到的勸告是 “回家和順服”。天使再次提醒她自己是誰,這樣做可能是在指出她作為一個逃跑的奴隸是等於將自己置於死亡的懲罰之下。她不應該逃跑,她應該留下來並順服主人。這看起來公平嗎?這仿佛像是告訴一個面對家庭暴力的人回到曾經被家庭暴力的環境?天使爲什麽不去和撒萊和亞伯蘭談談呢?
上帝應許她,只要她順服地回去,她會活下去,且她會有一個兒子。祂對她的生命有一個目標,但她需要回到屬於她的地方。神在曠野找到了夏甲,看到了她的痛苦,因她處在不該在的地方,但一旦她重新接受了神,神便祝福她,恢復她,並向她保證神沒有遺忘她。

1. 夏甲認為她被拒絕了,且沒有希望,但事實上上帝的視線卻從未離開過她,你如何看這件事。
2. 神告訴夏甲回去順服。試問如果是你的話,聽到這話會有多難消化?
3. 夏甲和撒萊都有過錯(亞伯蘭也有過錯),但上帝卻絲毫沒有審判,為什麼沒有呢?

 

 

2. 為神命名的女人
 
創世紀 16:10-15
 
神在曠野找到了夏甲,她為了躲避她主母撒萊的苦待而逃跑。祂沒有說安慰的話或鼓勵她繼續她的生活,而是吩咐她回去並順服撒萊。我有個問題,這是否就像告訴遭受家暴的婦女回家並屈服一樣。對此的答案是明確而有力的“不是”。雖然我們知道擁有奴隸的概念在當今的社會標準來看是令人反感的,但在夏甲和撒萊的時代這是很正常的。夏甲是一個奴隸,雖然她被利用來繁衍,但她不是亞伯蘭的妻子,她沒有權利也沒有獨立性,逃離她的主人將會置於死刑之下。這個情形中的順服與夫妻之間的順服無關。聖經中沒有任何地方同意或認可丈夫的管轄或妻子的屈從。在新約中,使徒在以弗所書第 5 章明確指出,婚姻關係是一種相互順服的關係,他寫道:“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神告訴夏甲回到撒萊那裏是有祂的旨意,祂實際上是在告訴她信靠祂的保守。
 
神的指示伴隨著應許而來。夏甲將因她所懷的兒子成為衆人之母。她叫他以實瑪利,意思是:“神聽見”。神看到了她的苦情,並沒有責備她,而是給了她祝福。祂沒有提供安逸的生活,反而有衝突。祂本可以讓夏甲和她未出生的孩子死在曠野—但祂不允許。神特別的乾預,所以就不會發生;祂本可以讓夏甲活著,離開亞伯蘭和撒萊,但祂沒有。祂本可以將她的兒子從歷史中抹去,但祂選擇不這樣做;相反,祂專門吩咐夏甲回到亞伯蘭和撒萊那裡,順服他們。
 
夏甲如何回應?她害怕、失望、不抱希望嗎?她是否期望神提供一條出路,去除障礙,改變她的境況?她有苦楚嗎?她的回應是感恩!她將她呆過的井命名為“永活神看顧我之井”。並以El Roi的名字稱呼神,即看顧的神。她承認祂是看顧她的神。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由男人或女人給神命名,而且是女人,一個外邦人,一個從她主人那裡逃走的懷孕的女僕。神看見了夏甲,也聽見了她;這兩個名字都是在這個地方給祂起的。
 
這個故事有很多我們無法認同的部分。奴隸所有權,利用年輕的僕人生孩子,以及妻子告訴她的丈夫與她的女僕同寢來生孩子都是令人反感的概念。但是有些部分我們可以認同。我們可能受到了別的雇主不公平的對待,我們的婚姻關係可能不如意,我們不滿意,或者認為沒有人傾聽我們,所以我們只想離開然後重新開始。我們實際上可能已經這樣做了,或者由於某些其他原因,我們失去了希望並認為我們沒有未來。神知道你在哪裡,祂知道你的苦情,祂聽到你的呼求。祂不責備你,但祂重建你。祂可能會告訴你回去,因為那是祂的旨意和應許將實現的地方,但祂永遠不會離開你,也不會棄絕你。
 
夏甲回到撒萊和亞伯蘭那裡,將所發生的事告訴他們,他們就信了。亞伯蘭收養了這個孩子,給他起了名字,他給了使者所預言的名字,以實瑪利。神走在她的前頭,為她預備了道路,祂看顧了她,聽到了她,她知道祂是看顧她的神。
 
1. 你對現狀滿意嗎?你當怎麼做?
 
2. 順服他人的權柄有多難,尤其是當他們不合理或不敬虔的時候?
 
3.你知道嗎,無論你在哪裡,神都會看顧你,聽見你,關心你,而你永遠都在祂心上?

 

 

3. 一個被上帝開了眼睛的女人
創世紀21:8-21

夏甲和她兒子以實瑪利跟亞伯蘭(後來他的名字改作亞伯拉罕)和撒萊(後來她的名字改作撒拉)一起住了十三年;然後撒萊生了一個兒子,就如神應許的一樣。以實瑪利以前是亞伯拉罕唯一的兒子,很有可能成為他的繼承人,亞伯拉罕可能也是這樣認為的,直到上帝告訴他撒拉會有一個孩子,盡管從生理上來說這是不可能的。後來撒拉生出了以撒,然後當以撒斷奶時,以實瑪利還在嘲笑他,這惹怒了撒拉。
 
也許撒拉想起了夏甲懷孕(而她不能)時的所作所為,也許她擔心以實瑪利會強搶繼承權,無論為什麼,她堅持亞伯拉罕趕走夏甲和她的兒子。亞伯拉罕不情願,畢竟以實瑪利是他的兒子,現在大概15歲了。他們一直住在一起,亞伯拉罕可能是在準備當自己老了的時候,以實瑪利可以接手他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他們可能一起去打獵和釣魚,享受彼此的陪伴。他並不想這麼做,但上帝告訴他「聽你妻子的話,做她讓你做的任何事」。在一個男權社會裏,這些話尤其難聽;這似乎不公平,難道沒有別的辦法嗎?但是亞伯拉罕還是聽從了撒拉,第二天早晨給夏甲一些餅和一皮袋水,打發夏甲和她兒子離開。
 
夏甲又來到曠野,在那裏她可能回想起了當她懷孕時,在那裏遇見了神。不過這一次她只是漫無目的的亂走,她在別是巴地區徘徊,直到她的水喝完。現在她崩潰了,她的身體和感情都空空如也,於是她把以實瑪利放在小樹的陰影下,自己坐得遠遠的,不想看到他受苦,不忍看著他渴死,於是她痛哭起來。神聽見了以實瑪利的哭聲,就呼叫夏甲說:” 夏甲,怎麼了?不要害怕,神已經聽見童子的聲音了。」 多麼奇怪的問題,「怎麼了?」夏甲快渴死了,她迷失了方向,身心俱疲,被拒絕,被拋棄,無處可去,沒有人照顧她,她的兒子就在她眼前死去。為什麼上帝會問: 「怎麼了?」 上帝是提醒夏甲要相信祂,祂曾答應與她和她的兒子在一起,祂也遵守了祂的諾言。
 
神吩咐夏甲起來,抱起他的兒子並信靠神。她一聽見神的聲音,就充滿了信心地回應神,神就開了她的眼睛。她看到了一口井!難道它一直都在那裏,而她卻沒有發現?在她的痛苦中,她變得如此不堪重負,以至於她看不到上帝給她的安排了嗎?毫無疑問,她跑到井邊,把她的瓶子裝滿,快給以實瑪利喝水。有時,當我們認為事情糟糕至極的時候,上帝會告訴我們站起來,鼓起勇氣,去信靠祂。祂答應過永遠不會離開你,也不會拋棄你,祂會遵守祂的諾言。當你以信心回應,相信祂的應許,祂會打開你的眼睛,看到祂為你所準備的一切。
 
夏甲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被趕出亞伯拉罕的家,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曠野迷失,沒有希望。她所能做的就是大聲呼求,上帝回應了她的呼求。祂提醒她,祂和她在一起,祂對她還是有一個好的安排,她沒有被遺忘,她仍然很重要,她有價值,她被上帝愛著。夏甲繼續她們的旅程,上帝實現了祂的承諾,以實瑪利成為了一個偉大國家的創始人,正如上帝所說的,因為夏甲被送走了,她不再是一個奴隸——她是自由的!

1.            你是否曾被周圍的環境所壓倒,以致忽略了神的安排?
2.            亞伯拉罕的殘忍行為讓以實瑪利成為了重要的領袖,也讓夏甲從奴役中獲得了自由。你怎麼看?
3.            你需要聽神說:「振作起來!鼓起勇氣去相信」嗎?

 

 

4. 一個被騙的女人

創世紀38

雅各和利亞的兒子猶大有一個朋友,名叫希拉,是亞杜蘭人。有一天,他和希拉出去玩的時候,遇到了一個迦南女子。他不顧上帝禁止以色列人娶外邦女人的誡命,娶了她為妻。她的名字叫書亞,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生了三個兒子: 珥、俄南和示拉。珥娶了他瑪,他瑪也是迦南人。

珥一定是一個特別邪惡的人,因為上帝將他處死。他瑪沒有生育任何孩子,根據東方文化中存在的利未婚條例,家庭裡有責任提供一個親屬接替死者。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這個女人有孩子,同時也為了保留家族的姓氏。出生的孩子將屬於已故的親人。猶大本可以承擔這個責任,但他的妻子還活著,所以他把他瑪給了次子俄南。

俄南很高興與他瑪發生關係,但他不想與其生兒育女,就像文中告訴我們的那樣,“他把精液遺在地上”。我們不知道他不願意的原因,顯然他認為這樣做可以欺騙猶大,但卻不能騙他瑪,也不能欺騙上帝。因為他拒絕遵守禮儀律,不願確保家族姓氏的延續,上帝也將他處死。猶大不知道他兒子們的死因,他懷疑是他瑪的錯,所以儘管他應該告訴第三個兒子示拉來履行利未婚的角色,但他卻告訴他瑪等希拉長大了再說。我們不知道示拉多大了,但顯然過去了很長一段時間。大衛·蘭姆問道:“你能想像等了很多年才和一個未成年的親戚發生性關係嗎?還能變得更恐怖嗎?“過去有許多我們難以理解的文化習俗,這可能是其中之一!”“根據近東的習俗,中亞述的法律,如果男人沒有超過十歲的兒子,他可以自己履行利未婚的義務;如果他不想這樣做,這個女人就被宣佈為“寡婦”,可以自由再婚”(蒂克瓦·弗萊默-肯斯基)。要麼示拉只有十多歲,要麼猶大要他瑪繼續守寡,不能出來。

過了些日子,猶大的妻子死了,他又去找他的朋友希拉。在他朋友的陪伴下猶大找到了最後一個妻子,他也許是在尋找另一個人代替書亞,他們又一起去亭拿剪羊毛了。因為某些原因當地的人認為需要告訴他瑪猶大去了哪裡。有可能他們知道猶大沒有履行對他瑪的承諾,認為她應該去面對他。他們稱猶大為她的公公,雖然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像公公該做的那樣為她提供保護和供養。

他瑪想了個主意,換了衣服,不像寡婦的樣子,用帕子遮蓋自己,走到路旁坐下。她打扮的像個公眾人物”可能會在馬路上被發現(處女和已婚婦女不應該出現)。”她可以參與性行為,但也可能被請求幫助哺乳,助產,和解決其他女性所關注的問題。(《Shalvi/Hyman猶太婦女百科全書》)。他瑪很瞭解她的公公,她預測到,當他和老朋友去剪羊毛時,他可能會抓住機會去嫖妓。她也知道,一旦她和猶大生了一個孩子,她和他家族的關係就會消失,她可以嫁給任何她喜歡的人,甚至可以和猶大呆在一起。

1. 猶大怎麼沒有為他瑪盡到責任呢?

2.你覺得為什麼他瑪是新約中第一個被提名的女人?

3. 塔瑪的計畫對嗎?

 

 

5. 一位光榮的女性
創世紀 38

猶大沒有遵守他對兒媳的承諾。他曾許諾,當他最小的兒子長大後,他會安排他娶他瑪,這樣她就能有一個孩子。他瑪決定不讓事情就這樣過去,但顯然她覺得自己不能直接挑戰猶大,所以她制定了一個計畫,讓他蒙羞而做出公正的決定。他瑪的計畫很簡單:她用面紗遮住自己,不讓猶大認出她來,然後坐在猶大要經過的路邊;坐在路邊的婦女顯然是讓過路的人可輕易與之聯繫。

猶大以為她是妓女,便向她求歡,答應按當時的標準支付一隻山羊。因為他沒有帶山羊,他把自己的印戒、印的帶子以及手杖給了她,以保證他會回來並償還到期的債務。交易完成後,他與他瑪發生了性關係,然後繼續上路。他瑪回到家,繼續當著寡婦的角色。猶大回到家後,托他的朋友牽一隻山羊去取回他的東西,但「妓女」已經不在了。事實上,沒有人知道那裡有妓女。
過了三個月,能明顯看出他瑪懷孕了,因為她沒有結婚,城裡的人都認為她犯了通姦,覺得有必要告訴猶大。當他聽到這事情,猶大沒有做到先召證人來,反而是立即宣判。「把她帶出來燒死」。諷刺的是,那個使他瑪懷孕的人,現在卻自以為是的審判她。也許他看到了除掉他瑪的機會,並找到了一種方式來避免承擔他對她的責任,但他沒花多少時間就決定宣判她的罪。雖然我們知道這個故事,也知道父親其實是誰,但猶大沒有理由懷疑那是他的孩子。在判處他瑪死刑的時候,他不僅判了他的兒媳的刑,也判了他兒子/孫子的刑—他自己的繼承人。
她被帶出來要處死的時候,他瑪交出了猶大交給她的物件,並說這物件的主人就是我孩子的父親。猶大馬上認出它們。他本可堅持執行死刑以避免被發現。但是,他說「她比我更有理,因為我沒有把她給我的兒子示拉為妻。」猶大是不義的,因為他自私地想要滿足他的性慾。他瑪是公義的,因為她試圖用延續長子繼承權來紀念她已故的丈夫珥。即使她的公公猶大不遵守法律,她仍然忠於她死去的丈夫,她公開證據時沒有明說,她允許猶大保留他的尊嚴,保留面子,即使她正在面臨著自己的死亡。是的,毫無疑問他瑪的行為是出於自身利益,但她的這麼做是為了提供自己和猶太家族延續的未來。
他瑪在家族中的地位和猶大的經歷都得到了保障。她生了一對雙胞胎,法勒斯和謝拉,這樣失去兩個的兒子的猶大,又得到兩個兒子。對我們來說,他瑪扮演一個妓女,普遍認為她該被從女性英雄名單內移除,但聖經只提到她的有利條件。在路得記的結尾,伯利恆的人們向路得宣告祝福,這讓人想起豐收的他瑪,法勒斯的母親(路得記4:11-12)。雖然猶大和他瑪的行為挑戰了我們的是非對錯觀念,但沒有任何對他們的審判。

1.  對性和婚姻的態度在聖經時代和現今有著很大的不同,你怎麼看?
2.  人們似乎對妓女的存在和男性使用她們的服務沒有異議,你怎麼看?
3.  他瑪被認為比猶大更公義,被保留在耶穌的家譜裡,有更好的人選可以被提及嗎?

 

 

6.銘記羅得的妻子
創世紀 19

聖經中沒有給羅得的妻子起名,但猶太傳統將她命名為出生在所多瑪的阿迪特(或伊迪特)。 羅得是亞伯拉罕的侄子,他們一起離開家去追求上帝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土地。 當他們分開時,羅得選擇住在所多瑪附近的山谷中。 後來他搬進了這座城市,當發生他這一段故事時,他正以城市領袖和法官的身份坐在城門口。
所多瑪被稱為不敬虔的城市,不歡迎陌生人,那裡的人性不道德和不敬虔。 使徒彼得寫道,羅得是一個正義的人,“因為那義人住在他們中間,看見聽見他們不法的事,他的義心就天天傷痛”(彼得後書 2:7),然而,也許是因為他的妻子和家人,他繼續住在那裡。所多瑪如此邪惡,上帝決定要消滅所有的人,但祂也同意如果祂找到10個正義的人就讓步,於是派了兩個天使到城裡調查。
當他們到達時,羅得說服他們留在他的家中,他毫不懷疑地意識到,如果他們呆在戶外,他們將處於危險之中。 猶太傳統指出,所多瑪人有一條法律禁止向陌生人提供款待,當他們發現羅得的所作所為時,他們與他對質。 這些人的目的是綁架他們認為是男性的天使並同性地強姦他們。 羅得試圖說服他們相信他們犯罪了,但他們不聽,並威脅要對他做同樣的事。 羅得甚至提出給將他兩個未婚的女兒給他們,這樣他們就可以強姦她們,但他們拒絕了。 天使使他們瞎了,把羅得拖進屋裡。
羅得被告知要把他的妻子、女兒和他女兒訂婚的兩個男人帶出城。上帝要毀滅這個地方和所有留在裡面的人,但是當羅得告訴他的家人時,他們認為他是在開玩笑。他們不願離開,直到最後天使抓住他們的手臂,把他們拉出屋子,告訴他們逃到山上。兩個未來的女婿不肯去,羅得一家人都不願意去到山上,要求去附近的一個小鎮,天使們允許了,並告訴他們快點,不要回望。他們一到那裡,上帝就用火山噴發摧毀了所多瑪,但羅得的妻子回頭看了看。希伯來語中使用的詞語表明她戀戀不捨地看著她留下的東西。她不想離開,那是她的家,她認為她是屬於那裡的。她享受富豪名流的生活,由於她徘徊而沒有找到避難所,她變成了一根鹽柱。對於這意味著什麼,有很多意見,但她死在的那個地方,可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火焰團。
羅得和他的女兒們不敢留在城裡,就前往天使最初告訴她們去的山丘。他們在那裡找到了一個山洞,並在那里安家。傑夫·托馬斯寫道:“她們是兩個年輕的女人,她們之前的生活,是和她們的父親住在一個山洞裡。她們的生活漸漸潦倒,他們互相談論:“我們沒有孩子,我們在這些山上沒有找到丈夫的希望。”所以她們做了我們認為不可想像的事情。年長的女孩建議她們輪流讓父親喝醉,然後與他發生性關係,這樣她們就會懷孕。她們不相信上帝可以供應她們,她們來自一個不道德的城市,性犯罪和犯罪是可以接受的,現在他們決定無視常例的道德習俗,從她們的父親生下孩子。如果她們的母親和他們在一起,她們的行為也許會有所不同,但並非如此。她們實施了她們的計劃,生了兩個孩子,一個叫摩押,意思是“從父親那裡”,另一個叫本阿米,意思是“我近親(男)的兒子”。後來,摩押人和亞捫人從這兩個孩子中誕生,他們試圖抹殺出亞伯拉罕的子孫。
在路加福音 17章32 中,耶穌談到即將到來的國度時,指的是這個故事。 拯救羅得的妻子,她和羅得七次得到憐憫和保護。 但所多瑪的誘惑太大了,她不能憑信心接受上帝的應許,渴望罪惡世界的誘惑,所以她轉過身去。 聖經中可能沒有她的名字,但她所做的選擇對她的家庭和猶太人的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

1. 你認為羅得的家人為什麼認為他在開玩笑?
2. 羅得的妻子不想放棄她在所多瑪的朋友和生活。 有哪些事情是你捨不得放下的?
3. 羅得的女兒們的行為不是關於性,而是關於生孩子。 如果他們想要孩子,為什麼不回到亞伯拉罕身邊?

 

 

7. 蘇萊卡是誰?
創世記39
 
在猶太和穆斯林傳統中,蘇萊卡Zuleika(或 澤利卡Zelicah)是埃及護衛長波提乏的妻子的名字。 在聖經中沒有提到她的名字,但她的故事通過雅各的兒子約瑟在以色列的歷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被講述。
 
約瑟是雅各最寵愛的兒子,他被他的兄弟們憎恨,以至他們將他賣為奴隸,並讓他的父親相信他是被野獸殺死的。 他被賣給波提乏作奴僕。 約瑟因這而發生了一些變化,他從一個傲慢而享有特權的年輕人變成了波提乏的重要和值得信賴的僕人。 他被任命為波提乏家中的管家,因此他負責所有其他僕人和家務,唯一不讓他負責的是波提乏吃的食物和他的妻子蘇萊卡。 約瑟被受到尊重、很受獎賞和重要,並得到波提乏的完全信任。
 
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約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蘇萊卡的注意。 我們被告知他非常英俊,表現得很好,猶太傳奇書 雅舍爾Jasher 說 蘇萊卡無法將目光從他身上移開。  Bruce Oekama 為 Engedi 資源中心撰文指出:“看一眼埃及那個時期的藝術品就會發現,皇室女性並不以謙虛著稱。 知道了慾望的力量,你或許可以想像波提乏的妻子是如何打扮的,她低聲說:“跟我上床,我要你,只有我們,沒有人會知道……”。 約瑟拒絕了蘇萊卡的求愛,但她日復一日地堅持下去。 在當時的東方文化中,奴隸通常被用於性快感,他主人的妻子正在向約瑟發出命令。 他仍然拒絕了。 作為一個性慾正常的年輕人,他面臨著與蘇萊卡發生性關係的機會和藉口。 他可以爭辯說他別無選擇,並證明自己有理由滿足他和蘇萊卡的慾望,但他沒有。
 
雅舍尔的書非常詳盡地描繪了所發生的事情。 據書中說,蘇萊卡受到誘惑的影響,她覺得她叫她的女僕來看約瑟。 安排他們切一些水果來準備一頓飯,而約瑟則忙於工作。 他們被約瑟的眼神弄得心煩意亂,以至於他們都在盯著他看的時候割傷了手。 蘇萊卡說,如果他們不能將目光從他身上移開一會兒,她還有什麼希望和他整天獨處呢? 婢女說服 蘇萊卡下次靠近約瑟時抓住他。 聖經沒有證實這一說法,但蘇萊卡確實抓住了約瑟,並在他匆忙逃跑時撕下了他的長袍。
 
波提乏回家後,蘇萊卡指控約瑟夫侵犯了她,這讓波提乏非常生氣,這是可以理解的。 波提乏有很多選擇,對這種罪行的通常懲罰是死刑,而“較輕”的懲罰是閹割。 波提乏這兩件事都沒有做,而是囚禁了約瑟,這表明他可能不相信蘇萊卡所說的和他對約瑟的重視。 最近的評論表明,蘇萊卡說的是真話,她是男性主導文化的受害者,應該相信。 同樣的想法表明,無論她表現得多麼不禮貌,這都不是性的邀請。 聖經或穆斯林和猶太傳統中記載的上帝的話都不支持這些觀點。
約瑟被囚禁,從那裡他最終被釋放,成為埃及的統治者,在這個職位上他拯救和保護 以色列人,為他們前往應許之地做准備。
 
約瑟被囚禁,最終從那裡獲釋並成為埃及的高官,他在那裡拯救和保護以色列人,為他們前往應許之地做準備。
 
1. 是什麼讓約瑟在如此強烈的誘惑下站穩了腳跟?
2. 神用別人的過犯來實現他的應許,你的想法是什麼?
3. 縱觀《創世紀》中女性的故事,性的使用和濫用起著重要作用——為什麼?

 

 

Anonymous Women

1.
出埃及記 2:1-10

猶太作家尼桑·明德爾談到约基别 (Jochebed) 時說,她肯定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猶太女性之一。想一想:摩西,他把以色列的孩子們帶出埃及,並在西奈山接受了律法書。亞倫,他是大祭司,也是所有 kohanim(負責在聖殿服務的祭司)的父親。米利暗是一位女先知,在沙漠中流浪四十年,以色列人憑藉她的功勞獲得了水。有沒有任何一位母親生了三個更出名的孩子?儘管如此高度讚揚,聖經中卻很少提及她。在摩西出生的記載中,甚至沒有提到她的名字,也沒有提到亞倫,米利暗及她的丈夫暗蘭。
约基别 (Jochebed) 是利未人的女兒,這使她成為利雅的後裔,而根據猶太人的傳説,她是70個進入埃及的雅各家族之一。這個傳説接著提到她在迦南受孕,但孩子最後出生在埃及,约基别 (Jochebed)生下摩西時已經 130 歲了。我們只有聖經的記載可以查證,聖經只是記載了一個利未男人(記載在另一處)娶了一個利未女人,這利未女人懷孕並生下了摩西。這事發生在法老王因擔心以色列人人數增加而迫害他們的時期。他們當時已經是奴隸,但因他們因不斷繁衍後代而人口曾多,他就下令要殺死所有男嬰。負責執行該命令的兩名助產士是施弗拉 ( Shiphrah) 和普阿 (Puah),另一個猶太傳説則記載施弗拉 Shiphrah 其實就是 约基别 (Jochebed),而Puah 普阿 (Puah)就是米利暗 (Miriam),而她們最終拒絕執行該(殺男嬰)命令。
法老王眼看自己的計劃失敗,便下令將所有男嬰扔進尼羅河淹死。當摩西出生時,約基別拒絕聽從法老的命令,將摩西藏了三個月。這不僅非常困難,而且極其危險。如果被發現,不僅摩西會被殺,而且約基別也會被處決。但最終實在無法繼續藏下去,所以他們就製作了一個防水容器,將他放在裡面,然後將他放在河邊的蘆葦叢中,他們知道在那裡他會被發現並有望獲救。果然法老的女兒來到河邊洗澡,看到一個嬰兒躺在那個容器裡,就可憐他,並把他從水里拉了上來。
摩西的妹妹米利暗躲在附近,當她看到所發生的事情時,她問法老的女兒是否願意讓米利暗去找護士來照顧小摩西。毫無疑問,這是米利暗和她的母親提前製定的計劃,結果就真的如願以償了。法老的女兒同意了,米利暗就去找了約基別。法老的女兒吩咐她把摩西帶走並負責照顧他,甚至還願意支付她工資!在接下來的三四年裡,摩西由他的母親和家人照顧。在那短短的時間裡,他們將家族的歷史背景和遺產盡可能地灌輸于他,以便當他接回去與法老的家人同住時,他的心中能秉持著如他父親一般的信仰基礎。
根據寫下希伯來書的作者,約基別和暗蘭以極大的信心行事,因此他們不懼怕法老的命令(希伯來書 11:23)。他們信任上帝,並且知道他對他們的兒子有一個目的。沒有提及約基別是如何撫養亞倫和米利暗的,但他們活出的生命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母親所秉持的榜樣和信仰。雖然聖經很少提及約基別,但我們從她的孩子們身上可以看到她所傳承的信仰,還有她的勇氣以致於以色列人能夠從埃及被解救出來,並為他們進入應許之地奠下了穩固的基礎。

1. 你認為為什麼摩西出生的故事中沒有提到約基別和她的家人?
2. 約基別的信心戰勝了她的恐懼,今天你可以從約基別身上學到什麽呢?對你有何幫助呢?
3.聖經記載從前上帝的子民得拯救是取決於一位無名婦女的勇氣和信心,還有她那不畏懼危險與死亡的心。上帝也曾經如此呼召你嗎?

 

 

2. 米利暗,摩西的姐姐
 
出埃及紀 2:1-10
 
五名女子參與了摩西的營救以及他作為以色列百姓未來領袖的早期預備工作。他們是拒絕法老命令殺死新生猶太嬰兒的兩個收生婆施弗拉和普阿;摩西的母親約基別;他的姐姐米利暗;還有法老的女兒。在摩西出生和從法老手中解救的記載中,沒有提到最後三個。猶太拉比的一些傳統將約基別和米利暗記載為兩個收生婆,或者至少是一個收生婆和她的助手,因此這意味著只有三個人。同樣的傳統指出,米利暗只比摩西大六七歲,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她作為收生婆的角色只會很小。為了給米利暗一個更強大的角色,其他拉比爭辯說米利暗或普阿應該是 14 歲或當時的適婚年齡。米利暗還有另一個兄弟,亞倫。
 
後來在米利暗的故事(出埃及記 15:20-21)中,她被稱為先知,拉比梅納赫姆波斯納寫道,塔木德(猶太神學的主要來源)說她甚至在摩西出生之前就開始預言,她預測她的母親會生下一個男孩,會帶領以色列奴隸走向自由。那個預測或預言即使真的發生了,也沒有記錄在聖經中。
 
米利暗是拯救摩西的主要參與者。她是一個自信的年輕女孩,行為非常勇敢,她敏捷的思維使摩西幾乎免於死亡。摩西的父母約基別和暗蘭在他們的小兒子出生後,對著法老的命令將所有的希伯來男嬰都淹死,把他藏了三個月。毫無疑問,當埃及士兵穿越希伯來營地尋找是否有嬰兒存在的證據時,他們會一直處於恐懼之中。不僅摩西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他們也是如此。米利暗和亞倫都無法逃脫父母行為帶來的後果。經過三個月的拼命試圖讓摩西保持安靜並把他隱藏起來,他們知道他們必須做點什麼。他們信靠神,相信祂會保守摩西,所以他們決定冒很大的風險,把他放在一個防水的草箱裡,把他擱在尼羅河的蘆葦中。
 
米利暗可能是計劃的一部分,如果是這樣,她的沉默是非常了不起的。年輕的孩子並不能保守秘密,米利暗可能受到試探很想告訴她的朋友她隱藏的小弟弟。一天早上,約基別可能悄悄溜出屋子,沒有告訴任何人她在做什麼,但機警而好奇的米利暗注意到並跟在後面。她躲在灌木叢中,看著她的母親輕輕地將摩西放在水中,她留下來等著看究竟怎麽樣。米利暗等了多久沒有說,但最終包括法老的女兒在內的一群女子來到了水邊。當法老的女兒看見箱子和里面裝的東西時,她意識到這是一位希伯來婦女為了挽救她嬰兒的生命而做的絕望嘗試,她將籃子從水中拉了出來。
 
機智的米利暗看到了她的機會並抓住了它。她跑到法老的女兒身邊,說她可以叫人來奶這孩子。畢竟很多希伯來婦女失去了她們的嬰孩,而且會有很多人可以照顧這孩子。法老的女兒同意了,米利暗趕緊去接她的母親。約基別是在期待著這一切,還是在家里為失去孩子而哭泣?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確實知道,通過年輕女孩的勇氣,失去的東西得以重建,一位母親的信心得到了獎賞,米利暗也被立為以色列未來的領袖。
 
1. 以色列民族的未來取決於四個女人和一個年輕女孩。女性在塑造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2. 約基別憑信心行事——當她把摩西丟棄在河裏時,她的信心受到了多大的試煉?
 
3.米利暗是一個很有勇氣和信心的年輕女孩。我們是否意識到孩子的這些事情或我們假設他們還不夠大,不能為神使用?

 

 

3. 米利暗,反抗之母
出埃及記15:1-21

Chana Weisberg在TheJewishWoman.org網站上有寫到猶太人當時的處境:「雖然體力勞動很辛苦,但道德代價同樣很高。家庭支離破碎,妻子與丈夫分離,因為丈夫被迫去到遠方工作。人們士氣低落,情緒沮喪,失去了最後一絲的尊嚴和自尊。每天在工頭恐怖的鞭子之下,似乎看不到更好的明天。這個猶太民族的心變得遲鈍,頭腦變得麻木,身體也變得疲憊,以至於無法凝聚起任何信仰或希望。然而,這個國家的一部分人並沒有屈服,他們的心中充滿了不可磨滅的樂觀。他們保留了做人的尊嚴;他們繼續相信會有更好的生活。他們每天都以超人的力量鼓勵家人,堅信自己的祈禱會得到回應。這群人就是猶太婦女,她們是如何在絕望的處境中發現希望源泉的?她們有一個可以仿效的領導和老師。她叫米利暗。」
 
米利暗在聖經中只被提及幾次,她總是被她的弟弟亞倫和摩西所掩蓋。尼桑·明德爾寫道,這是因為「她就像以色列真正的母親一樣,毫無疑問,她把時間都花在了婦女和兒童身上,而沒有在其他方面展現自己」 還有一些作家認為,由於聖經主要是由男性撰寫的,也是為男性服務的,所以女性的角色和身份往往被低估了。先知彌迦將米利暗與摩西、亞倫視為帶領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來到應許之地邊緣的領袖(彌迦書6:4)。雖然有一些傳說或解釋,但聖經中並沒有告訴我們米利暗是否有結婚生子,她作為領袖的角色也很少受到關註。
 
米利暗的領導地位第一次被記錄是在出埃及記第15章。上帝奇跡般地帶領百姓通過蘆葦海,淹沒了追趕他們的埃及人之後,摩西唱了一首慶祝勝利的歌。作為回應,米利暗帶領婦女們不僅唱歌,還跳舞擊鼓。通過她的領導,她為經常被男性忽視和壓製的女性提供了表達自己的空間。多年前,法老命令所有猶太婦女淹死自己的男孩,如今她們卻在慶祝埃及人被淹死以及她們奇跡般地獲救,這絕非巧合。
 
是什麼讓這些猶太婦女在匆忙逃離埃及時卻還要帶上手鼓呢?是因為她們對神的信心如此堅定,所以她們已經準備好唱歌跳舞了嗎?是因為在贊美上帝的過程中,她們在絕望中找到了希望嗎?是米利暗建議她們這樣準備的嗎?我們並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但我相信都有可能。米利暗是一位先知和領袖,她曾是一個生活在死亡和迫害陰影下的孩子,但上帝一直與她同在,預備她迎接將來的挑戰,帶領她的子民走出埃及,進入神應許給他們的土地。
 
今天誰是「米利暗」?是那些年輕與勇敢的女人,那些對神堅定不移的人;那些會站出來領導她們的人民,站在她們的兄弟姐妹身邊,帶領敬拜,準備奏樂,承擔風險的人。這些人可能默默無名,但知道上帝知道她們的名字。

1.            你是一個「米利暗」,或者身邊認識一個「米利暗」嗎?
2.            你如何培養你生命中的女孩或婦女成為像米利暗一樣的人?
3.            你怎麼樣可以為女性提供發聲的空間?
 

 

 

 

 

 

4. 米里暗,一個跌倒的領袖

民數記12

摩西在法老家裡長大,成年後,他與一個埃及人產生衝突,結果摩西殺死了那個人。摩西怕遭報復,就逃到米甸,在那裡遇見葉忒羅的女兒西坡拉,娶了她為妻。當神呼召摩西回埃及去救祂的百姓時,摩西把西坡拉和兩個兒子送回葉忒羅的家,可能是為了他們的安全著想,他沒有再見到他的妻子和孩子,直到出埃及後葉忒羅把他們帶到曠野去見摩西。《出埃及記》第18章提到了他們的團聚,書中提到摩西與葉忒羅會面並交談,但沒有提及他與西坡拉或他的兒子們之間的交流。

過了一段時間,我們讀到摩西和他的兄弟姐妹爆發了衝突,衝突的中心是他娶的古實女人。這名女子兩次被確認來自庫什,這一事實意義重大。她沒有名字,也沒有臺詞,但我們知道她來自哪裡。過去的庫什就是現在的埃塞俄比亞,蘇丹,甚至是肯雅北部地方,來自非洲那部分地區的人皮膚黝黑,在聖經的其他地方被描述為“光滑”和美麗。出於某種原因,米里暗和亞倫要麼對摩西的婚姻不滿,要麼對摩西娶的古實人感到不滿,並開始向所有願意聽的人分享他們的擔憂。

對領導權和團結構成最大的威脅之一就是流言蜚語和抱怨。米利暗和亞倫揚言要挑戰摩西的權威,因為摩西結婚了,威脅到神交給他們的使命。“為什麼只有摩西能聽到上帝的聲音?”’他們說:‘我們不也是領導者嗎?“衝突的源頭可能與摩西的婚姻無關,這只是招致批評的一個有利藉口。我們不知道西坡拉發生了什麼,她還活著嗎?摩西有兩個妻子嗎?為什麼他要和一個“外國人”結婚?是膚色和種族的問題嗎?人們提出了許多意見,但我們無從查考了,有趣的是,摩西選擇娶一個不是以色列人的女人。一如既往的猶太傳統,有人說西坡拉和古實女人是同一個人,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在婚姻成為問題之前已經過去了很長一段時間,並沒有人提出任何批評。

無論米里暗和亞倫反對的理由是什麼,最有可能的因為嫉妒。上帝聽到了這些批評,並看到摩西沒有回應,於是上帝的怒氣發作。上帝叫他們三人到外邊,嚴厲責備米利暗和亞倫。有可能是米里暗帶頭,所以承擔了責罰的後果。上帝清楚地告訴他們兩個,選擇發言人的決定權在上帝,並且唯有上帝,沒有人能像摩西一樣,他是無可爭議的領袖,他是忠誠的,這暗示著他們二人不是,米利暗和亞倫應該畏懼而不敢說摩西的壞話。說完,上帝就離開了。當他們焦急地面面相覷,在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時,米里暗突然得了皮膚病,全身發白。《聖經》用麻風病這個詞來指這一系列的皮膚病,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麻風病(或漢森病)。這樣的苦難使她被隔離在以色列營地外,並視為被上帝詛咒的明顯證據。

摩西和亞倫立即為米里暗禱告,於是上帝回轉,但仍要求把她在營外關鎖七天。時間結束時,米里暗的身體和領導權都恢復了。她曾經走偏,把自己的利益置於上帝對她生命的呼召之上。儘管承擔了這樣的後果,但上帝並沒有剝奪她服事的資格。我們每個人都有跌倒的可能,但上帝握住我們的手,使我們重新站起來。因此失敗不是最終的結局。

1. 你有沒有觀察到抱怨或八卦是如何破壞領導力和團結的?

2. 敬虔的人會因個人野心而偏離神的旨意嗎?

3.你有沒有覺得自己在某些方面跌倒了,上帝就不管你了?

 

 

5. 段落的終結
民數記 20:1

米利暗生命中的關鍵時刻都與水有關。她第一次出現是在摩西從尼羅河中被救出的時候,當以色列人渡過蘆葦海(紅海),目睹埃及軍隊在追趕他們而被淹死的時候,她都是重要的人物。拉比聲稱,當他們穿越荒野時,有一塊磐石陪著他們,從那裡源源不斷的流出大量的水。它被稱作米利暗的井,它的存在就是因為米利暗,一個正義的女人和一個女先知。只要她活著,磐石就是活水的泉源,養活著人們。米利暗一死,水就乾了,百姓又一次背叛摩西,米利暗,雅倫與摩西都在一年內相繼去世,他們都沒有進入應許之地。
彌迦書將以色列人從埃及拯救出來歸功於他們三姊弟:「我曾經把你從埃及地領上來,把你從為奴之家贖出來;我也差派了摩西,亞倫和米利暗在你面前行。」(彌迦書6:4)米利暗的影響力不容小覷。聖經幾乎沒有提供她作為一個人的細節,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試圖圍繞著她創造一個故事。有些故事讓人難以想像,比如她在世時陪伴她的那塊滾動磐石的傳說,而另一些則通過暗示不同的婚姻伴侶把她納入在以色列家庭。
米利暗的故事展示了上帝的手是如何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件事裡,無論它看起來多麼微不足道或困難。它告訴我們,無論我們身處何種環境,我們都能有勇氣,因為上帝為我們的生活安排了計畫。當摩西順流而下時,米利暗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但她相信上帝會看顧他。結果他的弟弟不僅得以生活下去,並由他真正的母親扶養長大–他最終被安排帶領著以色列人離開埃及(華特R.羅西 Walter R. Rossi)。當我們懷疑或質疑上帝的計畫時,我們也會被提醒我們所面臨的危險。當我們認為上帝在某種程度上弄錯了,我們有更好的想法。我們可能並不總是理解祂為什麼做祂所做的事,或者祂打算用什麼方式去做,但祂呼喚我們相信祂,等待祂。
米利暗的故事能鼓勵我們繼續相信上帝,但也要我們回應上帝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為。米利暗帶領以色列婦女讚美祂,感謝祂的拯救,我們也要以同樣的方式回應。我們對上帝的感激不應該取決於我們的境遇有多舒適,我們被召來通過試煉和勝利來讚美上帝,感謝祂。
與聖經中的大多女人不同,米利暗從未被稱作妻子或母親。不過也有跡象表明她已經結婚了。約瑟夫Josephus引用了一個傳統,說她嫁給了戶珥,而其他人則認為她嫁給了迦勒,戶珥的父親,而更近期是她父親的兄弟烏薛或者是暗蘭。猶太婦女百科全書中評論:「然而,猶太傳統不能容忍她單身的狀態。」聖經對米利暗生活的這些方面隻字未提,儘管沒有理由假設她一直單身。
米利暗知道如何在必要時採取行動,如何採取大膽的立場,但她也知道如何唱歌。沒有她的行動,也須就沒有摩西來領導人民,但她的歌聲帶來了歡樂和讚美。上帝在尋找那些勇敢行動的人,他們通常會對抗體制或權力,但也會尋找那些知道如何唱歌的人。現在是新一代米利暗的時候了!

1.  你能認同米利暗嗎,或者在你的生活中的女性身上有看到她的性格嗎?
2.  當你回顧你的生活時,你能看到上帝的手在工作嗎?
3.  你有勇氣做出大膽的決定,還能教別人唱歌嗎?

 

 

6. 「神」救援
約書亞記 2:1-7

摩西死後,約書亞接任以色列的領袖,帶領百姓進入應許之地。到了那裡,他們馬上遇到了障礙,一座被牆保護著的大城市 —– 耶利哥城。我們不確定城牆有多高大,但它能夠容納許多房屋和營業場所。可能有兩堵相互平行的牆,外牆是主要用來防禦而兩牆之間的空間則由市民和遊客佔據。如果以色列人想要住在迦南,他們必須佔領這座城市。
約書亞派了兩個間諜到耶利哥,看看他們的防禦有多強,是否有任何弱點可以利用。根據《沙爾維/海曼猶太婦女百科全書》,這兩個人「來到喇合家尋求住宿、探信並且有可能滿足他們的性需求。喇合在文中被描述為妓女,喇合的房子位於城牆上,可能靠近城門。她家的位置方便人們進出她家,也方便他們出城。由於商人和交易商經過耶利哥,他們可能會光顧喇合的房子,讓她很容易取得發生在耶利哥以外的消息 」(克勞德·馬里奧蒂尼)。有人試圖將喇合的職業描述為提供食宿的旅館老闆來使她的職業聽起來比較“可接受”。她有可能將這兩種活動結合在一起。

喇合的家庭有她的父母、兄弟姐妹、侄女和侄子以及僕人所組成,她顯然是一家之主。沒有說明為什麼是這樣的家庭型態,或者她為什麼從事妓女的行業。猶太人的傳統是她在十歲時就開始了她的職業生涯,並且從事這一行已有 40 年之久。艾米·庫珀·羅伯遜 (Amy Cooper Robertson) 博士在 The Torah.com 上寫道:“雖然社會沒有為妓女提供傳統上的地位或權力,但這位拉比指出,性工作可以賦予女性相當大的實際權勢:她能聽到那些拜訪她的男人的故事和秘密,見識到有權有勢的男人最脆弱的時刻。”

這兩個探子來到喇合的家,打算住宿在那裡,但該城的王知道了他們的存在,派兵來尋找他們。喇合知道了王的計劃,就把探子藏在她家平屋頂上晾乾的亞麻下。當士兵們到達時,她告訴他們這些人已經逃跑了,並說服他們趁還有機會抓住他們的時候去追捕他們。

這兩個探子選擇了喇合,根據拉比馬爾賓的說法:可能因為 “以色列人知道喇合在耶利哥的重要地位,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約書亞的兩個探子選擇直奔妓院”。她的房子在城牆上,靠近其他旅客進出的大門,如此一來他們的形蹤就不會顯得可疑,而且在耶利哥沒有任何喇合不知道的事情。但喇合是位迦南人、女人和妓女,她不論在地理環境或其他任何方面都生活在社會的邊緣,但她仍是上帝為以色列人民開道路的選擇。她是上帝改變的大能的典範。喇合被推到城鎮的邊緣居住,她的存在雖被容許但被社會鄙視,她在有錢有勢的人家裡不被歡迎,她受到利用也受到虐待。喇合是一個不尋常的選擇,但她是上帝的選擇。她的過去和背景沒有使她失去接受上帝的憐憫或榮耀祂的資格。妓女喇合是新約中第二個提到的女人,在希伯來書 11 章被記載為信仰的英雄。

1.妳認為這個故事為什麼被記載在聖經裡?
2.聖經中沒有任何地方批評喇合是妓女,為什麼呢?
3.有沒有什麼罪會使人失去被神使用的資格?

 

 

  1. 作出的承諾
    約書亞28-21

    喇合向躲在她家裡的兩個探子解釋了她為什麼把他們藏起來,並向士兵們假裝他們已經離開了。 她講述了她對以色列的了解,上帝如何奇蹟般地將他們從埃及解救出來,以及他們在穿越曠野的路上所取得的勝利。 她說,耶利哥的人聽說他們要來了,他們害怕極了。 她承認以色列的神是獨一的真神,她也提供了給探子唯一的逃脫機會。

    喇合幫助了這兩人,現在她希望他們承諾保護她和她的家人。 她不僅想要一個鄭重的承諾,還想要某種標誌來保證他們會遵守诺言。 得到探子的回應後,她將一根朱紅色的繩子從窗外扔了出去,讓他們下去好讓 他們逃走。 這兩個探子做出了保證,但告訴喇合,當耶利哥遭到襲擊時,這取決於她是否將同一根繩子掛在窗戶上。 如果她這樣做了,那麼她和她家裡的所有人都會得救,但如果她不這樣做,那麼他們將無法兌現承諾。 如果她告訴任何人他們為什麼在耶利哥,那麼他們也不會保護她。 喇合同意了他們的條件,他們就走了。
     
    當約書亞進攻耶利哥城並進入這座城市時,他命令他的人拯救喇合和她所有的家人,她加入了以色列人(約書亞書6:22-25)。 猶太傳統是喇合嫁給約書亞,他們的結合產生了許多重要的人物, 包括先知耶利米和胡爾大。 聖經中沒有這方面的證據,馬太福音1:5指出她嫁給了 薩爾蒙,他可能是兩個間諜中的一個。 希伯來書11:31說喇合因為她的信仰而這樣做,這在雅各信的2:25 章得到了證實。 喇合不僅聽過以色列人的故事,而且相信神的應許。 她棄絕了本國人的假神,信靠以色列的神。 光相信還不夠,她必須用行動來證明她的信念,她把間諜藏起來, 讓他們完成任務。
     
    當喇合和她的家人從耶利哥戰役中倖存下來后,他們成為了以色列國家的一部分,當時是一個部落的集合,而不是城市。 雖然她後來可能結婚了,但那時喇合是一家之主,這在以色列是不常見的,如果有的話。 艾米· 庫珀· 羅伯遜評論說,拉比們似乎想像喇合從一個道德極端走向另一個道德極端,正如眾所周知的轉變,從作為迦南婦女從事性工作的罪惡生活, 到作為虔誠的女族長生活在以色列人中間。 “ 生活遠比這復雜得多!” 是喇合自己變了,還是間諜的到來只是給了她一個機會來表達她似乎已經擁有的信仰? 她是否曾在生活失控的認知中掙紮,卻缺乏勇氣做出需要的改變? 間諜的到來帶來了危機,迫使她做出了這個決定。 有時我們意識到需要做出改變,但環境或缺乏勇氣阻止了我們做出改變。 只有危機才會讓我們下定決心,促使我們採取行動,推動我們所需要的改變。
     

  1. 你的生活是否需要改變? 還是在做出改變之前你需要一場危機?
  2.  喇合有信心,但她需要付諸行動。 雅各說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這就是這個意思嗎?
  3. 喇合的故事證明,沒有人在被神改變的恩典之外。 這對你來說代表著什麼?

 

 

Deborah

. 以色列最成功的士師
士師記 4:4-5

約書亞死後,以色列人失去了方向。他們開始追隨迦南人的信仰和習俗,並經常處於戰爭狀態。隨著不同的領導人贏得了重大的戰爭,他們也被默認擔當了士師的角色。這些人不同於律法師,律法師熟悉律法而能夠從其判別他人有罪或無罪,他們單純是個有影響力且善於領導軍師的人,但也因爲這樣,人們就總是會來尋求他們幫助解決糾紛。聖經記載中的第四位士師,且擔任該職位時間最長且最成功的一位名叫底波拉。她是唯一的女士師,也是一位女先知。
聖經中沒有任何評論表明女性擔任這個角色是不尋常的,雖略有提到但都沒有附加解釋。大多數英文翻譯都說她是拉比多的妻子,但她也可能是來自拉比多這個地方,或者拉比多這個詞有“火爆”的意思也恰好符合她的性格。聖經其它地方沒有再提及其他名叫拉比多的人。有些學者則認為她嫁給了巴拉,巴拉是一位軍事領袖,且在她的故事中很常出現。
底波拉擔任士師期間,以色列陷入了混亂。到處都是動亂,人民不敢獨自上街,也同時受到迦南王900輛鐵車的威脅。因此以色列人撤退到山上,因為戰車無法接近而使他們相信那裡比較安全。與其他士師不同,聖經中沒有記載任何底波拉在戰鬥中獲勝的記錄,但她確實有擔當起為人民解決問題的責任。我們讀到她坐在棕櫚樹下,人民會來找她做判決。底波拉顯然是一個性格剛烈的女人,深受人民信任,擁有領導和挑戰人民的權威。她也同時是位先知,作為先知,她並沒有預測未來,而是上帝的代言人,她把從上帝那裡直接得到直接的信息,傳遞給人民。
底波拉被描繪成一位在危機時刻勇敢地領導以色列人民的英雄人物。在這個時候人會好奇問上帝為什麼揀選女人作爲士師是很正常的,但聖經沒有給出任何解釋。她不是第一個女先知,也不是第一個或最後一個展現出強大領導能力的人。無論如何,她是上帝所揀選的,很肯定的當時選她絕對不是因為沒有男人!底波拉的獨特性使她成為當時的合適人選,儘管她可能已經結婚,但沒有提及她的家庭情況。我們沒有被告知她的背景;她是傑出領袖或戰士的女兒嗎?聖經一開始就記載了她以士師的身份登場,履行她協助解決人民糾紛的角色。她迅速掌權,呼籲軍事領導人與迦南國王耶宾作戰,並具有影響力說服人民追隨她。上帝揀選祂的子民來應對祂所托付的使命與任務,而祂的揀選經常會挑戰現有的社會秩序和常規。上帝至今仍在尋找敬虔的革命者為祂站出來發聲。

1.上帝(在聖經中)沒有記載選擇女人(底波拉)的理由,我們應該感到驚訝嗎?
2. 上帝還以哪些其它方式挑戰我們所熟悉的文化及社會的常規觀念呢?
3. 您認為您的年齡、性別或種族會限制上帝對您的要求嗎?

 

 

2. 參戰的呼召
 
士師記4
 
二十年來,以色列人民被耶賓王折磨得如此之深,以至於他們不敢做他們的日常之事,撤退到山上以逃避王的鐵車威脅。然後像往常一樣,神揀擇了一位領袖來建立和解救祂的子民。正如聖經所記載的,在以色列的歷史上有很多次,神揀擇了那些沒有能力、不願意,甚至是不足或裝備不足的人。許多人像基甸一樣害怕,有些人不喜歡神給他們的任務,例如約拿,而另一些人則像摩西一樣找到許多藉口。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有些人似乎道德缺乏,或不合適,但這並不是神揀擇的障礙。在耶賓壓迫的時候,巴拉似乎被賦予了為神和以色列挺身而出的任務,但他不情願。所以神揀擇了一個有勇氣、有領導能力並且非常情願的人,這就是底波拉。有可用的男人,但他們沒被中用,底波拉是神的揀擇,因為她是對的時間,對的人,她沒有讓祂失望。
 
底波拉除了是一名士師或囯民領袖之外,還是一位先知,雖然人們已經背棄了神,但她沒有。她聽神說,是時候站出來對抗耶賓了,所以她召來軍隊長巴拉,並將神的指示傳達給他。巴拉不願參戰,並說若底波拉同去,他才去。這種不情願通常被視為巴拉的軟弱或缺乏勇氣,這可能是真的。然而,在寫給希伯來人的信(希伯來書 11:32)中,巴拉被列為信仰的偉人之一,他很可能想要確定神的指引和帶領,還有什麼比先知在他身邊更好呢?
 
也有可能底波拉看到了巴拉的不情願、缺乏信心或勇氣,所以她向他保確會得勝,但也告訴他他得不到榮耀。那會交給一個婦人。巴拉和人們無疑會認為底波拉的意思是她要得榮耀,畢竟她是帶領前線的,她不缺乏勇氣,並且信她會做神吩咐她的事。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神想到了另一個婦人。
 
神仍然揀擇來自不同背景和經歷的女人男人來帶領和事奉祂的子民。我們必須始終小心,不要因為我們自己的歷史、文化、期望或觀點而試圖限制神的揀選。神不會把自己限制在我們認為祂應該做的事情上。祂喜悅升高被拒的人,重建破碎的人和降低自以為義的人。揀選底波拉不是因為神認為是時候當有一位婦人領袖,而是因為祂已經為這一刻預備了她。她是對的人。你可能不是底波拉,但神已經揀選了你。當基甸在夜間躲藏時,神稱他為大有勇氣的人,當耶利米說他太年幼時,神告訴他“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因爲我差遣你到誰那裏去,你都要去”。阿摩司說:“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門徒,我是牧人,但神選召我去說預言”。神揀選了一個結過五次婚並與一個男人未婚同居的女人,用她向全城人講述耶穌的事;祂用一個六歲的童女來拯救摩西。
 
神造了你,祂已經預備了你,祂有一個住處給你。少年人、年老人、男人或女人、歐洲人、非洲人或亞洲人,你是神的揀選,沒有錯,沒有更好的選擇,你被揀選,你很特別,你是獨一無二的,你是祂的。‘你當剛強壯膽去行!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耶和華神就是我的神,與你同在;他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歷代志上 28:20)
 
1. 你有沒有覺得自己不夠好?        
 2. 你過去的信念是否使你不再信神有你的住處? 
         3. 上帝獨特地造了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1. 起來!

士師記 4:12-22 

在底波拉的命令下,巴拉召集以色列軍隊在他泊山上準備戰鬥。耶賓王聽說這件事後,吩咐他的將軍西西拉集結軍隊。現在兩軍都做好了準備,但誰都沒有主動進攻。也許西西拉正在等待以色列人從山上下來,以便他可以使用他的戰車,而巴拉正在緊張地考慮他該怎麼做——他寡不敵眾,沒有西西拉那樣的武器,但他不能只呆在山頂。可能底波拉不耐煩了,向巴拉喊道:「你起來,今日就是耶和華將西西拉交在你手的日子。耶和華豈不在你前頭行嗎?」 

不能再等待了,拖延是沒有用的,現在是巴拉必須鼓起勇氣攻擊敵人的時候了!在故事的這一部分中,關於戰鬥的細節很少,但底波拉在第 5 章用歌曲描述了它。她描述了上帝如何帶來雷雨和地震,為巴拉準備道路,西西拉的軍隊被擊敗了!可是西西拉沒有像預期的那樣與他的部下呆在一起,他逃跑了。他逃到了一個名叫雅億的女人的帳篷裏,她的丈夫希百是耶賓王的盟友,但他不在場。他可能參與了戰鬥,甚至可能被殺了。 

當西西拉靠近雅億的帳棚時,她出來迎接他。她邀請他進到帳篷裏面,關於雅億的行為有很多猜測,在當時以這種方式表達的邀請通常是一種性暗示。當西西拉口渴找她要水的時候,她給了他最好的奶,而不是他要的水,並用毯子蓋住他。另一方面,西西拉被稱為邪惡的男人,在戰爭中強奸婦女很常見,所以雅億可能一直在采取行動保護自己。她也可能是一個擁有真正信仰的女人,並看到了幫助以色列人的機會。她的動機沒有得到解釋,但她的行為應驗了底波拉的預言。 

雅億把西西拉藏在毯子裏,給他喝牛奶,她就去守在帳棚門口。等一切安靜下來,西西拉睡著了,雅億拿起一把錘子和帳篷釘,爬到他躺著的地方,她拿起釘子,用她的錘子把它穿過西西拉的太陽穴,把他釘在地上,死了。 雅億聽到巴拉沖向她追趕西西拉,所以她出去迎接他,並立即把他帶到她的帳篷裏,給他看自己做的事情。就這樣子,迦南軍隊被摧毀,他們的將軍被殺,正如底波拉所預言的那樣,一個女人獲得了最後的勝利。雅億雖然不是以色列人,並且嫁給了以色列敵人的盟友,但她和底波拉一起被上帝使用來拯救以色列。 

雅億沒有再次出現在聖經中,但她做了一個女人的典範,當她遇到機會時,她抓住了。她沒有擁有多少東西,但她用她所擁有的,選擇上帝並與上帝的子民站在一起。在第 5 章 24 章中,由於她的勇氣和行動,她被稱為最有福的女性,她是僅有的兩個收到這種誇贊的女性之一,另一個則是耶穌的母親,瑪麗亞。 

  1. 神選擇用兩個女人拯救以色列,為什麼?
  2. 雅億不是以色列人,喇合也不是以色列人,但神還是揀選了她們,這說明了什麼?

3. 巴拉因他的信仰而受到稱贊,為什麼更多關於他的行為的贊揚或描述? 

 

 

  1. 底波拉的歌

士師記5 

 

在耶賓王和他的軍隊得勝之後,底波拉和巴拉唱了這首凱歌。這首歌比前幾章包含了更多更豐富的關於戰爭細節的描述。傑瑞米·邁爾斯寫道:“《士師記5章》中底波拉和巴拉的歌有點像在古代近東酒吧裡那些經常打架的男人所唱的喝酒歌。他特別提到這首歌的最後一部分是關於雅億的行為和西西拉母親的反應。當然,慶祝戰鬥勝利也會成為喧鬧慶祝的主題。 

這首歌的開頭是邀請附近的國王和王子們來聽聽上帝做了什麼。她講述了一些歷史事件,在這些事件中,以色列遭遇敵人時,上帝以超自然的能力幫助了他們。她提到,在上一任士師珊迦的日子裡,以色列人要麼被攻擊,要麼被迫支付高額的過路費而無法使用大道。他們需要繞道來遠離攻擊者。這就是以色列的狀態,直到上帝興起底波拉。她把自己描述成一個母親,而不是戰士或士師,甚至也不是先知。她是一個女人的事實已經很清楚了,現在她再次強調她的性別。她沒有生育孩子的記錄,所以這裡不是指她的親生孩子,而是她養育孩子的角色。在帖撒羅尼迦前書2:7中,使徒保羅這樣描述自己和他的同伴:“我們在你們中間是溫柔的,好像吃奶的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毫無疑問,底波拉是一個暴躁的性格,就像保羅一樣,但他們的動機是發自內心的關愛和同情。 

底波拉和巴拉曾號召以色列各支派來幫助打仗,有許多人回應。底波拉和她所屬的以法蓮支派也在那裡。便雅憫人也在那裡。瑪拿西的兒子瑪姬和他的軍長都來了。西布倫和以薩迦的首領也都來了。流便正坐在羊群中忙著吹口哨,他想去,但沒有去。基列(或迦得)不感興趣,而但忙於航運事業。亞設只是在海邊休息,也許是度假。西布倫人和拿弗他利人更願意在戰場上獻祭。 

以色列人來到戰場,上帝與他們同在。河水沖走了敵人戰車,星宿從天上爭戰,雖然並不清楚這是什麼意思。西西拉的軍隊全軍覆沒,戰車陷入洪水中,西西拉見他們被打敗,就跳下戰車,跑到盟軍的帳篷裡避難。他到了希百的妻雅億的帳棚,雅億就請他進去。在這首歌中,雅億殺死西西拉的故事比之前描寫的更生動,並增加了一個細節是西西拉倒在她腳下,暗示他可能不是當場死亡,或者這個故事只是被修飾了一點。 

西西拉的母親正在家裡等候兒子的消息。他在哪兒?發生了什麼事?她的隨從試圖安慰她,所以她認為一切都好,西西拉只是因為分擄物和被擄之人而耽誤了,他很快就會回家。暴躁的底波拉並不同情這位母親,她說:“我希望所有與上帝為敵的人都以同樣的方式死去。”這首歌是關於三個女人的,底波拉是先知和戰士,上帝興起她來拯救以色列人,雅億勇敢地抓住了擺在面前的機會,西西拉的母親直到最後都選擇原諒她兒子的行為,雖然這些行為是侵犯人和不道德的。 

 

  1. 當底波拉叫各支派來的時候,有些人因為生意或其他事情太忙了而缺席。當上帝呼召你的時候,你會不會太忙? 

2.底波拉很暴躁,但又把自己首先看成一個母親,這兩種描述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 

3. 西西拉的母親怎能安慰自己說西西拉耽延了呢?我們是否有時會為一些明顯錯誤的行為辯護,因為這些行為是我們所愛的人做的? 

 

 

5. 從愉悅到苦楚
路得記 1

路得記是聖經中較短的書之一,其中的關鍵人物可能是拿俄米,而不是以那女性所命名的書。她是一個引人注目的人物,她發起了大部分的對話,是所有發生的事件的中心。她的故事開始於以色列士師的時代,書的最後一節說以色列沒有國王,每個人都做自己眼中認為正確的事。這種缺乏道德責任的後果之一是他們招致了上帝的不悅,導致了飢荒。
伯利恆有一個有名的家庭,名叫以利米勒。一些學者認為這個人是娶了喇合的撒們的兄弟,被認為是以色列的王子。當飢荒來臨時,以利米勒違背上帝的命令,決定逃到別的地方,於是他帶著他的家人拿俄米和兩個兒子來到摩押。這是一個經常與以色列交戰的地方,奉行極端的異教習俗。他去的目的大概是想等飢荒過去了再回來。但以利米勒死了;有人說,因為他不順從,上帝就把他治死,與摩押王結盟的人,也都死於戰鬥。 拿俄米的兩個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他們都娶了摩押的女子,雖然沒有專們的法律禁止娶摩押人,但所有的異族通婚都是不被鼓勵的,因為其他民族侍奉別的神(比如摩洛)。大約十年後,兩個兒子都死了,可能是在戰鬥中傷亡。
拿俄米一開始被介紹為以利米勒的妻子,她的身分被緊連在他和伯利恆這個著名地主的婚姻中,後來他死了。她的身份從妻子變成了寡婦。但她仍是位母親,這就是猶太人的福,後來她的兒子們都死了。現在她不再是一個母親,且沒有孩子。拿俄米理解自己和別人理解她的方式被剝奪了,她是在一個異國他鄉的寡婦可能沒有再婚和生育孩子的希望。是的,她有兩個兒媳,但他們都是外邦人,年輕到可以再找新的丈夫。她沒有孫子孫女要照顧。
拿俄米聽說飢荒結束了,就決定回伯利恆去。她在摩押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也許她可以把以利米勒的地賣了,或著找個人來照顧她。她的兩個兒媳,路得和俄耳巴陪著她走了一段路,直到拿俄米試圖說服她們回各自的家,也許可以找別的丈夫。拿俄米抱怨上帝與他作對,現在事情真的很痛苦,她們最好回去。俄耳巴斯乎不需要太多的說服,就轉身回去了。然而路得拒絕離開拿俄米,堅持要和她在一起。
兩人一起走回到了伯利恆。她們到達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全鎮的人都出來迎接她們。他們對拿俄米的面貌感到驚訝,也許是她生活中的悲劇改變了她的外貌。離開鎮上時還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年輕女子,回來時卻成了一個沒有孩子,沒有希望的寡婦。「這是拿俄米嗎?」他們問?「別叫我拿俄米,這個名字的意思是令人愉快。叫我瑪拉或是苦。這不是一個愉快的歸家,拿俄米聲稱她帶著滿滿的東西離開,但上帝帶她空空的回來。
拿俄米失去了自己的身份,也失去了那些給她帶來安全感的東西。她和她的丈夫離開了上帝的應許之地,到別處尋求庇護,卻尋求到悲劇。現在她很痛苦,這都怪上帝。

1.  拿俄米在她婚姻和孩子中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你在哪裡找到自己的身份?
2.  拿俄米把她的不幸歸咎於上帝,她能有其他的反應嗎?
3.  路得對拿俄米的回應告訴我們她作為婆婆的角色是什麼?

 

 

6. 糧食豐收
路德第2

當拿俄米和路得到達伯利恆時,大麥收割開始了。大麥收割之後是小麥收割,它們共持續大約七個星期。每年,猶太社區都會慶祝七七節,以紀念這一豐收時期,這時他們會閱讀《路得記》。
 
拿俄米找到了住處,儘管對於住處的具體位置並不知情。她可能因為遭受失去至愛而心靈貧乏,但我們不知道她是否完全沒有資源。她和路德需要食物,然而,他們沒有辦法自給自足,她們都是寡婦,需要依靠別人的款待。猶太法律的一項規定要求,當地主收割莊稼時,他要避免進入他的田角,那裡的穀物要留給窮人和有需要的人,任何從收割的禾捆上掉下來的穀物也將被留下。 “當你收割穀物時,總是把一些留在田地的邊緣,不要撿起落在地上的東西。不要把你的葡萄藤剝乾淨或收集從葡萄藤上掉下來的葡萄。要留給窮人和住在你們中間的外邦人” (利未記 十九9-10)。知道這一點的路德問拿俄米她是否可以去找一個好心的人讓她跟隨收割者並收集剩下的東西。
 
拿俄米同意路德的想法,並按照她的建議做了。無論是巧合還是有意,路德開始在波阿斯的田地里工作,波阿斯是一位富有的地主,也是伯利恆的傑出公民。波阿斯立即註意到路德並發現了她的身份,並告訴她留在他的土地上,並與在那里工作的其他年輕使女保持密切聯繫。他還指示年輕的男工不可欺負她,確保她得到供應。波阿斯聽說了路得和她照顧婆婆的方式,並打算獎勵她的忠誠。
到了吃飯的時間,波阿斯邀請路得和他和其他工人一起吃飯。等她吃完飯起身回去工作,他把他的小伙子叫到一邊,告訴他們不僅要讓她從剩下的莊稼中摘取,還要從他們手上的捆中特意抽出一些讓她去撿。他們不能以任何方式刻薄地對她說話。
 
路德一直工作到晚上,然後把她收集到的東西連同她在吃飯時得到的一些食物帶回了給拿俄米。或許對路德收集的數量感到驚訝,拿俄米問路德她在哪里工作,路德告訴她這是在波阿斯擁有的土地上。這對拿俄米來說是個好消息,波阿斯是一個親戚,不僅如此,他還身負責任去拯救一個陷入困境的親戚。救贖者必須是血緣親屬,擁有支付所需資源,並願意支付所需的資源。波阿斯滿足了前兩個條件,但他們不知道他是否願意。毫無疑問,拿俄米希望波阿斯能夠承擔責任,而路德似乎也感興趣,並補充說波阿斯指示她與他的年輕僕人保持密切聯繫。事實上,波阿斯並沒有這樣做,拿俄米可能懷疑路得正在尋找一個可能成為丈夫的對象,並指示她與他的年輕使女呆在一起,因為這樣會更安全。

1. 你認為拿俄米把路德放在一個冒著個人風險的地方是明智的嗎?
2. 為什麼沒有親戚出面支持這兩個寡婦——這是否增加了拿俄米的痛苦?
3. 儘管拿俄米在她的情況下能夠認出上帝的手在工作,即使事情似乎分崩離析,你也能看到上帝在工作嗎?

 

 

  1. 危險的計劃
    路得記 4

    當我們閱讀並試圖理解聖經時,我們經常面臨處理不同文化和語言的挑戰。 但《聖經》是為了讓人們能夠理解和回應它而寫的,所以最好是 假定它的意思是它所說的,而不是尋找隱藏的解釋,或改變它以適 應我們自己的價值觀或想法。 這一章提出了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並經常被解釋為與表面上明顯 不同的意思。

    自收穫以來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一些作家說接下來會發生在慶祝收穫的時候,而其他人則認為已經過去了一年,而這件事發生在下一次收穫的時候。不管是哪種情況,拿俄米認為是時候讓路得確保她的未來了,換句話說,是一個照顧她的丈夫。合適的丈夫會在以色列保留她拿俄米丈夫的名字,確保路得繼承由拿俄米託管的遺產,並為路得提供安息和安全。所以她決定扮演媒人的角色,選擇了波阿斯。

    拿俄米知道在他們慶祝豐收的時候,所有的男人都聚在一起吃喝,所以她告訴露絲穿上她最好的衣服和香水,然後去參加聚會的地方,打穀場。 波阿斯醉酒入睡時,她要偷偷爬上去,拉開他的毯子,躺在他的腳邊。 她要和他待在一起,直到波阿斯注意到她,然後按照他的吩咐去做。 Robert L. Deffinbaugh 寫道:“我不相信這裡有什麼獨特的文化解釋。 夥計們,當一個女人洗澡,塗上香水,穿上她最好的衣服,然後偷偷地和一個吃飽喝足的男人一起爬到被子下,我認為任何文化中的任何人都不會讀到這篇文章方式,但我們都假設。 ” 一些作家認為這是一種常見的文化習俗,但即使它在哪裡(這不太可能並且在聖經的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得到支持)它可能會以非常糟糕的方式結束。
     
    可能是拿俄米預料到波阿斯或其他親戚會出面保護路得,但這並沒有發生,所以她決定自己動手。 她可能擔心波阿斯無論如何都會拒絕,於是決定鼓勵一場性關係,迫使他採取行動,就像他瑪對猶大所做的那樣 。 令人驚訝的是,她並沒有與波阿斯進行對話,她想出了這個計劃,小心翼翼地將路得 的行動保密,不讓波阿斯知道。 路得要利用黑暗的掩護,偷偷接近波阿斯,等待他採取任何他想採取的行動。
     
    沒有跡象表明拿俄米在制定她的計劃時徵求過上帝的意見或聽取過上帝的意見。 事實上,更早的計劃是讓路得回到異教徒摩押,嫁給一個當地人,毫無疑問地追隨那個國家的神。 路得同意拿俄米的新計劃,事實上第6節說,路得照吩咐她的去做。 路得受拿俄米的轄制,要完全順服她。 然而,她並沒有完全照拿俄米說的去做,而是主動出擊。 多虧了波阿斯的正直品格和上帝的乾預,結果比本來可能要好得多。
     

  1. 你如何看待拿俄米的計劃?
  2. 你期望波阿斯的反應是什麼?
  3. 拿俄米似乎認為 路得 的未來取決於她是否結婚,還有其他選擇嗎?

 

 

Ruth

1. 拿俄米的兒子
路得記 4 章

第二天路得回到拿俄米身邊時,有人立即問她過得怎麼樣。拿俄米很想知道她的計劃是否成功,而路得則一五一十地把所發生的事情告訴了拿俄米。結果比拿俄米想像的要好,波阿斯已經同意娶路得爲妻了!拿俄米無疑很興奮,知道波阿斯的性格,她相信他會毫不拖延地作出安排。但是有一個問題,波阿斯沒有第一購買權,其他人還有介入的可能。
把路得許配出去只是這項交易的一部分,拿俄米也打算賣掉路得(從她先夫那裏)所繼承的一塊土地,這位近親有優先選擇權。起初毫無疑問地非常積極,他看到了有便宜可以撿,但波阿斯指出這個附加條件,即如果近親購買這土地,那麼他也得對路得負責,和她生一個孩子,以確保以利米勒在部落中的繼承權。簡單來説,所以如果他買了那塊地,那麼他也得許配路得!這位親戚認為這不是他想要的,部分原因是他認為他自己的任何孩子都可能被迫與路得分享他們的遺產,所以他拒絕了,並將土地和路得讓給了波阿斯。早先的習俗是,如果有人拒絕以這種方式贖回親戚,就得脫下自己的鞋送給對方。雖然當時人們已經不再這麽做,爲了避免誤會,他還是照著習俗做了。
也因爲這樣,波阿斯能夠在其他人面前說,有憑有據地說他是合法地買下了這片土地和路得。現在以利米勒的名字將留在以色列。見證人都同意並表示希望波阿斯像猶大的兒子法勒斯一樣,是他兒媳他瑪所生的。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將路得與他瑪進行了比較,除了都是外國婦女之外,她們的情況也大不相同。經文告訴我們,波阿斯‘獲得了’(英文聖經用took一詞)路得,這句話反過來意思是他們成為了夫妻。
在某個時候,路得懷孕並生下了一個兒子。沒有提到鎮上的婦女向路得表示祝賀,儘管她們可能已經和她說過話,但這些評論沒有被(聖經)記錄下來。聖經記載說他們祝賀拿俄米!上帝為她提供了一個救贖主,現在她有了一個可以照顧她晚年的人。他們確實承認路得是拿俄米的祝福,並表明她對她的愛遠遠超過七個兒子所能做到的。 拿俄米然後帶走了孩子並成為他的監護人,婦女們則宣布拿俄米生了一個兒子!曾經滿懷希望離開卻空手而歸的那個苦澀抱怨的女人現在有了一個女兒,她的價值超過了七個兒子,並且還是大衛王的祖母。
通過拿俄米,路得被介紹給波阿斯,並進入了彌賽亞的家譜。拿俄米和她的丈夫為了逃避飢荒離開了以色列,生活在上帝告訴他們不要接觸的土地上。她遭受了丈夫和兩個兒子去世的悲劇,不僅面臨著無人撫養她的前景,而且還失去了妻子和母親的身份。她責怪上帝,指責祂是她痛苦的原因,並試圖操縱她生命中的事物,以便她能繼續活下來。但上帝有其他想法,祂扭轉了她的計劃,使她不僅得到了供應,而且得到了超出她所希望的一切的祝福,她的兒媳婦生下了國王的祖父(大衛),從那以後就有了耶穌彌賽亞。

1. 城裡的女人好像對路得不太感興趣,為什麼?
2. 這個故事中有一個“But God”(上帝介入的意思)的時刻,你經歷過類似的經歷嗎?
3. 拿俄米被她的處境壓垮了,變得很痛苦,在這本書中,她沒有任何地方被上帝定罪或批評,這對你意味著什麼?

 

 

2. 王室王女
 
路得記1:1-18

 
根據猶太傳統,路得和俄珥巴是姐妹,是摩押王伊磯倫的孫女,而伊磯倫是摩西時代巴勒王的孫子。這兩位王都一直對以色列人懷有敵意:巴勒僱用巴蘭詛咒以色列人(民數記 22-24);而伊磯倫加入了亞捫人和亞瑪力人並佔領了以色列十八年,直到他被以笏殺死(士師記 3)。摩押人是羅得和他的大女兒逃離所多瑪毀滅後的後裔。
 
路得和俄珥巴是如何與離開以色列逃離飢荒的拿俄米和以利米勒的兒子聯繫在一起的,沒有透露。一些作家認為,兩個兒子曾在摩押軍隊服役,並因為他們的勇敢而引起注意,但這可能更像是傳說而不是事實。不過他們確實相遇並結婚了。這家人在摩押生活了十年,但那時以利米勒和他的兒子瑪倫和基連都死了,留下三個寡婦。沒有提及他們死亡的原因,儘管猶太作家認為這是對以利米勒在艱難時期離開以色列的懲罰並對後人引以爲戒。他也沒有信靠神,而是選擇在一個與神和祂的子民敵對的土地上尋求安全。值得注意的是,以利米勒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我的神是王。這兩個兒子因不堅持妻子歸向猶太教而受到咒詛,並受到應得的懲罰。他們可能死於戰爭或健康狀況不佳。路得和俄珥巴都沒有生過孩子。
 
在那個時代成為世上沒有孩子的寡婦是最卑微、最弱勢的人。沒有人給予支持,生活依賴於陌生人的慷慨解囊。拿俄米在摩押沒有其他家人,也沒有人可以尋求幫助。這三個女人,已經是萬劫不復,萬念俱灰了!當然,如果路得和俄珥巴是王的女兒,她們可能會在那裡找到支柱,但也許她們已經因為婚姻而斷絕了關係。拿俄米決定她唯一的選擇就是返回伯利恆。按照習俗,她的兒媳至少要陪她走一段路,所以她們一起出發了。
 
她們走了一段路後,拿俄米停下來告訴這兩個婦人,她們的最大恩待是在娘家,但她們都不想去。她們之間很明顯有感情,所以她們拒絕了。拿俄米堅持認為和她在一起沒有未來,她們應該回去,可能會找到其他丈夫來照顧他們。 俄珥巴被說服並轉身離開,但路得沒有,並向拿俄米宣告: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 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這句話標誌著許多人接受的路得歸向猶太教,以及她不僅對拿俄米而且對以色列神的全部承諾。猶太人的傳統是俄珥巴回頭即背棄了神,轉向了反對神和祂子民的生活。拉比相信她是歌利亞和他三個後來與以色列作戰的兄弟的母親。
 
路得和俄珥巴面臨選擇,但她們的決定不同。關於俄珥巴的故事可能並不完全準確,但她確實回到了一塊不敬虔的土地上。路得選擇過一種有信仰的生活。她們有著相同的歷史、相同的挑戰、相同的機遇,卻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正如他們所說,對於她們來說,剩下的就是歷史了。
 
1. 你知道有沒有人和你面臨同樣的選擇,但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2. 你能回顧一下你希望自己做出不同選擇的時候嗎?
 
3. 你能做出像路得那樣的承諾嗎?

 

3. 新家
路德2

根據傳統,路德是一位摩押公主,她是一個年輕的女人,習慣了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她的美好未來就在向她揮手。可如今她卻開始了一段貧困潦倒的生活,她的婆婆失去了一切,她的丈夫去世了,她的前途一片迷茫。開始她卻選擇與拿俄米一起回去以色列的土地,她放棄了自己的特權和地位,成為一個卑微的皈依者,甚至不清楚她是否會被允許嫁給一個猶太人。跟著拿俄米走向異鄉,她在想什麼?路德的經歷在某些方面很不尋常,但在其他方面,她與許多選擇移居他國以獲得更好生活的流動婦女的經歷相似。在一個有著不同語言和習俗的地方,她們可能會被一些人接受,但也可能會被其他人拒絕或忽視。她們可能有過高薪工作或者比較高的社會地位,但是在新的地方一切歸零。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意味著她要離開家人和朋友,以及所有能為未來帶來安全感的事物。
和許多打工的婦女一樣,路德也不準備閑著。她和拿俄米剛到伯利恒,就問婆婆能不能去當地農民的地裏幹活,因為現在是收割季節。路德生在一個猶太家庭,大概知道以色列的律法規定:「你在田間收割莊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這樣,耶和華你神必在你手裏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於你。」 (申命記 24:19-21)。路德既是「寄居的」或訪客,又是寡婦,她就是這個法律照顧的人。拿俄米同意了,路德也去「上班」了。
上班的時候,路德引起了農場主的註意,他叫波阿斯,於是問工人她是誰。作為一個曾生活在權貴之中的年輕女子,路德會脫穎而出,波阿斯無疑很好奇。農場工頭告訴他,路德是摩押人,也是拿俄米的兒媳,並請求去撿田間剩下的莊稼;他還說,路德除了短暫休息外,一整天都在努力工作。波阿斯對此印象深刻,並告訴路德可以繼續在他的農田幹活,並且他命令他的工人不僅要照顧她,而且不準欺負她。在那個時候,一個在農場工作的年輕寡婦還是會遇到危險的,波阿斯想要確保她的安全。路德立即謙卑地俯伏在地,問波阿斯為什麼對她這麼好。他回答說,他已經聽說了關於她的一切,她本可以在自己的族人中找另一個丈夫,卻留在婆婆身邊,而現在她來到以色列,在上帝的子民中尋求庇護。
路德對波阿斯表示感謝後,她就回去工作了,波阿斯再次指示他的手下不要碰她,而是要好好照顧她。甚至確保他們從收獲的作物中為她留下一些谷物。除了律法對他的要求外,路德沒有向波阿斯求任何東西。她願意為她所得到的而努力工作,而不是試圖利用她的地位,無論是以前的地位或者現在因為拿俄米的地位。她的表現證明了她對拿俄米的承諾於她謙遜的態度,也能看出來她不想依賴別人的施舍。她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工人的認可,她的忠誠也得到了波阿斯的認可。她的新生活就如她所希望的一樣,充滿了信實,努力與慷慨。

1. 你覺得路德的經歷和今天的農民工有什麼相似之處嗎?
2. 我們可以從路德的例子中學到什麼?
3. 路德把自己置於有風險的境地,不得不去做她以前不需要做的工作——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你的態度是什麼?

 

 

 

4. 對未來的盼望
 
路得記2:14-23

 
路得一整天都在努力工作,只有吃飯的時候才停下來。波阿斯與她共進了晚餐,這似乎超出了正常慷慨的範圍。也許他已經被她吸引住了,並覺得自己有一些希望。關於這一點,故事什麼也沒說,但波阿斯有確保路得的安全並很好的照顧了她。這一天結束的時候,路得收集了大量大麥和先前那頓飯所剩下的一些食物。她收拾了一切所得,帶進城裡,回到與拿俄米同住的地方。
 
拿俄米顯然對路得的成果很難忘,問她在哪裡工作。當路得告訴她是在波阿斯的田間時,她非常高興,她所抱怨的痛苦消失了,拿俄米感謝上帝並為波阿斯求祝福。然後她告訴路得,根據猶太律法,波阿斯是有責任救贖他們的人。但他不是唯一一個可以這樣做的人,事實上,毫無疑問,她知道波阿斯不是她的近親,還有其他人可以行使贖回的權利。似乎路得也被波阿斯打動了。他不是一個年輕人,猶太傳統認為他是一個鰥夫;Shalvi/Hyman猶太婦女百科全書寫道,雖然《路得記》沒有提到波阿斯有妻子和孩子,但像他這樣有地位的重要人物不太可能一直是單身漢。有一些故事把他和其他可能的婚姻聯繫在一起,但這些都是不確定的。當他遇到路得時,他是一個單身漢。
 
路得稍微誇大了她的故事,說波阿斯叫她和在田裡幹活的年輕人在一起,其實他叫她和年輕女人在一起。拿俄米可能懷疑路得在尋找對她感興趣的男人,所以她強調了波阿斯的建議,讓路得和年輕女人呆在一起。猶太傳統認為路得已經四十歲了,她可能擔心自己的生育能力即將結束。但是一個單身女人和男工人獨處是不安全,也不合適的,所以路得接受了這個建議,和年輕的使女們待在一起,每天出去幹活,直到大麥和小麥的收割結束。書中沒有提到她和波阿斯在那段時間有任何進一步的聯繫,在一天的工作結束後,路得便回到和拿俄米的住處。
 
當路得每天勤奮地去工作時,她無疑在想自己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拿俄米說過有一個救贖主,但什麼也沒有發生。目前她還沒有丈夫,所以如果要生孩子,她應該去找一個合適的男人嗎?作為一個摩押人,她能指望嫁給一個猶太人嗎?而且已經四十歲了,她的機會有多大?也許這就是她的餘生,在別人的地裡找份工作。收割很快就要結束了,將會發生什麼呢?也許拿俄米是對的,她應該待在摩押。路得當初憑著信心和勇氣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承諾,毫無疑問,她對拿俄米的真摯感情強化了這一決定。但事情並沒有進展,她開始懷疑了嗎,她犯了錯誤嗎?沒有跡象表明路得懷疑自己所做選擇的正確性,她的信心仍然堅定,她的承諾沒有動搖。她相信上帝,她會等候祂。
 
1. 你是否曾滿懷熱情地開始一段旅程,但結果並不如你所料?
 
2. 路得可能夢想著與波阿斯的未來,但害怕這可能不是真的——你有過這種感覺嗎?
 
3. 路得在等待的階段,一直做工,去做她需要做的事——在聽到神的聲音和看見祂的話應驗之間,你怎樣度過這段時間呢?

 

 

5. 在禾場
路得記 3

收割的季節結束了,路得的工作也要結束了。也許拿俄米認為現在有人,最好是波阿斯,會去找路得,或者拿俄米代表路得提出來和她結婚,或者至少買下她的土地,但什麼也沒有發生。傳統的說法是波阿斯那時已經是一個80歲的鰥夫,也許他不願意採取行動,或者只是在處裡事情上緩慢而有條理。所以拿俄米決定推他一把。她花了些時間想出一個計畫,但她需要路得扮演她的角色。
拿俄米把路得叫過來和她促膝談心。母親為了女兒找一個合適的結婚對象是一種習俗,但由於路得的母親不在場,拿俄米接下了成為媒人的責任,現在她有了一個計劃。她說:「我現在不該給妳找個丈夫嗎?」每段婚姻的核心都是孩子的未來,當她說她希望路得能得福,拿俄米可能想到了申命記6:3裡「以色列啊,你要聽從,就可以享福,子孫會大大增多」。拿俄米事先做了調查,她知道波阿斯那天晚上會在禾場上,在波阿斯躺在麥堆旁之前,他和他的工人會先在一起吃喝。波阿斯是一個地主和富人,但他與他的工人分享工作和慶祝活動。通常會有人整夜守在麥堆旁,以阻止小偷,而波阿斯擔起了這責任。拿俄米已經發現了這一切,這對她的計畫至關重要。
路得把自己打扮得票漂亮亮的,噴上香水,穿上她最好的衣服,然後去到了禾場參加活動,但要確保不要被波阿斯認出來。當波阿斯去躺下休息,她等到他睡著,然後偷偷溜過去,拉開他的毯子,躺在他旁邊。他最終意識到她在那裏,然後告訴她應該做什麼。路得同意了這個計畫,儘管書中沒有提到她所期待的事情,但一個男人半夜醒來發現一個年輕的單身女子躺在他身邊的期待並不難想像。可以理解的是,關於這個故事有很多猜測。有人認為,以這種方式躺在某人的腳邊在文化上是合適的,是尋求庇護的標誌,而在天平的另一端,把男人的腳露出來則是在邀請發生性關係。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就像她之前的他瑪一樣,路得希望她懷孕,從而迫使波阿斯娶她為妻。
  
事實上路得並沒有完全按照拿俄米的建議去做,而是等著波阿斯告訴她該怎麼做,路得一但知道了,就立即提出了一個要求。在請求波阿斯在她身上展開翅膀(這可以翻譯為他長袍的一角)她實際上是在請求波阿斯娶她為妻,並為她承擔責任。波阿斯本可能被冒犯,甚至被這種情況利用,但他還是同意了,但事情不會這麼簡單。他很激動,也很驚訝,因為路得會考慮他,而不是去找一個有男子氣概的年輕人結婚,路得會考慮他,但另一個親戚可能會介入並“買下”路得,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波阿斯叫路得待在原地,但要早點起床,不要讓人看見,第二天要做的事由他來做。

1.  你覺得拿俄米的計畫怎麼樣?這是你會建議女兒的事嗎?
2.  你覺得路得冒了多大的風險?
3.  當他們一起躺在麥堆上時,波阿斯在想什麼?

 

 

6. 交易成功
路得記 4:14-18; 5:1-12

經過一個不眠之夜,路得早上起床,打算偷偷離開打穀場,以免被人注意到。波阿斯說了一件奇怪的事,他說:“不要讓人知道這女子來到了打穀場。”他可能一直在向上帝祈禱,大聲說話或告訴路得隱瞞她是女人的事實。波阿斯想要避免他的工人注意到她。然後他告訴路得把她的披肩拿來給他,他用大麥填滿了圍巾。一些翻譯說有 6 個單位,而另一些翻譯為 6 個伊法,無論哪種說法,數量可能在 120 到 150 升之間,對她來說都太重提不動。因此,更有可能有六個測量單位,但沒有具體說明是多少。大麥可能有多種用途,首先,它是送給拿俄米的禮物,也可能是作為路得的嫁妝。它也可能是當作路得離開打穀場時的一個偽裝: 當她提著一袋大麥過街時,她可以解釋為什麼她會出現在那裡,因為她是去給家人買些穀物的。
 
路得回到家後,拿俄米問她事情進行得如何。她一定很好奇因為路得整晚都不在家,拿俄米的計劃成功了嗎,他們整晚都在幹什麼?當路得說昨晚什麼事都沒發生,他們只是躺在床上聊了一會兒,早上波阿斯在她離開前慷慨地給了她一周的食物供應時,拿俄米可能有點懷疑。但路得實話實說,並說服了拿俄米。拿俄米很高興向路得保證波阿斯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他會在當天把一切事情安排妥當。
實際上,波阿斯真的把事情都處理好了。他在城門口遇到了另一位至親,並聚集了其他一些城市領袖作為見證人。有些傳統認為,波阿斯和以利米勒的近親是波阿斯和以利米勒的兄弟,因此他們都是路得的叔叔。他解釋說,這位親戚有機會在拿俄米附近購買以利米勒的土地,而這位親戚很想這樣做,但波阿斯隨後解釋了條件。如果他得到了土地,他也將必須承擔了對路得的責任,並代表要通過她生育屬於以利米勒孩子。了解這些條件後,這位親戚放棄了這個機會。這個結果正是波阿斯所期盼的,他立即宣布他將購買這塊土地以及承擔照顧路得的責任。他的意圖是要她傳宗接代,好讓以利米勒的名字在以色列存續。
雖然這舉動無疑是有利於波阿斯,他獲得了一塊土地和一個年齡只有他一半的漂亮年輕女子作為妻子,但這也是信仰的一步。路得嫁給瑪倫的時候沒有生育,如果她還是不能生育怎麼辦?儘管如此,交易的見證人表示希望波阿斯和路得能像他瑪和猶大那樣繁衍後代,波阿斯會因為他對路得的善行而贏得響亮的名聲。
雖然我們拿波阿斯和路得與猶大和他瑪的關係相比,兩者有明顯的不同。波阿斯在任何時候都行事端正,並沒有在他有機可乘的時候佔路得的便宜。反觀猶大把他的兒媳誤認為是妓女,利用她來滿足自己的私慾,同時對她不忠。然而,這兩次的結合都得到了上帝的祝福,所產的孩子都成為了彌賽亞耶穌的祖先。

1. 過程中路得可能有什麼危險?
2. 你如何看待娜奧米在整個故事中的行為?
3. 你如何看待波阿斯的行為方式?

 

 

  1. 婚姻與未來
    路得記4:13-22

    該走的法定程序一結束,波阿斯就擁有路得和以利米勒的土地。在現代社會,妻子是丈夫的財產的概念對許多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但在路得的時代,這是被認可的習俗。但這並沒有削弱妻子的品格或價值,因為上帝希望她與丈夫地位平等並幫助他。從許多聖經女性的例子可以看出,妻子通常會在家庭和社會中行使重要的權勢。路得和波阿斯隨即結婚,不久路得就懷孕了,這實現了路得,拿俄米以及波阿斯的期許。
    一些猶太傳統聲稱波阿斯在他的新婚之夜去世並且沒有活著看到他的孩子的出生,儘管在聖經或其他地方沒有證據證明這一點。如果真是這樣,那麼表示路得再次成為寡婦,並被迫與拿俄米恢復關係,儘管據推測她仍然可以尋找另一個丈夫。類似的傳統稱,路得遇到波阿斯並與他結婚時已經 40 歲了。如果是這樣的話,她嫁給第一任丈夫瑪倫時至少已經 30 歲了,這在當時是非常不尋常的。年輕女性在十幾歲的時候就結婚是很常見的,在這種情況下,路得嫁給波阿斯時可能只有二十多歲。沒有任何記錄表明她和波阿斯有其他孩子,也沒有證據說他們沒有過著長壽而富足的生活。

    在整個故事中,路得被稱為摩押女子,這個資訊非常重要。根據申命記二十三章六節,“亞捫人、摩押人,和他們的後裔,連第十代都不可進耶和華的會。”在較早的申命記 7:1-4 中,出現以下內容:“當耶和華你的神領你進入你要進去得為業之地,又在你面前除掉許多民族的時候……你不可與他們通婚,給你的女兒嫁給他們的兒子,或娶他們的女兒為你的兒子,因為他們會拒絕你的兒子跟隨我,去事奉別神。”第七章沒有提到亞捫人的摩押人,但後面的段落有說明禁令,那麼波阿斯能如何娶路得?根據拉比和後來的學者的說法,男性和女性如果像路得那樣皈依猶太教則可以豁免於23 章的禁令,所以是可以通婚的。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大衛王是路得和波阿斯的後裔;如果適用該法律,他將沒有資格成為國王。

    路得記的最後幾節,拿俄米再次成為關鍵人物。在整個故事中,路得主要扮演一個被動的角色,不介意讓別人給她指路。有證據表明她並非完全順從,她自己做出的決定有時與別人的計劃不同。在這本書的三個主要角色中,故事以拿俄米開始和結束,除了她之外,兩個主要角色是波阿斯和路得。這是一個救贖和恢復的故事。拿俄米起初是苦楚的,但最後她是蒙福的。路得作為寡婦離開了摩押,沒有任何計劃,故事結束時她已經生下了一個將成為大衛王祖父的人。波阿斯是一個年長的人,他和他的農場工人一起度日,但上帝讓他和路得走到一起,為彌賽亞鋪路。沒有一個角色能預料到上帝為他們計劃的一切,他們都扮演了上帝為他們準備的角色,表現出勇氣和決心,並相信上帝的供應和保護。

  1. 就像這個故事中的人物一樣,你對上帝的計劃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你認為祂為你安排了  
  2.  像路得一樣,你可能不知道你的旅程將在何處結束,你對此有何感受?
  3. 你是否有時認為上帝為你選擇了錯誤的道路?

 

 

Hannah

1.受寵的女人
撒母耳記上 1:1​​-8

撒母耳記上一開頭,就讀到一個以法蓮人名叫以利加拿 (Elkanah)。在猶太文學中,他被描述為正義而重要的以色列人。他來自利未支派,住在以法蓮境內。 以利加拿堅持履行每個猶太人在每年的三個節期到示羅會幕敬拜耶和華的義務。他帶著他的整個家庭和許多其他加入他行列的人前往示羅朝聖。 (Chabad.org)。雖然我們得到了他家庭背景的詳細信息,但這個故事並不是真正關於他的,而焦點迅速轉移到他的兩個妻子身上。
以利加拿的兩個妻子是毗尼娜(Penninah)和哈娜(Hannah)。哈娜可能是以利加拿的第一任妻子,但她無法生育。根據猶太人的傳統記載,這個故事發生時,哈娜和以利加拿已經結婚 19 年了,在那段時間裡,她非常想要一個孩子,尤其是一個兒子。 米書拿(Mishnah) 是不成文的猶太律法(又稱口傳妥拉),規定如果一對夫婦結婚十年沒有孩子,那麼丈夫有義務再娶一個妻子,這樣他才能履行生養眾多的誡命。根據此傳統記載,這就是以利加拿 與 毗尼娜結婚的原因,但他始終偏愛 哈娜,並通過優待她來表明這一點。
儘管 以利加拿偏愛她,哈娜卻還是非常不開心。她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得到了她所需要的一切,也得到了丈夫的愛,但她最想要的是一個孩子,她因無法懷孩子而非常痛苦。 George Stein 在《英國精神病學雜誌》中寫道:“我們了解到哈娜因不育而非常痛苦,並且也有足夠多的症狀來診斷抑鬱症。因此,哈娜在哭泣,感到痛苦、痛苦和悲傷……此外,還有煩躁、食慾不振、普遍的痛苦、煩惱和焦慮。” 以利加拿 盡力安慰她,但沒有成功。像許多男人一樣,以利加拿不夠敏感,為了安慰哈娜,他問了三個問題:‘哈娜,你為什麼哭,為什麼不吃飯?你為什麼這麼難過?”一位拉比這樣說:“沒有孩子的撒拉會整天坐著哭嗎?不生育的利百加會不吃飯嗎?沒有孩子的拉結會一個人坐著鬱鬱寡歡嗎?”那種類型的“安慰”極不可能帶來真正的安慰,而且更有可能增加哈娜已經感受到的痛苦!
以利加拿的第二任妻子特意挑釁哈娜,使哈娜的痛苦變得更糟。毗尼娜知道哈娜是他的首選妻子,也知道她的陰影以及她所承受的痛苦。仗著毗尼娜有孩子,也就是哈娜的渴望,她則用它作為對付她的武器。我們讀到這種情況年復一年地發生,毗尼娜抓住每一個機會嘗試激怒哈娜,而哈娜則越來越陷入抑鬱。這不是一個快樂的畫面,以利加拿身爲一名丈夫和父親,她試圖想讓哈娜開心,但都失敗了。他已經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從他問哈娜的問題中,他暴露了他自己的沮喪和惱怒。 毗尼娜忽視並拒絕試圖在她所擁有的孩子身上找到意義和價值,並將她的挫敗感發洩在哈娜身上。而哈娜,沮喪,不吃不睡,執著於一件事而看輕了其它一切。但是哈娜並沒有失去對可以改變一切的上帝的信心,她像往常一樣陪丈夫去了示羅,在那裡她將再次向垂聽的上帝傾訴心聲。

1. 你對於以利加拿試圖安慰哈娜的方法有什麽看法?
2. 你會給哈娜什麼建議?
3. 哈娜的一生,以及她的家庭和人際關係,都被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所定義——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或認識有過這種經歷的人?

 

 

2. 起誓
 
撒母耳記上19-18
 
哈拿和她的家人按照他們的習俗去了示羅的會幕。他們會在早上獻祭和禱告,然後在傍晚返回敬拜前共享午餐。普遍的氣氛是一種歡慶和慶祝的氣氛,因為人們記念神的拯救。儘管以利加拿的家中籠罩著陰雲,哈拿拼命要孩子影響了她和她周圍所有的人。
 
雖然哈拿深受我們現在所說的抑鬱症的折磨,但她並沒有對毘尼拿的態度做出消極反應,而是繼續信靠神。她參加了節慶,但飯後她從餐桌上站起來,走向聖所開始禱告。起初她大聲禱告,心裡愁苦,求神賜給她兒子。她承諾,如果神應許了她的禱告,只要有一個兒子就足夠了,她不需要撫養他,事實上她會盡快把他還給神。這意味著兒子將在祭司的看顧下留在殿中。以同樣的方式,約基別將她的兒子交給法老的女兒,在那裡預備他去事奉。
 
哈拿向神起誓後,她繼續禱告,但現在她說不出話來。她的嘴唇在動,卻不出聲音。斯坦因寫道:“她禱告時奇怪地失去了聲音。這可能只是無聲的禱告,但當她說出這些唇語時,大祭司以利以為她喝醉了。這幅畫片是典型的失音症,一種通常與抑鬱症相關的歇斯底里轉換症狀。”抑鬱症作為一種疾病直到 17 世紀才被記載,這個故事的作者可能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正如斯坦因認爲哈拿可能只是默默地禱告,只是在對自己說。使徒保羅寫信給羅馬的基督徒說:“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羅馬書 8:26),這很可能是哈拿的經歷。
 
祭司以利有不同的看法,責備哈拿問她是否喝醉了。奇怪的是,祭司在看到禱告時情緒的爆發像是醉酒!如果以利真的相信哈拿喝醉了,他應該立即採取行動將她從殿中帶走,這可能也是他的意圖。哈拿小心翼翼地回應以利的斥責,他在殿中是絕對有權柄的,他受到最大的尊重。哈拿解釋說她並沒有喝醉,事實上,儘管在節慶上喝紅酒和濃酒是習俗,但她一滴也沒喝(申命記14:26)。由於她的焦慮和沮喪,她在禱告中向神傾訴她的靈魂。她並非不按理,而是拼命尋求上帝的懞恩,情緒激動。
 
以利沒有道歉,但承認了哈拿的禱告,並表示希望神能允准她所求的。顯然哈拿認為這是神垂聽了她的跡象,因為立即她身體有了好轉。她的食慾恢復了,痛苦和絕望的表情消失了。她有希望,神垂聽並應許了她的禱告。生活會不一樣,有悲傷的地方會有歡樂,她的世界是不同的地方。
 
1. 哈拿責怪神或失去對祂的信靠是有多容易?
 
2. 是否曾被自己的需求壓得喘不過氣來而無話可說?
 
3. 哈拿主動提出放棄她極度渴望的東西,你能做到嗎?

 

 

3.一個孩子的誕生
撒母耳記上1:19-24

哈拿向上帝傾訴了她的心聲,並相信她得到了答復,她就要有孩子了!哈拿心中堅信著,並且她一切都不同了,她的愁容不見了,耷拉著的肩膀不見了,她不再無精打采,她有了希望。只有一個曾經渴望孩子卻無法懷孕的女人才能理解哈拿所感受到的痛苦。當時沒有可以求助的診所或醫院,對生育的了解也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心理輔導也不存在。她是一個不育的女人,她認為是上帝關閉了她的子宮,只有祂能打開它,哈拿相信上帝會這麼做。
 
這天全家人起得很早,開始做禮拜。哈拿的變化應該會很明顯,但如果她告訴了以利加拿和毗尼拿,他們會相信她嗎?在第19節,我們知道以利加拿和哈拿再一次同房了,他們禁欲了一段時間,可能是因為這個節日,也有可能是哈拿糟糕的情緒。無論如何,哈拿之前看似不具備懷孕的條件。現在很多女性在完全確定懷孕之前都不願意告訴別人,有些人會等到明顯的時候才告訴別人,當時的人也一般穿很寬松的衣服,所以可能好幾個月後才看的出來。但哈拿卻不是這樣,我們不知道她是什麼時候告訴以利加拿的,也不知道這是否改變了她和毗尼拿的關系。這一期待已久的事件僅用幾句話來描述:在適當的時候,哈拿懷孕並生下了一個兒子。哈拿給兒子起名叫撒母耳,意思是上帝的子孫。我們可能會自然的認為這次懷孕一切正常,但哈拿會不會緊張或擔心有什麼差錯嗎,還是在等待中堅固信心?猶太傳統認為,哈拿生下兒子時是130歲,與摩西的母親約基別年齡相仿,但是經文並沒有告訴我們這些細節。
 
到了以利加拿回示羅的時候,他自然的以為哈拿會和他一起去,但這次哈拿拒絕了。家庭中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哈拿果斷地告訴了以利加拿她的計劃,他便同意了她的計劃。哈拿的計劃是等到撒母耳斷奶後,可能到他兩歲的時候,她會陪著她的丈夫,把撒母耳帶到祭司面前。她準備讓撒母耳留在那裏,不一起回來;哈拿要遵守她的諾言,因為上帝先履行了祂的諾言。就像許多年前的摩西一樣,哈拿將要把她的兒子交給別人照顧。她對如何撫養他,他將學到什麼,他將如何被對待沒有任何控製。她必須相信祭司,當然也要相信上帝。
 
許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寄宿學校,即使定期探訪,分離的痛苦仍是巨大的。當哈拿每年去聖殿過節時,她才會看到她的兒子;當時沒有電話,沒有互聯網,沒有郵件或Skype。她為之拼命祈禱了那麼久的兒子就要離開她了,雖然她將永遠是他的母親,但當她的孩子與她分離時,她的身邊只剩毗尼拿的孩子了。她向上帝許下了諾言,她就遵守,但上帝就不能找到別的辦法嗎?

1.            你覺得哈拿會直接告訴以利加拿她要懷孕了嗎——你覺得他會怎麼反應?
2.            你覺得哈拿在懷孕期間會緊張嗎?
3.            哈拿答應過上帝她會交出她的孩子,你認為她會後悔嗎?

 

 

4. 信守諾言
 
撒母耳記上1:24-28
 
撒母耳斷奶的時間到了,通常是兩歲到三歲之間,但一些作家認為他可能已經8歲了。所以哈拿和以利加拿知道,他們必須遵守哈拿向上帝所作的承諾。我不知道在那兩三年的時間裡,哈拿是否希望,甚至祈求用另一種方式來兌現向上帝的承諾,上帝有沒有可能讓步?畢竟,當上帝考驗亞伯拉罕,讓其犧牲以撒時,在最後一刻為亞伯拉罕提供了另一個選擇。也許上帝也會這樣對待哈拿。
 
上帝可能要求你放棄一些很重要的東西,我不是指壞習慣,而是指好的東西。你可能會說你願意,這將會是一種掙扎,你只想表明自己願意,卻希望一直不必去完成它。哈拿可能也有這種感覺。她就預備了所需用的祭物和禮物,往示羅去了。經文並沒有告訴我們以利加拿和她在一起,但他很可能和她一起前往,他們也許是在節日的時候,全家一起上去。她不可能獨自帶著一個繈褓中的兒子、一隻三歲的公牛(可能總共有三隻公牛,其中只有一頭是祭品)以及麵粉和酒走這趟旅程。哈拿一想到要奉獻自己的兒子,一定會很難過,但她又下定決心,所以就繼續上路了。
 
他們一到會幕,就按照猶太的律法和習俗獻公牛(申命記12:5,6,11),然後把撒母耳帶到祭司以利那裡。他可能沒有認出哈拿,所以哈拿提醒他,自己就是不久前站在他身邊祈禱的那個女人。幾年過去了,以利還記得,說明哈拿的禱告對他來說是一件很不尋常的事。哈拿先前對他說話的時候,並沒有說自己禱告的是什麼,只說自己當時甚是痛苦,向神傾吐心意。現在她告訴他,懷裡抱著的孩子是她祈禱的結果。按照她當時向上帝的承諾,她要將這個孩子歸於耶和華,使他終身在殿裡服侍神。
 
《聖經》通常在細節上很省事,這本書當然也是如此。以利是怎麼回答的?他感到驚訝嗎?他要拿一個兩歲的孩子怎麼辦,他要怎麼照顧他?根據聖經,他自己有兩個兒子,但他們都是無用的人(2:12),他們不僅欺負來獻祭的人,還蔑視上帝,這樣的家庭能養一個兩歲的孩子嗎?哈拿可能也問過自己類似的問題,這會是一個糟糕的決定嗎,撒母耳會有什麼結果?我記得許多年前,一位牧師問我這樣一個問題:“對你的孩子,你是否足夠相信上帝?”這是一個很有啟發性的問題,我們自然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我們想保護他們不受傷害,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有時他們做的決定讓我們很掙扎,或者發現他們處於危險之中。在那些時候,我們是足夠相信上帝,還是堅持認為我們最瞭解,必須控制孩子成長的每一個方面?上帝能保護他們嗎?是祂帶領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還是我們必須監督他的行動?哈拿做了一個勇敢而充滿信心的決定,她把自己唯一的兒子託付給祭司,相信上帝會保護他,預備他成為合乎神使用的器皿。
 
1. 當哈拿獻撒母耳的時間越來越近時,她會作何感想?
 
2. 上帝有沒有讓你放棄你所珍惜的東西?
 
3. 對孩子、婚姻或所愛的人,你是否足夠相信上帝?

 

 

5. 哈拿的歌
母耳記上2:1-11

哈拿Hannah的歌顯示了她身上顯著的變化。當她被介紹給別人時,她是一個抑鬱,不快樂的女人。無法從悲傷中走出來。她與丈夫的第二個妻子起衝突,而他似乎無法提供她所需要的支持。她悲痛欲絕的向上帝全心傾訴,祈求上帝賜與她一個兒子,並承諾如果上帝能回應她的祈禱,她就會讓她的兒子撒母耳終生在聖殿裡服務。她帶著焦慮和沮喪來到示羅,離開的時候卻很高興,因為她相信上帝已經答應了她的禱告。時光流逝,撒母耳出生了,當他斷奶後,哈拿和以利家拿Elkanah把他帶到聖殿,他們一起敬拜上帝。在某個時刻,哈拿站在那些聚集的人的面前唱著她的歌。一個破碎而痛苦的女人變成了敬拜的領袖並向會眾表達啟示。
這首歌以讚美的宣言開始,她用她的力量,她的心和她的嘴讚美上帝。她所做的,她的感受,她所說的,都是針對那位拯救了她的上帝。她嘲笑她的敵人,因為她知道他們是上帝的敵人,因此無法打敗她。祂是她的磐石,在祂以外在沒有別的磐石。她繼續歌唱著那些驕傲自大的人,他們與上帝作對,總有一天他們會被追究責任。上帝的仇敵所倚靠的,必被攻破。他們以為自己富足安穩,不料災禍要來了。上帝使飢餓貧窮的人回歸原處,他們就必得飽足。
毫無疑問,當哈拿唱下一句歌詞的時候,她心裡已經想到了她與毗尼拿Peninnah的競爭。不生育的會有七個孩子,實際上哈拿只有六個孩子(章節2:21),但多生孩子的不會滿足。一些猶太傳統說毗尼拿的幾個孩子死了,只剩兩個,這兩個交由哈拿照顧,所以除去撒母耳,她有七個。雖然沒有聖經上的證據。是上帝掌管著生與死,富與貧,謙卑與榮耀。事實上,世界的支柱,所有支撐它的東西都是上帝的。
我們可以把我們世界的支柱看作是經濟實力,政治安全,可持續性,法治或任何其他選擇。世界經濟論壇和伊斯蘭教一樣有五個組織,但無論它們是什麼,它們都只能依靠上帝的意志而存在,也只能依靠上帝的恩典而生存。列國來來去去,我們卻不懼怕,即使地被移動,山被挪到海中(詩篇46:2)。上帝掌管一切,哈拿提醒那些聽她歌的人,如果他們忠誠,上帝就會指引他們的腳步。他們的敵人就是上帝的敵人,上帝必毀滅他們。
以色列人對衝突和戰爭很熟悉,有謀叛的國王,敵對國家和不信上帝的人想要毀滅上帝的子民。但是上帝的子民可以得到安慰,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敵人的存在是上帝允許的,祂會讓他們承擔責任的時刻終將到來。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似的時代。有一些勢力致力於破壞上帝的工作,祂的教會經由媒體和無視上帝的法律在各處被通過後而遭受到攻擊。但我們有確信的應許,上帝的教會建在磐石上,必不會傾覆。這是我們確信無疑的希望,像哈拿一樣,祂號召我們用我們的力量,我們的心和我們的嘴來敬拜祂!

1.  上帝為哈拿帶來巨大的改變,祂能為你這麼做嗎?
2.  哈拿奉獻了她的力量,心和言語來讚美上帝,你會怎麼做呢?
3.  在一個充滿衝突和爭鬥的世界裡,你怎麼保持希望和遠離焦慮?

 

 

6. 一个有遗产的女人
撒母耳记上 2:18-21

在圣经故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女人,通常因其所生的孩子而为人所知。撒拉、利百加、利亚和拉结都被称为以色列的女族长或母亲,因为正是通过她们,亚伯拉罕应许成为一个国家的父亲。但其他人,如摩西的母亲约基别;伊丽莎白,施洗约翰的母亲;耶稣的母亲玛丽亚;提摩太的祖母和母亲罗以和友妮基,以及哈拿因他们生下的孩子而为世人所知。这不会以任何方式削弱她们,但没有孩子,母亲将不为人知。
这些妇女被选中生下这些重要领袖的事实告诉我们,她们受到上帝的高度重视,上帝委托她们负责养育成为先知、祭司和国王的孩子。约基别在法老杀死所有新生儿子的时候分娩。伊丽莎白和哈拿都不能生育。玛丽亚年轻且未婚,而友妮基可能以单身母亲的身份抚养儿子,只有她自己的母亲支持着。上帝并没有让她们的事情变得容易。她们过得很艰难,她们面临来自社区甚至自己家人的反对,她们忍受着他人的嘲笑,在某些情况下还面临经济困难和宗教领袖的批评。但她们忠心耿耿,上帝信任她们。她们每个人都留下了超越自己声誉的遗产,但没有她们这些就不会存在。
哈拿把她唯一的宝贝儿子留在会幕里给以利,然后回家了。每年一次,她会和她的丈夫一起回去接受所有家庭每年都需要的祭品。每年她都会拿一件自己做的小束腰外衣或长袍送给撒母耳。虽然圣经没有提到母子团聚,但一定是令人激动和心碎的。当哈拿把她精心缝制的小袍子送给撒母耳时,她知道自己很快就会离开他,一年内不会再见到他。我们不知道以利加拿的反应,也不知道他是否能够向撒母耳或哈拿说些安慰的话,圣经确实提醒我们,男人哭泣并不少见,所以也许他也流了一两滴眼泪。
以利第一次看到哈拿时,她是一个心烦意乱的女人,他曾斥责她,他以为她一直在喝酒,现在他经常祝福她和以利加拿。他看到上帝垂听并回应了她的祈祷,无疑对她的忠诚印象深刻。由于她的祈祷,他祈求上帝通过哈拿给以利加拿带来更多孩子的承诺。收到这个祝福后,这家人回家了,无疑是悲伤的,但也相信他们一直是忠心的。他们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哈拿及时又生了五个孩子,三个男孩和两个女孩。这个没有孩子、沮丧和破碎的女人现在得到了超出她所求的祝福。毫无疑问,五个孩子的出生无法取代那个被放弃的孩子,但上帝留给哈拿的遗产是世世代代蒙福的原因。
撒母耳长大后成为以色列最后的士师,他也是先知和祭司。他通过扫罗带领以色列过渡到君王统治,后来又膏立了大卫王。他这样做是因为他母亲不放弃的祈祷。她冒着被牧师斥责的风险,也面临嫉妒对手的折磨,但她有真诚的信仰,知道她的上帝是行不可能事的上帝。祂也是你的神。

1. 许多留下重要遗产的女性都是处理日常问题的普通女性,是什么让她们与众不同?
2. 这些女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儿子,也无法引导他们走的路,她们能做什么?
3. 哈拿饱经重大损失仍旧保持忠诚——我们所遭受的损失是多么容易影响我们的信心和委身?

 

 

7. 愛上大衛王的女人
撒母耳記上 18:20-29

 
根據猶太婦女百科全書Shalvi/Hyman 中的作者 Cheryl Exum, 猶太聖經中只有一個女人愛上過一個男人。 愛情常被提及,但總是由男人發起,除了這一次。 這個女人就是掃羅王的次女米甲。
掃羅王非常沒有安全感:他的人氣逐漸下降,但一個名叫大衛的年輕人是每個人心目中的英雄。 大衛剛剛殺死了歌利亞,並在戰役中為自己獲得了名聲。 掃羅提出如果大衛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話,就要把自己的大女兒米拉嫁給他。 他暗自希望大衛有勇無謀,因此戰死。 然而大衛雖在戰鬥中取得了成功,掃羅卻把女兒嫁給了別人。 掃羅的第二個女兒看中了大衛,聖經告訴我們她愛上了大衛。 掃羅知道後,另謀計劃,要陷害大衛,將他殺死。大衛沒有錢或資源,也沒有辦法支付娶一位公主所需要的聘金。因此掃羅提議:如果大衛願意去殺了100 個非利士人,並把他們的包皮帶回來作為證據,他就可以娶米甲。
​​這似乎是一個非常野蠻和無禮的要求,除了它本身很危險之外,包皮是證明受害者已經死了而且都不是猶太人的證據,(所有猶太人都受過割禮)。結果大衛做的超過預期,他殺了 200 個人! 掃羅履行了自己的承諾,把米甲給了他,但現在他更加沒有安全感了。 他意識到上帝站在大衛這一邊,以及米甲確實愛他。
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大衛回應米甲的感情。 他的行為似乎是為了取勝於掃羅,或者同時確保他自己的安全。 大衛回到戰場,直到大衛大獲全勝歸來,再也沒有關於米甲的消息。 或是因為嫉妒的烈火,或是因為精神上的折磨,掃羅向大衛投擲長矛,試圖將他釘死牆上。 大衛回家避難,但米甲警告他掃羅正在找他,他的生命有危險。 米甲幫助大衛逃脫,將他從窗戶放了下來,在搜索者來之前,她製作了一個假人並將其放在床上,希望能愚弄他們。 米甲冒著極大的風險反抗她的父親並站在大衛一邊。 她一開始謊稱大衛病了,當士兵們不相信她時,她又說大衛威脅她:如果不放他走,他就要殺了她。
即使想要,米甲也無力阻止大衛離去, 這讓一些評論家相信:讓大衛離開意味著她讓他脫離了他們的婚姻。 米甲通過盡力保護大衛來表達她對大衛的愛,但完全沒有提及大衛的情緒。 沒有悲情的告別或重逢的承諾。 大衛逃跑後,她不得不面對她父王的憤怒。 我們不清楚從米甲和大衛結婚到他從窗戶逃走之間有多久,但不管時間有多長,大衛似乎大部分時間都不在。 米甲尋求基於愛情的婚姻,並準備為此冒一切風險。 大衛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結婚,幾乎不關心他的妻子或她的安全。
雖然大衛和米甲生活中的劇情在今天不太可能重演,但現代仍有許多婚姻是單方面的。 在職場或學術界的戰場上,許多婚姻為了追求成功而被犧牲了。 太多的人出門去追尋下一個勝利,而把配偶留在家裡面對另一半缺席的後果。 當愛不夠時,米甲的未來會怎樣?

1. 愛不是一種情感,它是一個動詞——妳怎麼看這句話?
2. 如果妳愛的人沒有按照妳的期許回應妳,妳該怎麼辦?
3.妳有沒有因為追逐自己的夢想而獨留妳的配偶在家裡單打獨鬥而感到內疚?

 

 

 

Michal

1.被抛棄的妻子
撒母耳記上 25:40-44

大衛(David),藉著妻子米甲(Michal)的幫助,從掃羅(Saul)手中逃脫後,他(大衛)就去和先知撒母耳(Samuel)住了一段時間。從那以後,他參與了一系列軍事行動,並與米甲的父親掃羅王持續著敵對的關係。米甲這個人物一直到撒母耳記上 25:44 才再次出現在故事中,但也只有提到名字而已。
在這段時間裡,大衛有多次機會可以聯繫米甲並安排將她帶到他身邊,但他並沒有這麽做。在他逃亡的期間,當時住在摩押(Moab),大衛為了他們的安全,他將他的父母帶到那裡,但這裏也沒有提到米甲。就好像她已經從他的生活中抹去了一樣。大衛繼續征戰,一路上又娶了兩個女人,亞希暖(Ahinoam)和亞比該(Abigail),她們都是富有的女人。亞比該,最近剛失去了丈夫拿八(Nabal),她拒絕幫助大衛。這兩個妻子不是一個接一個地被娶,而是同時被娶的,當然米甲還是他的妻子。
大衛繼續他的活動,現在有了他的兩個新妻子的財富支持他,還有許多忠誠的人加入他一同對抗掃羅王的統治。正如 David Clines 所寫:“米甲的命運只是一個註腳。她最後一次被記載的作爲就是為了挽救大衛的生命而對她父親撒謊的危險行為。但從那以後,大衛除了不理她外什麼也沒做。在某個階段,掃羅決定結束大衛和米甲的婚姻,可能是為了阻止大衛通過她獲得王權,所以他把她嫁給了另一個男人。 米甲的新丈夫名叫帕提(Palatiel),儘管他在故事的後期出現,但卻沒有任何引人注目的事跡記載。米甲愛著大衛,但卻被他拋棄,另娶了兩個妻子,與此同時,她被她父親許配給了另一個男人,以滿足她父親對大衛的報復心。
有一次,當大衛離開他所住的地方時,一場戰鬥襲擊了他所住的城鎮,他的兩位妻子與其他人一起被俘走了。大衛立即前去營救。後來他把他的基地搬到了希伯倫(Hebron),並再次帶著他的“兩個妻子”同行(記載在撒母耳記下 2:2),在那裡他藉著六位不同的妻子生了六個孩子!在掃羅王死後,他的兒子伊施波設(Ish-bosheth),也就是米甲的弟弟,繼承了王位,成為了以色列人的王。當時,猶大國也揀選了大衛為王,這兩囯不斷發生衝突。大衛最終贏得了戰爭,並立即要求將米甲歸還給他。這是我們第一次讀到大衛真正尋求並與要求與米甲聯係,但這是出於政治上的權宜之計,而不是出於任何愛的行為。
掃羅的堂兄押尼珥 (Abner) 被賦予了將米甲與她丈夫分開的任務,而接下來的內容,根據亞伯·詹岑 (Abe Janzen) 的說法,是“整本充滿痛苦時刻的書中之最痛苦的經文之一”。我們對帕提一無所知,只知道他愛米甲,也許就像她愛大衛一樣。當使者來帶她走時,他跟在他們後面哭著求他們不要帶走米甲。大衛甚至認為不值得花時間親自去見他的妻子,而是派其他人去見米甲。我們不知道米甲對她第二任丈夫的感受,但很有可能的是,她會回應帕提對她明顯的愛,而現在她與帕提就這樣被一個曾經利用她並拋棄她的人活生生地分開了,就如同她父親所做的一樣。
米甲,一個無條件付出愛卻被拋棄的女人,被她的丈夫和她的父親利用來滿足他們自己的野心,現在終於在另一個男人那裡找到了安全感和穩定的婚姻,不幸地,她又被殘忍地利用來滿足大衛對權力的慾望。

1. 這是一個關於欲望和野心的悲傷故事,米甲是這個故事的受害者。讀了這個故事,你的感受如何?
2.這個故事是否有好的地方?
3. 您是否能與米甲的遭遇產生共鳴——是否因爲太愛一個人最終成爲那個人野心的犧牲品?

 

 

2. 最後的攤牌
 
撒母耳記下616-23
 
當大衛從他和米甲住的臥室窗戶爬出來時,他是一個在戰鬥中證明了自己是勇敢和英勇的年輕人。他靠著婚姻獲得了宮廷資源,卻又放棄了米甲,他將所有這些都拋在了身後。米甲和她的第二任丈夫被迫分開後他們重聚了,他是一位強大的領袖,被任命為猶大王,並很快接管了整個以色列。他娶了很多妻子和其她妾,有了很多孩子。這不是米甲曾經愛過並為之冒生命危險的年輕人。
 
大衛被任命為以色列王之后,他決定將約櫃帶到耶路撒冷。約櫃代表神的榮耀,要舉行盛大的儀式和慶典。所以大衛和他的手下正是這樣做的。會有樂曲,舞蹈和獻祭。正如一位作家所說:“大衛在遊行隊伍的最前面,在約櫃前像個瘋子一樣跳舞。”當他跳舞時,他的衣服被扯掉了。左右都有動物的獻祭。血從他們身上流淌。音樂響亮,一切都像是一場狂熱的夢。其他解經家的表達略有不同,將大衛的行為描繪成只是一種歡欣鼓舞的敬拜方式。
 
無論解經家怎麼評論,米甲都沒有留下深刻印象!她從一個愛著她的英雄的年輕公主變成了一個“心裡鄙視他”的人。她在家裡一直等到大衛完成了儀式活動,所有的人都回家了。無疑,她所承受的屈辱、痛苦和折磨不斷累積,她獨自坐著等待機會與大衛對峙。他到了門口,她沒有讓他進門,沒有出去迎接,也沒有故情面。我可以想像她站在街上,雙手叉腰,或者用手指著大衛責備他。她諷刺地說:“今天的以色列王多麼出眾,像輕賤人一樣,半裸著身子在他臣僕婢女的眾目睽睽之下走來走去!”克萊恩斯爭辯說:“她無法忍受看到她所愛的男人炫耀自己性開放——大概是對除了她以外的所有人。”他的自曝讓旁觀者喝彩,實則是對他的羞辱,要是他能認清事實就好了;這對她也是一種羞辱。她是王的女兒,這在王那個時代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在對他的行為做出解釋後,大衛立刻告訴米甲他不在乎她的想法。更何況他根本不在乎她對他的看法,只要圍觀的女子印象深刻就行!大衛為自己不同的看法而辯護,對米甲冷漠,不關心她的感受,他需要以他想要的方式表達自己。神揀選了他而不是她的父親,她當然可以理解這一點,並和其他人一起慶祝。對米甲的最後評論是,她到死都沒有孩子。一些作家認為這意味著她沒有為大衛生孩子,一些拉比認為她死於分娩。米甲是否無法生育,還是大衛將她拒之門外,沒有透露,但它在掃羅的統治下劃清了界限。
 
米甲的故事是一個悲哀的故事,這是一個年輕女子熱情地嫁給她夢想中男人的故事,但夢想卻破滅了。她成為成功祭壇上的犧牲品,而她的丈夫享有偉人、戰士、王和冠軍的美譽,不懈地追求他認為是神的旨意,但他卻沒有履行神賦予他的首要責任–與他的妻子成為一體並榮耀祂。
 
1. 遵行神的旨意而忽視了家,以此成爲藉口有多容易?
 
2. 最後大衛對待米甲的態度好像她的意見對他來說無關緊要,這有多辛苦?
 
3. 你能從這個故事中得著什麼?

 

 

3.美麗與智慧
撒母耳記上25:1-13

剪羊毛時就是一個伴隨著吃、喝和慶祝的時間。這就是大衛和另外兩個主要人物,拿八和亞比該相遇之時。雖然這兩個人是夫妻,但他們的表現幾乎完全相反,對於拿八沒有任何正面的描述,但亞比該也沒有任何負面的描述。她被說為美麗聰明,而他是粗暴兇惡,接下來的故事突出了他們的性格為他們帶來的結果。
大衛當時在躲著掃羅王和他的保護者,先知撒母耳剛剛去世。他召集了一支軍隊,招收所有受壓迫的、負債的和心懷不滿的人(撒母耳前書22:2),他在迦密的時候,有保護過一些牧羊人,他不會欺負他們,這些牧羊人也沒有丟過東西,其中一些牧羊人就是拿八的人。拿八是一個非常富有的人,大衛聽說拿八在附近,就打發十個人去見拿八,向他問安,並希望他能看在以前幫助過他們的份上給他們一點吃的東西。
拿八帶著侮辱拒絕了他的請求,基本上說他是一個無名小卒,只不過是一個逃跑的傭人。為什麼他要把分給他手下的食物給這個強盜呢?大衛甚是惱怒,就召了四百人來,要去向拿八開戰。拿八的一個仆人聽見這話,顯然是擔心拿八的言語的後果,就跑去告訴了亞比該。他告訴亞比該,大衛的仆人對他們很好,從來不欺負他們。跟大衛一起在田野的時候,從來沒有丟過任何東西;在大衛附近牧羊的時候,大衛也是晝夜不斷地保護他們。但跟拿八說話是沒有用的,因為他很兇暴,根本不聽。一個仆人這樣說他的主人要是被發現的話,可能面臨巨大的懲罰,但是他可以這樣對主人的妻子說話,我們也能猜到亞比該和拿八之間的關系是什麼樣子的了。
亞比該聽見那人的話,就取了他們最好的土產,要拿來給大衛。雖然這不足以養活他的軍隊,但卻是和平的象征。關於拿八的行為,亞比該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仆人的話,並采取行動解決了問題。她沒有告訴拿八她將做的事,就往大衛的營去了。大衛看到驢子和人群靠近,可能不知道她是誰,也不知道她為什麼過來,就去迎接她。當他們見面時,大衛立即告訴了亞比該他的計劃。他說,「我在曠野保護這人的羊群,使它們不致丟失,真是枉費功夫。他竟以怨報德。如果我讓他家裏一個男子活到明早,願上帝重重地懲罰我!「
亞比該從她的驢上跳下來,跪倒在大衛面前,開始了一段相當長的「演講「。在其中,她居然願意承擔一切的罪過,盡管這顯然不是她的行為而導致的。她解釋說她丈夫不僅是個傻瓜,而且一無是處。她沒有看到大衛的人帶著他們的請求來,如果她看到了,結果就會不一樣了。到目前為止,大衛還沒有動手,沒有為自己背上任何罪過,如果他就此停手,上帝一定會保佑他,把他從敵人手中拯救出來。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大衛將來會記得她。

1.         你怎麼看拿八對大衛的回應?
2.         大衛反應過度了嗎?
3.         你對亞比該的行為有何反應?

 

 

4. 審慎的女人
 
撒母耳記上25:32-42

 
亞比該曾向大衛進言,請求寬恕,並預言了大衛的未來。《塔木德經》將亞比該認定為希伯來聖經中的七位女先知之一,然而,她可能只是瞭解並正確解讀時代的人之一。大衛聽了她的話,然後回應了她的請求。
 
大衛定意要狠狠地懲罰拿八全家,若不是亞比該的干預,他們早該被殺。這似乎是大衛對羞辱自己的人的過度反應,也反映了時代的本質和大衛的性格。大衛承認,如果他實施了自己的意圖,就會像亞比該說的那樣招致流人血的罪疚感。流人血的罪使人在儀式上不潔淨,容易受到懲罰,甚至被處死。大衛接受了亞比該善意的責備,稱讚她的謹慎和勇氣。他也收下了禮物,讓她平平安安地回家去。值得注意的是,他說他已經聽從了她的話,並且會給她她所請求的東西。
 
亞比該到家時,拿八正在舉行一個盛宴。拿八也許很高興,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險些經歷一場大屠殺,他正在大吃大喝,醉得不省人事。亞比該任由他,並沒有多說什麼。第二天早上,當拿八醒過來的時候,亞比該把自己的所作所為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拿八可能還在昨夜的酒精、食物以及宿醉的不良影響中煎熬。有人告訴他,若不是亞比該攔住,大衛就要來殺他和他全家。拿八聽見這話,心臟就停止了。他不是心臟病發作就是中風,十天后便去世了。有一些評論家認為亞比該毒死了拿八,借此機會來擺脫一個苛刻和骯髒的丈夫,但聖經記載中並沒有這方面的證據。
 
大衛認為拿八的死是上帝對他所受羞辱的直接回應。這看起來很極端。大衛的意圖是殺死所有的男性,如果不是因為亞比該,他早就這麼做了。最後只有拿八死了。大衛承認,如果他按照自己的計畫去做,就錯了,而上帝通過亞比該阻止了他。大衛心裡肯定拿八是因為羞辱了自己才死的。
 
拿八和亞比該的婚姻並不幸福。毫無疑問,這是一場包辦婚姻,他們之間的年齡可能相差很大。拿八是一個非常富有的人,很受適婚年輕女子的父母追捧。亞比該並不是一個俯首稱臣的人,她總是準備對她的僕人,大衛和跟隨大衛的人說一些羞辱她丈夫的話。她也準備主動行動,在做決定之前不尋求丈夫的意見或許可。僕人們知道這事,就不直接去見拿八,寧可去見她。通過強調亞比該的智慧、美麗、洞察力和謙遜,而拿八則是冷酷、自私、不好客和傲慢來對比他們二人的不同。作為故事的第三個角色,大衛表現出衝動、暴力和苛刻的性格,但他接受了糾正,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1. 你怎麼看亞比該的行為?
 
2. 大衛反應過度了嗎?
 
3. 大衛認為上帝因拿八曾羞辱自己而懲罰他,這是對的嗎?

 

 

5. 一個快速的反應
撒母耳記上25:39-42

大衛聽見拿八Nabal死了,就打發僕人去將亞比該Abigail召來。他決定是時候再添一個妻子了。亞比該也證明了她就是他要的。他已經有了米甲Michal,雖然掃羅王已經把她交給了另一個男人,也儘管跟亞希暖Ahinoam這段婚姻的情況並不為人所知,但他現在也想要亞比該。
一夫多妻或與多人結婚仍然是違反上帝的律法的。儘管在猶太人的習俗中,尤其是對國王的允許。大多數的婚姻都是為了生兒育女而結成的政治聯盟,儘管亞比該似乎不是這樣。她被描述為美麗,聰明,有眼光,還表現出了她的謙遜。她現在也是一個富有的寡婦,儘管她是否會繼承拿八的財富並沒有提及到。大衛不想浪費時間,他派他的僕人照著他的指示把亞比該帶回來給他。
亞比該不需要任何說服,她謙卑地告訴大衛的人,她準備按照要求去做。她和大衛一樣,沒有浪費時間,帶著她自己的五個僕人急忙收拾她的物品,她跳上一頭驢子,跟著僕人回到大衛那裡。沒有追求,但她和大衛立即地成為了夫妻。當大衛帶著亞比該和他的第二個妻子亞希暖一起後,她在故事中就沒有後續了。雖然她生了一個孩子叫基利押Chileab, (但在歷代志上3:1裡則叫但以利Daniel)他也沒有在隨後的皇室競爭中被提及。這使得一些評論家認為他在年輕時就去世了。
一位作家說:「事實上,亞比該是一個理想的妻子。她沒有屈服於她丈夫的愚蠢;相反,她保護她的丈夫和他的利益。當他不能或不願意採取行動時,她主動採取了行動,她甚至為他的魯莽道歉。」如同聖經中許多重要的女性一樣,亞比該勇敢而獨立。 她處於一個不是讓上帝光榮的婚姻,但她仍然忠於自己的信仰。她準備承擔個人的風險,這樣做避免了全家因她愚蠢的丈夫的小動作而死亡。毫無疑問,她的行為為她自己帶來了好處,當大衛說:「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因為祂今日差遣你來迎接我。」的時候,他認知到了她是上帝差來訓斥他的。亞比該願意做他的第二任或第三任妻子或是之後大衛的八個情婦之一嗎?很難理解她怎麼會答應,當然,時代大不相同。我們知道儘管這是拉結Rachel和利亞Leah一樣的問題,也是哈拿Hannah和毗尼拿Penninah的問題,這與上帝理想計畫中的婚姻是相反的。
這不是一個理想的愛情故事,而是一個複雜人物且出自於自身利益而行動的故事。上帝透過亞比該來責備大衛,從而逃脫了一段有毒的關係。大衛又娶了一個漂亮的第三任妻子,還通過亞比該把自己和迦勒Caleb的部落聯繫起來。拿八失去了一切,包括他的生命,因為他自私和侮辱的行為。這個故事似乎沒有受到上述細節中太多的影響,沒有因為這故事有其他的發展,沒有孩子長大後有著含義,也沒有獲得到大的領土。但我們可以學到關於勇氣、信心、謙卑和洞察力,我們也可以注意到,上帝在生活的各個狀況中用人,包括陷入不正常婚姻的女性,來改變歷史的進程,並向他們那一世代發出預言。

1.  你覺得亞比該的動機是什麼?
2.  為什麼亞比該如此願意離開並嫁給大衛?
3.  上帝能利用那些身處不正常或破裂關係中的人,向我們這一世代發出預言嗎?

 

 

6. 當王上戰場
撒母耳記下11:1-5

根據聖經,春天是國王出征的時候。其原因有幾個,一是冬天下雨,河床氾濫,泥濘不堪,車馬難行。然後春天帶來了植物生長,士兵們可以用他們旅行途中的莊稼作為食物,隨著天氣變暖,人們不再需要額外的衣服和覆蓋物來抵禦寒冷。通常由國王率領軍隊出征,但當以色列人與亞捫人交戰時,大衛留在家中。
也許大衛已經習慣了國王的生活,或者他累了,但不管是什麼原因,他都沒有待在他應該待的地方—— 和他的部下並肩作戰。他沒有在前線領軍導致了悲慘的後果。一天下午,將近傍晚時分,大衛在他宮殿的屋頂上放鬆,他可能被下面傳來的聲音吸引了,他站起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他的屋頂有可能被像士師記 5 章 28 節中提到的那種柵欄或是法律規定的護牆所遮擋著,他低頭一瞧,看見一位美麗的女人在洗澡。
關於這位美麗女士的出現有很多說法,一般假設她在在她自己房子的屋頂上,一絲不掛。可能這些假設都不對。聖經並沒有說她在哪裡洗澡,可能是在院子裡,甚至是在小溪邊,但無論她在哪裡,從宮殿的屋頂都可以看到。舊時的沐浴習俗與現在非常不同,女人沒有私人浴室的奢侈待遇,他們在公開的地方沐浴。有時他們穿著衣服洗澡,或是以寬鬆的浴袍包裹著他們的身體,才不至於完全赤身裸體。今日很多地方的習俗依然如此。不管她穿著如何,她引起了大衛的注意,大衛問她是誰。
大衛的一位侍從在探查了這位大衛感興趣的女子身份之後,說她是拔示巴,是以利亞姆的女兒和烏利亞的妻子。這兩個人都是大衛的 30 名貼身保鏢中的一員,都是眾所周知的顯赫公民。聖經沒有明確說明大衛當時在想什麼,但他派使者去把拔示巴帶給他。大衛是國王,當他要求你來的時候,你就來。沒有跡象表明這次傳喚有特別隱秘;因為他派出使者去接她,她不得不穿過許多出入口和門才能到達他所在的地方,並且無疑會在途中看到別人也同時被許多人看到。不管大衛的目的是什麼,也不管拔示巴設想的結果是什麼,她和 大衛發生了關係,然後她就回家了。
 
‘’當她穿上她的衣服,走出王的臥室,穿過宮殿,回到家裡,她到底有什麼感覺?她有與國王的僕人,或是帶她來見國王的使者擦身而過嗎?他們有對她說什麼嗎,還是只是盯著她瞧?她身後投來什麼異樣的目光?羞愧使她的臉頰炙熱。也許她在腦海中反复思考自己怎麼能讓這件事發生,並責怪自己。 ”(D. 和 D. Garland)。人們猜測拔示巴是否自願參與了這一行為。然而,考慮到當時存在的權力關係(如同現在一樣),最合理的解釋是這是一起強暴案,雖然我們可指控拔示巴的行為不明智,但大衛對結果始終有絕對的控制權。
 
1. 大衛是一位不稱職的領袖嗎?
2. 拔示巴有可能拒絕大衛讓她去見他的請求嗎?
3. 拔示巴可能有什麼理由相信她可以安全地去見大衛王?

 

 

7. 另一種觀點
撒母耳記下11:2-6

如同許多聖經故事一樣,同一事件有許多種解釋,尤其是涉及性、政治和謀殺的主題時,拔示巴和大衛的故事也不例外。對此事件的一種看法是拔示巴引發了大衛的興趣並成功地色誘了他,另一種看法是她主動同意姦行,第三種看法是這一切都是烏利亞自找的。
 
在第一個說法中,拔示巴知道大衛在一天中的特定時間會在他的屋頂上休息,所以她故意選擇那個時間洗澡。她確保他有良好的視野,並且是在赤身裸體的情況下這樣做的。大衛的名聲是眾所周知的,除了一些情婦之外,他至少有八個妻子,因此最近這一位年輕女子的已婚狀況並沒有妨礙他的興趣。大衛的使者來了,拔示巴也不用勸說,就興高采烈地去了大衛的臥室。如果這是她的計劃,它並沒有像她希望的那樣結束:他們共度良宵,她隨後被送回家,後來才發現她懷孕了。
在告訴大衛她懷孕的消息後,她與他密謀首先試圖假裝孩子屬於她的丈夫烏利亞,但當計謀失敗後,大衛便計劃要謀殺烏利亞。一旦成功,她就可以如願嫁給大衛。如果故事屬於第二種版本,也就是拔示巴自願和大衛通姦,那麼故事發展本質上是一樣的,除了少了那明顯的引誘企圖。
 
第三種解釋是由猶太作家雅各布·艾薩克斯等人提出的。他說,當時的習俗是,已婚男子上戰場之前,會寫一份休書,這樣,如果他們不回來,妻子就可以自由地再婚。烏利亞代拔示巴做了這件事,而作為先知的大衛知道他的繼任者將由拔示巴而生。因此,當他發現烏利亞給她休書後,他召見了烏利亞,告訴他他不想再等了,拔示巴應該立即離婚。烏利亞憤怒地拒絕並侮辱了國王,國王決定通過其他方式除掉他。他派他回到戰場,但告訴他的指揮官約押確保烏利亞處於最危險的地方,如果他生命有危險,不要讓他的其他人冒險去營救他。烏利亞隨後被箭射中身亡。
 
引起如此多猜測的原因之一是拔示巴完全沒有發言權。她說的唯一一句話是“我懷孕了”。我們沒有聽到她的說法,或任何關於她感受的描述,在整個故事中她幾乎完全是被動的。她或許自願參與通姦或謀殺,或者單純是個被害者,但她的故事沒有被講述。當我們從本章的最後幾句話讀到大衛所做的事令上帝不悅時,我們確實有得到一些結論。故事中沒有任何地方批評拔示巴,上帝不喜悅大衛的所作所為,他犯了罪,他要承擔懲罰,雖然拔示巴分擔了一些後果。雖然我們的重點是拔示巴,但我們不可能忽視大衛。有人清楚告訴他拔示巴是誰:她是一位朋友和英雄的女兒,她是大衛一位貼身而忠誠部屬的妻子,但這不僅沒有阻止他用她來滿足自己的慾望,他還選擇謀殺她的丈夫以隱藏他的罪。他的行為導致了後來許多的流血事件,以及他的家庭和王國的災難。當他本應率軍作戰時,一個下午的縱慾偷情壞了所有好事。

1.       哪一個故事版本是你覺得最為可信?
2.       有一說法是“故事總是從加害者而非受害者的角度來寫的”,你覺得呢?
3.       如果拔示巴是一位受害者,會有人相信她嗎?

 

 

 

Bathsheba

1.掩蓋
撒母耳記下 11:6-26

當大衛(David)聽說拔示巴(Bathsheba)懷孕時,他立即想方設法推卸責任。 他打電話給他的指揮官,讓他派 烏利亞(Uriah) 去見他。 當烏利亞到達時,大衛問他戰爭進行得如何,但對拔示巴懷孕這件事隻字不提。雖然烏利亞是一名受人尊敬的保鏢,但他一定覺得很奇怪,大衛會把他從戰鬥中帶回來只爲了談論戰爭的進展。
在他們的交談中,大衛的計劃變得顯而易見,他鼓勵烏利亞回家養精蓄銳,但烏利亞選擇不去。 當 大衛發現後,他試圖說服烏利亞說這是他應得的休息,他真的應該回家好好休息。烏利亞仍然很堅持,在軍隊還在野外露營時,自己則在家享受舒適,與妻子做愛,他認為這是不公平的。 大衛並沒有放棄,儘管他假裝放棄了,並告訴烏利亞留下幾天,然後他就可以回去戰鬥了。 他設法把烏利亞灌醉了,但他仍然不回家。
拔示巴可能甚至不知道烏利亞回到耶路撒冷,可能有流言蜚語,但她可能一直不知道。 大衛的計劃很明確,如果烏利亞回家和他的妻子上床,那麼他們就可以暗示孩子是他的,一切都會恢復原狀。 但烏利亞不同意。 最後,大衛決定,如果他不能將懷孕的經手人歸到烏利亞,那麼他就需要擺脫他,並為他與拔示巴之間提供結婚的途徑。 拔示巴是否就此事被徵求過意見,她是否同意,她是否參與了該計劃? 聖經沒有說,也有很多意見。
第二天,大衛完成了他的計劃,他寫了一封信給約押,交給烏利亞轉交給他。 他給了烏利亞自己的死刑判決。 他要約押找出戰場上最危險的地方,並將烏利亞放在最前綫。 一旦他就位,其餘的部隊需要撤退拋棄他,這樣他就會被殺死。 這種謀殺行為沒有任何微妙之處,也沒有辦法保密,但從這場戰鬥的描述看出,約押並沒有完全按照大衛的指示行事。 約押確實將烏利亞安置在戰鬥激烈的地方,但他和其他人卻與烏利亞並肩作戰。 烏利亞最終確實如大衛所願被殺,約押派遣使者稟報大衛。
拔示巴不知從何處聽說她的丈夫被殺,但顯然不是從大衛那裡聽到的。 自從她宣布自己懷孕後,就沒有他們之間任何談話的記錄,即使是現在她也可能是通過信使知道的。 按照慣例,她會丈夫的去世哀悼了約有 7 天。 她是真的難過還是暗自高興,因為現在她可以逃脫通奸的懲罰了? 我們沒有被告知。 拔示巴可能真誠地忠於烏利亞,但遭到大衛的介入還導致懷孕,她的未來變得不美好,她需要獨自面對事情所帶來的痛苦、悲傷和恥辱且沒有任何方面的幫助。 或者,她可能愚蠢地屈服於誘惑和機會,面臨著一生被毀、受到懲罰、且被趕出家門的前景。
大衛并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了,而是一錯再錯地把拔示巴娶進了自己的家裡做妻子。 隨後她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但他們的考驗並沒有結束。 大衛試圖掩蓋的罪惡以及隨後殺害烏利亞的罪行完全是他的責任,上帝因此要對付他。

1. 烏利亞的行為與大衛的行為相比如何?
2. 你認為拔示巴聽到丈夫去世的消息時有何感想?
3. 有目的性的虐待或一時的愚蠢決定——你怎麼看? 為什麼大衛要負全部責任?

 

 

2. 悲慘結局
 
撒母耳記下12:1-24
 
烏利亞死了,大衛娶了拔示巴為妻,他不否認自己是未出生孩子的父親,但也不承擔責任。他可能認為,作為王,他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悅的事,畢竟以色列人或烏利亞,拔示巴家人似乎都沒有發出任何抗議。當然可能有,只是沒有記載。但是神一直在觀看,祂非常不悅。
 
神差遣先知拿單來對峙大衛的罪,他用了一個比喻,講述了一個富戶從一個窮人家中取了一隻羊,而不是用自己的羊來給客人吃。大衛對這個故事以及這個富戶的自私和不爲他人着想甚是惱怒,並宣稱這人該死,或者至少應該償還這戶人家四倍以上。拿單向大衛宣告,“你就是那人”,並著手宣告神對他的審判。拔示巴生下的孩子必定要死,他自己的家中會流血和發生衝突,會一直有禍患,而他自己的妃嬪會賜給別人。大衛在暗中行事,但神會公開報應他。
 
拔示巴生了一個兒子,但他卻得了重病。當大衛以認他的兒子有可能痊癒時,他禁食並真誠、絕望和誠懇地禱告,但正如神所說的那樣,孩子死了。沒有人提及拔示巴在此期間是如何面對的。這是她的兒子,懷孕不是她想要的——但他是她的兒子。在當今道德敗壞的世界裡,很多人會爭辯說這是一個好結局,畢竟他是虐待或強奸的後果,墮胎本來是一個合理的選擇。這不是拔示巴時代的人所信的。孩子是一種祝福,是神賜予的禮物,價值高於一切。墮胎永遠不會成為一種選擇,失去孩子會令人難過。
 
很明顯,神認為大衛對拔示巴懷孕的事件負全部責任,她從未被譴責或批評。而是對大衛宣告了審判——他將承擔罪的後果。但拔示巴會失去她的孩子,她會承受由此帶來的痛苦。第 24 節告訴我們大衛在她兒子死後安慰了拔示巴,這對大衛來說似乎並不常見,也沒有提到他這樣的性格。嬰孩死亡率在他們那個時代很高,學者們說佔所存活的嬰孩30% 到 40%,孩子的死亡並不是什麼大事,但仍然是創傷性的,尤其是對母親而言。我們沒有被告拔示巴的反應如何,無論她像大衛一樣禁食禱告還是與自己的心理健康爭鬥,我們都知道她需要得到安慰。孩子的死總是令人痛苦的,我主持過的最難的葬禮可能是為嬰兒舉行的。現在有諮詢服務和支援團隊來幫助父母應對失去親人的悲哀和痛苦,這在拔示巴時代可不是這樣。就像她第一次與大衛接觸時發生的事情一樣,拔示巴沒有被提到,故事的重點是大衛和他的罪,而不是她的痛苦。
 
大衛對拔示巴的反應似乎比他對其他妻子更憐憫,儘管瑪格麗特·莫奇科暗示這意味著他與她發生了關係(“拔示巴的同情看待”2014)。拔示巴懷孕了,並在期滿的時候生下了另一個兒子,大衛給他起名叫所羅門。
 
1. 大衛以為他的行為可以逍遙法外,但神卻另有想法。你怎麼認爲?
 
2. 你能和拔示巴產生共鳴嗎?
 
3. 這裡說儘管發生了悲劇,生活還是要繼續,那可能嗎?

 

 

3. 皇後
列王記1:1-48

隨著時間的流逝,拔示巴(Bathsheba)逐漸淡出了故事,直到大衛王(David)年事已高,病入膏肓,她才再次出現。從拔示巴的第一個兒子不幸死亡到所羅門(Solomon)的出生,故事還在繼續,大衛的女兒她瑪(Tamar)被他的大兒子,她同父異母的哥哥暗嫩(Amnon)強奸。為了報復,她的親哥哥押沙龍(Absalom)殺死了暗嫩(撒母耳記下13章)。押沙龍被放逐,後來背叛了他的父親,但大衛打敗了自己兒子帶領的叛軍(14-19章)。隨後便雅憫人比克裏(Bichri)也領導了一次叛亂,但是也被鎮壓了(第20章)。
 
大衛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統治國家了,因為他的健康狀況不好,他的仆人們認為他需要一個年輕的女人和他睡覺,不是為了性的目的,而是為了給他保暖。但是也很有可能大衛在政治上和性方面都在走下坡。他們找到了一個最漂亮的年輕女人,讓她負責照顧大衛。一旦一個領導人失去了活力或力量,他就很容易被拋棄。有一個無能的國王是不行的!幾乎在同一時間,大衛的兒子亞多尼雅(Adonijah),作為可能的下一個王位繼承人意識到大衛已經不能保住王位,決定自立為王。
 
亞多尼雅沒有和大衛或大先知拿單(Nathan)商量,而是召集了他的追隨者,舉行了一次聚會,宣布他要做王。拿單和所羅門都沒有被邀請。拿單開始擔心了,他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不僅因為他是拔示巴和所羅門的支持者,還因為如果亞多尼雅成為國王,他和拔示巴很可能作為潛在的對手而被殺死。於是拿單和拔示巴商議,要去見大衛,將亞多尼雅所做的事告訴他,又提醒他的承諾。拿單吩咐拔示巴去見大衛,告訴他亞多尼雅的行為是多麼放肆,他想趁大衛還沒有準備好,奪去他的王位。拿單還讓拔示巴提醒大衛他以前許下的承諾:所羅門將成為國王。聖經中並沒有記載這個應許,但後來拿單來證實他也知道這個應許。一些猶太作家說,拔示巴在她兒子死後,堅持要收到這個承諾,她才會同意與大衛睡覺,但這可能只是一個猜測。
 
拔示巴和拿單都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大衛按照他們所希望的那樣作出了回應。他想起了他的承諾,就立刻立所羅門為王,卻沒有告訴亞多尼雅。他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慶祝活動,獻祭和各種各樣的儀式,還有很多的宴席和飲酒,亞多尼雅也就聽到了。他問這是什麼,別人告訴他所羅門已經加冕為國王,現在他自己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他所有的支持者都背棄了他,現在他很可能會被處死。所羅門作為國王的第一件事就是決定亞多尼雅的命運,當亞多尼雅請求寬恕時,所羅門同意了,條件是他要做忠義的人。
 
拔示巴現在是皇後,全以色列最有權勢的女人。他還給所羅門起名叫耶底底亞(Jedidiah),意思是上帝的愛,現在所羅門成為國王時,他會站在她身邊。拔示巴現在是王室中一個有能力的政治人物,她曾經是赫人烏利亞(Uriah)的妻子,默默無名的一個小人物,但現在卻是皇後。在整個聖經中,她只有一次被稱為「烏利亞的妻子」,在她的兒子死後,她被稱為大衛的妻子,但現在她是一個有重大影響力、權威和權力的人。上帝把拔示巴從最悲慘的處境中拯救出來,使她在以色列的未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            你怎麼看拔示巴的崛起?
2.            為什麼人們總是稱拔示巴為赫人烏利亞的妻子?
3.            過去的一件事是否會影響一個人的未來?

 

 

4. 國王已死,國王萬
 

列王記上2:13-25
 

大衛王死後,所羅門繼承了王位。第一個有記載的事件是所羅門的兄弟亞多尼雅請求拔示巴去見所羅門,將他父親的婢女美麗的亞比煞賜給自己為妻。正如拿單先前所做的一樣,亞多尼雅認識到拔示巴是一個有影響力和有外交手腕的人,可以替他對王說話。表面上看,拔示巴似乎對這個要求沒有異議,並同意替他向新國王,也就是自己的兒子提說。
 
儘管拔示巴沒有提出異議,但她不可能不明白亞多尼雅的要求意味著什麼。雖然大衛沒有與亞比煞發生性關係,但她被認為是大衛的妾,當一個對手娶了前王的妻子(或妾)或與之同寢時,便意味著他已經取代了國王的位置。大衛的兒子押沙龍造反時,篡了他父親的位,公開與大衛留在耶路撒冷的妃嬪發生性關係(撒母耳記下16:20-22)。這是要顯明他父親在政治上的無能,是他押沙龍該接替他的時候了。拔示巴知道這一點,但還是同意代表亞多尼雅提他的要求。
 
所羅門不需要別人向他解釋亞多尼雅請求的含義,他立刻明白了,只能假設亞多尼雅認為所羅門是天真的,或者他自己是愚蠢的所以提出這個錯誤的建議。所羅門說:“你為何為亞多尼雅求書念的女子亞比煞呢?你也可以為他求國。因為他是我的哥哥、有祭司亞比亞他、和洗魯雅的兒子約押。”王回答了他母親的話,就吩咐人殺了亞多尼雅。所羅門曾發過誓,只要他的行為是忠義的,就不把他處死,但現在亞多尼雅沒有這樣做,所羅門便可以隨意地殺他。所羅門的刑罰一出來,就吩咐人把大祭司擄去,把元帥約押殺了。所羅門現在已經擁有了無與倫比的權力和威嚴。
 
有人認為,拔示巴的所作所為是經過精心策劃的。她知道所羅門對亞多尼雅會作何反應,所以就假裝真誠地提出他的請求。她為所羅門和她自己建立了強大的權力基礎,他們的地位是相對安全的。卡爾·埃利希教授在Torah.com上寫道:“在列王記上1 – 2中出現的拔示巴是一個完美的政治玩家形象,她很有能力在現有的系統內工作,通過有針對性的操縱來提高她和她兒子的地位,無論是大衛任命所羅門為攝政王,還是所羅門永久地除掉亞多尼雅都有她的身影。”有一個更有同情心的觀點是認為拔示巴的真實願望是照顧她垂死的丈夫,並確保她自己和兒子的未來,而沒有政治操縱的傾向。
 
克勞德·馬里奧蒂尼這樣總結道:“我們必須向拔示巴致敬,她是一位睿智的母親和嫺熟的戰略家,成功地幫助她的兒子實現了人生目標。儘管拔示巴不得不和謀殺自己丈夫的人生活在一起,儘管她不得不為失去的孩子而悲傷,儘管她年老時因為一個年輕的女人而被大衛擱置一邊,但拔示巴能夠克服這些悲劇並獲得地位,即幫助她的兒子,並在兒子的政治生涯中做出重大貢獻。”
 
1. 你同意馬里奧蒂尼的總結嗎?
2. 你有沒有改變對拔示巴的看法?
3. 通過這個故事,上帝對你說了什麼?

 

 

5. 寡婦供養
列王記上17:8-16

那時候正處於乾旱,先知以利亞Elijah在基立Cherith溪旁躲避亞哈王King Ahab。亞哈王「惹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發怒,比他以前所有的以色列王更厲害」 (列王記上16:33),以利亞需要與他對峙以傳達上帝的旨意。沒有上帝的命令,天不會再下雨。因為亞哈的關係,將會有乾旱、饑荒和許多人受苦。以利亞傳達完上帝的旨意後,他就去了一條小溪,在那裡上帝奇蹟般地為他安排了一切。但溪水也乾枯了,上帝給了以利亞新的方向。他將去往一座名叫撒勒法Zarephath的城鎮,在那裡有一個寡婦會供養他。
撒勒法位於140-160公里外的腓尼基王國the kingdom of Phoenicia,由亞哈王妻子耶洗別Jezebel的父親統治。這是一個異教徒的地方,他們崇拜假神,撒勒法沒有逃過饑荒和乾旱;為什麼上帝要派以利亞去那裡呢?不僅如此,顯然他還將由一個寡婦所供養,沒有收入,僅剩的食物和處於乾旱時期。以利亞將要由一個貧困,窮苦的外邦女人照顧,他按照上帝的吩咐出發了。
以利亞到了城門口,看見一個寡婦在撿柴。她身穿寡婦的衣服,所以能認出來。他喚她給他一點水,當她轉身要去的時候,他再對她說也要給他帶點吃的。這未被提及姓名的寡婦可能是被激怒了–這人是誰,他從哪裡來,他有什麼權利向她索取食物和水?她告訴他,她正要去用掉她僅有的食材餵飽她和她的兒子,之後他們都會死 –他們什麼都沒有了。以利亞依然堅持告訴她,上帝已經應許祂必會為他們三個人預備好。他一定很有說服力,因為寡婦照他說的去做了。
寡婦們的生活很艱難,除非她們的配偶和父親現在或曾經很富有;她們在社會和經濟上處於邊緣地位,即使正常狀況下幾乎無法生存,更何況像這樣的乾旱期間明顯的處於危險生存條件下。這個寡婦有一個年幼的兒子,顯然她沒有得到所需要的支持。她跟以利亞不是同一民族的人,也和以利亞敬拜的神不同,但他的上帝說過,祂曾吩咐一個寡婦供養他,這指的就是她。上帝是怎麼吩咐她的?聖經裡沒有提到,同樣的她也似乎沒有在等待以利亞的到來,但不知怎麼的,上帝吩咐了她,她也照著以利亞的話去做了。上帝也告訴以利亞,祂會幫他在那個地方預備好,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如果他想要上帝為他預備好的,他就需要去上帝派他去的地方,因為那裡就是預備好的地方。
上帝為祂的一位先知預備了一個外邦女人,為他準備食物和住所,這個人被他自己的國王追捕,他什麼都沒有。她以非凡的信心回應,把她最後僅有的粗糙食材給了這個外國人,因為他使她相信他的上帝會提供。他也展現出了非凡的信心,相信一個敬拜異教神的貧窮外邦女人會供養他。上帝已經預備好寡婦,以應付將來的需要。同樣地,在祂吩咐你們去的地方,凡你們需要的,祂都預備好了。祂的提供可能是通過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或更為正常的情況。但當你在祂希望你去的地方,祂總是會為你預備好。

1.  如果上帝告訴你,要去做如同祂要以利亞去做的事,你會做何反應?
2.  以利亞必須準備好接受一個寡婦的幫助,你對接受幫助有什麼感受?
3.  寡婦必須準備好給出她僅有的東西,希望從而得到更好的東西,你也是嗎?

 

 

6.居家生活的挑
列王17:8-16

寡妇和她的儿子处境艰难。饥荒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已经剩下最后一顿饭的原料。撒勒法没有社会保障体系,她似乎也没有朋友或家人可以依靠。如今,一位不知名的旅客来了,坚持要她用她最后剩下的食物来喂他。寡妇已经做好会死的打算,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在她面前饿死的前景一定是令人痛苦的,但她还是回应了以利亚的请求并供养了他。我们当中很少有人会经历和感受到这个女人极大的痛苦,但我们所有人都理解必须以有限的资源应对世界需求的压力。当对我们提出更多要求时,人际关系的压力和紧张的情绪会导致我们以我们不愿意的方式行事,而家庭的气氛也绝不会平静祥和。而这是以利亚被召唤到的家。
除了儿子,家里没有男性,而以利亚住在那里的事实可能在邻居中起了疑点。这个寡妇向外国人开放她的房子是做什么的?这会对她的声誉造成什么影响?她没有家人支持她或其他参与她生活的人,表明她已经与社区隔绝,这只会增加可能已经存在的八卦。最重要的是,没有任何记录表明以利亚有任何作为父亲或顾家男人的经历,现在他要与这个女人和她的儿子一起生活一段时间。作为一个犹太人,他不应该花时间和这些外邦人在一起,更不用说和她一起生活了!人们会怎么说,他作为先知的名声如何?他将被迫应对家庭生活的所有挑战,而无法从容应对。在困难的情况下,他应该如何应对作为家庭成员的负担?当一个单身母亲和她的儿子没有资源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时,他有什么准备来应对他们高度紧张的情绪气氛?以利亚将如何行事为人并保持他作为义人的见证?寡妇要如何适应家里有一个中年男人以及一个她已经在挣扎照顾的儿子?
我们大多数人都熟悉家庭每天的生活需求。他们可能令人沮丧和具有挑战性。事情并不总是按计划进行,而且并非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梦想和期望。这个寡妇没有期望,她已经没有食物了,她期盼死亡。至少她是这么告诉以利亚的,她可能有点夸张了,但她已经没有希望会过这一天。现在有人走进了她的生活,把一切都颠倒了。她不仅希望会有一个明天,即使没有证据表明情况会有所不同,她也有理由期待。就以利亚而言,他正准备在最困难的地方保持信心和正直,即这个家!
由于每天生活的压力,家是一个很难展示圣灵的果子和其他忠诚信徒特征的地方,在寡妇面对的情况和以利亚闯进的状况下,情势会更加困难。以利亚有一项伟大的工作要做,他还没准备好直到他被安排在这个已放弃所有希望的贫穷外国寡妇的家中。

1. 为什么神要用一个穷寡妇来预备以利亚?
2. 你认为家庭是信徒最难坚持的地方吗?
3. 上帝如何使用你的家来准备你和其他同住的人,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1. 喪子
    列王記上17:17-24

    一位不知名的寡婦與她的兒子和以利亞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靠著上帝供應食物和水奇蹟般地生存。 飢荒很嚴重,寡婦周圍的其他人沒有她那麼幸運。 當人們面對乾旱和飢荒的嚴酷現實時,就會有疾病和死亡。 以利亞曾應許上帝會供應,祂確實做到了,寡婦對以利亞的信任和服從上帝的命令得到了回報。在以利亞等待上帝的下個指示的同時,他們形成了某種特殊的家事安排。 毫無疑問,他正在焦急地尋求上帝告訴他下一步該怎麼做,國王正在尋找他,他被死者和垂死的人包圍著,與一個可憐的女人和她的兒子一起生活。 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對亞哈王說,除非他說要下雨,否則不會下雨。 這位寡婦無疑希望旱災能夠結束,這樣她和她的兒子就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 家裡的氣氛不是歡樂和喜笑,而是緊張和不確定。
    有一天,悲劇再次降臨,寡婦的兒子病重,死了。 對於這個孤獨的女人來說,她脆弱的生活又增添了悲傷。 她的直接反應是責怪以利亞:這是他的錯,上帝在使用他來提醒她的罪,而上帝的審判是殺死她的兒子。 毫無疑問,她說這話是出於極度的悲痛,並且不覺得奇怪為什麼上帝救了她兒子的生命又要再次奪走他的生命,或者如果上帝只是單單要審判她過去的行為,為什麼要派以利亞來提供他們食物和水。 當事情出錯時,我們通常會責怪某人或某事,而理性就會消失。透過以利亞,上帝成為了這個寡婦怪罪的目標。 我們沒有被告知寡婦過去做了什麼,以至於她認為上帝會奪走她兒子的生命來懲罰她,但這可能是為什麼她與社區和家人隔絕獨自生活的原因。 以利亞沒有爭論,也沒有為自己辯護,他沒有同意她的看法,也沒有指出她的失敗或罪過,他只是提出一個請求:“把你的兒子交給我”。 寡婦會有什麼反應? 有沒有一線希望,相信會有治癒的奇蹟,或者她會充滿恐懼,因為她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她無法再承受另一個打擊。 故事一開始她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但神給了她多一點時間和希望——會不會連這些也被挪走? “ ‘把你的兒子給我’,為什麼?,怎麼辦?他的死都是你的錯,我憑什麼相信你?”
    以利亞從他母親懷裡接過男孩,她是不情願地放開他還是充滿信心地把他交出去? 我們沒有被告知,但當以利亞把他帶走時,她的痛苦是真實的。 我們有幸知道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但她在樓下等待時並沒有,希望和恐懼在她的心中交織一起。 不久之後,以利亞走下樓,把寡婦的兒子還給她——活生生的! 以利亞沒有解釋,也沒有批評她缺乏信仰,或批評她沒有一直對上帝保持信心,他只是說:“看,你的兒子活了。” 聖經的文字細節不多,但我猜想她流下喜悅和寬慰的淚水,希望被恢復了,她的兒子回來了,生活再次有了意義。 寡婦轉身對以利亞說:“現在我知道你是神的僕人,耶和華藉你口所說的話是真的。”任何疑慮都消失了。 這個寡婦需要她的兒子死才能被說服神的大能嗎? 她曾見過奇蹟並與先知同住,但仍然存有懷疑,如果是這樣,那這真是一個極端的教訓,但仍然是上帝無限恩典和憐憫的證據。 上帝使用這個女人和她的家來預備以利亞,祂使用以利亞來為她和她的家人帶來希望和生命。

  1. 當事情出錯,我們歸因於過去的錯失還是試圖歸罪於別人?
  2. 當我們心理受傷時,仍有辦法理性思考嗎?
  3. 妳需要什麼證據來證明神是真的,祂看顧著妳?

 

 

Women of Zarephath

2. 打破沉默
 
路加福音1:5-7
 
以色列和猶大囯有繼任的王,其中有些是好王,有些則不是。王和他們的臣民不斷地背棄神並試探祂,但先知和敬虔的領袖仍被打發來讓他們回歸真正的敬拜。在耶穌出生前約 600 年,耶路撒冷的聖殿被毀後,人們的不忠不可避免地導致他們被擄。猶太人獲准返回,100 多年後建造了第二座聖殿,雖然任命了猶太省長,但他們仍處於波斯國的管轄之下。神派遣了一些先知來挑戰祂的子民,最後一位是瑪拉基,大約比耶穌早 400 年,然後神就沉默了。
 
在那些沉默的歲月裡,發生了一系列衝突,導致猶太人被希臘人統治,埃及人、敘利亞人,然後是羅馬人,在公元前37年羅馬帝皇任命大希律王為猶太人的王。希律不是猶太人,他的父親是以東人,母親是亞拉酋長的女兒,他的主要目的是為羅馬的利益服務,他盡其所能做到了這一點。他結婚十次並至少處決了他的一位妻子和幾個兒子。任何競爭對手都被迅速處理掉,他的所有決定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他擺脫了撒都該人,他們是王室的一部分,法利賽人違反了摩西的律法。當他豎起一座鷹的雕像時,這就象徵著羅馬帝國在耶路撒冷正中的聖殿上,他得到的是大多數忠實猶太人的仇恨。
 
神保持沉默,宗教領袖沒有真正的信仰。許多猶太人已經將對神的真正敬拜換成了一種妥協的宗教,這種宗教仍然保留著他們信仰的象徵,但沒有活力,沒有整體性。這是一個黑暗的地方,但他們渴望應許的拯救者,彌賽亞會來重建他們成為神的國度,並將外邦統治者驅逐出他們的土地。這個希望從何而來?應許的君王和拯救者在哪裡?誰會讓他們得自由?神有一個計劃並預備了道路,祂揀選了一對最不可能的夫婦。
 
伊麗莎白和撒迦利亞雖然有著無可挑剔的宗教血統,但卻是一對默默無聞的夫婦。這兩人的父母都是祭司,撒迦利亞追隨父親的腳步,還有什麼更好的選擇,有什麼妻子能比得上祭司的女兒呢?他們都被描述為義人,他們在主一切的誡命和禮儀上都是沒有可指摘的。多麼了不起的見證!他們近乎完美,撒迦利亞甚至被選中在聖殿事奉,這是一生一次的機會。但是在他們看來卻有一團疑雲,伊麗莎白不能生育。只有有一個孩子才能滿足伊麗莎白的希望,特別是一個兒子。兒子是傳宗接代的必要條件,如果父親死了,兒子也是要供養母親的,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了。猶太人理解申命記 7:12-14 中的律法意味著沒有孩子是神不喜悅或罪惡的標誌,一個不能懷孕的女人是嘲笑和蔑視的。然而伊麗莎白和撒迦利亞都是義人無可指摘,這哪裡出了問題?
 
這對夫婦現在年紀老邁,已經不能生育了,但他們的信仰始終如一,他們沒有放棄,而是繼續盡其所能地敬拜和事奉。神揀選了這對夫婦來為重建祂的國預備道路。在沈默了 400 多年之後,神會說話,而且是通過這對不知名的年邁夫婦説話,他們認為自己生命的契機已經逝去。祂對他們仍然有計劃。
 
1. 你能看出希律時代和我們時代有什麼相似之處嗎?
 
2. 猶太人盼望有人來拯救他們,我們的盼望是什麼
 
3. 神為什麼要揀選一對年邁體弱的夫婦來預備道路宣告將要來的國?

 

 

3. 非凡的承諾
路加福音1:8-25

以前聖殿裏哪一個祭司可以進入主的聖所燒香是由祭司內部抽簽決定的。當時有很多個祭司,所以每個祭司一生中可能只有一次或者兩次這樣子的機會。 這次撒迦利亞被選中了,他在聖殿裏工作,在那裏他會為人們祈禱。他可能從來沒有站在香壇前過,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但他最意想不到的是會見到一位天使。見到天使的時候,他心驚膽戰,而天使對他說的第一句話是「不要害怕」。雖然不知道天使的安撫有沒有用,但天使接下來說的話更讓人意外了。
天使說撒迦利亞的禱告被聽見了,他的妻子將會有一個兒子!當撒迦利亞作為祭司為人們祈禱時,他可能也為了自己的妻子祈禱,或者也可能不僅僅是這一次,可能也是他和他妻子多年來無數次的祈禱。也許他已經為這件事情禱告太久了,並沒有真正期待什麼回音,但是現在有一位天使來告訴他,他的禱告不僅被聽見了,而且他將有一個兒子,並且他將叫他約翰。天使繼續告訴撒迦利亞神對他兒子一生的計劃,他應該怎樣生活,他會有什麼成就。
撒迦利亞可能曾經充滿希望,但現在,當他等待的看似沒有任何希望時,他不再有信心了,他要求天使給他證明。天使回答說,他是站在神面前的加百列(Gabriel)來向他轉達這個好消息,可是撒迦利亞卻不相信,所以他將變成啞巴,不能說話,一直到這件事情成了為止。
他剛剛得到了一個最令人興奮的消息,但卻無法分享,他該怎麼告訴伊麗莎白,她會相信他嗎?撒迦利亞顯然比平時在聖殿裏待的時間更長,外面的人群也變得焦躁不安,為什麼他還不出來呢?他還好嗎?他是心臟病發作,還是上帝把他毀滅了嗎?他們不知道聖殿裏發生了什麼事,當撒迦利亞終於出來時,他瘋狂地用手勢試圖傳達他所經歷的一切。他現在說不了話,怎麼樣用手語告訴別人這所有的事情呢?
他一直嘗試著,最後人們認為他應該是看到了異象,也就不深究了。我們可能會認為,他經歷過這些事情之後,他會著急趕回家,但他沒有。他一直等到他完成了他的工作,直到服事的日子滿了之後,他才回家。
幾天後,伊麗莎白懷孕了,撒迦利亞有成功把天使的話傳達給自己的妻子嗎,還是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我們只知道,一旦她發現自己懷孕了之後,她就把自己藏起來了。可能是因為想確認腹中的胎兒已經發育的足夠好之後在告訴別人,因為她年事已高,在那個年紀懷孕是很不容易的。
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伊麗莎白沒有在屋頂上大聲宣布她懷孕了,她沒有告訴任何人她體內正在生長的孩子。她默默地接受了上帝賜予的這份非凡的禮物,並期待著她所忍受的恥辱將轉化為歡樂的那時刻。

1.       你是否一直在祈禱某件事,但是因為太久了,就已經不期待答案了?
2.       如果上帝應許給你一個奇跡,你會相信嗎?
3.       撒迦利亞繼續他的工作,伊麗莎白沒有說什麼,你會怎麼反應?

 

 

4. 意外的拜訪

路加福音1:39-56

當懷孕六個月的伊莉莎白回到家時,遇見她年輕的表妹突然來訪。之前與撒迦利亞說話的那個天使,不久前告訴馬利亞,她將要懷孕生一個孩子。現在馬利亞雖然和約瑟夫訂婚了,但是他們還沒有同房,她還是處女,她能懷孕的想法令人難以置信,當然有很多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馬利亞一定是做了不道德,不忠的事。馬利亞被天使告知,她將要生的孩子是聖靈“感孕”的結果,他是至高上帝的兒子,也是那位應許的君王。而伊莉莎白奇跡般地懷孕,便證明上帝會成就借天使所宣告的事,現在馬利亞急忙去拜訪她。

馬利亞可能是去尋求安慰或支持,也可能有人爭辯說,一旦她的懷孕被知道,就會受到一個不信的團體的威脅,他們會相信她不忠,而她想躲避這些人的指控。有人認為她是為了逃避父母的憤怒,而另一些人則持相反觀點,認為她父母為了保護她才送她來的。我們不知道她去的原因,但她一到,伊莉莎白就歡迎了她。當伊莉莎白一聽馬利亞問安,所懷的胎就在腹中跳動,這不是平常的胎動,而是表明更重要的事,伊莉莎白知道馬利亞在某種程度上是特別的,上帝對她有驚人的計畫。她也知道馬利亞懷孕了,雖然其肚子表面上看不出來,於是預言馬利亞是“我主的母親”。

天使曾告訴撒迦利亞,他和伊莉莎白的孩子將來要為主預備道路,但他能向伊莉莎白解釋這一切嗎?他現在是啞巴,雖然他會寫字,但要解釋天使所說的一切還是很困難。不過伊莉莎白認識到上帝已經對馬利亞說過話,對她將要生的兒子有一個計畫,也許伊莉莎白的孩子會成為這個計畫的一部分。馬利亞和伊莉莎白之間的交流很可能比這裡記錄的要多,馬利亞可能對伊莉莎白懷孕的事以及自己的盼望有疑問。她可能還問過她年邁的親戚如何應對別人的審視,以及約瑟夫和她家人的反應。馬利亞只不過是個孩子,可能還是個十幾歲的少女,伊莉莎白是一個老婦人,但她們共同經歷了上帝的神跡,在上帝對人類的救贖計畫中被聯繫在了一起。她們有很多話要說。

馬利亞開始唱這首讚美詩,裡面包含了她對自己國家歷史的理解,反映了哈拿的話,哈拿也經歷了上帝使她懷孕生下兒子撒母耳的奇跡。伊莉莎白聽了馬利亞的讚美,一定會對這個年輕女孩的謙卑、信心和力量感到驚訝,也可能會焦慮馬利亞在懷孕期間將如何度過。毫無疑問,她也會思考這兩個應許兒子的道路將如何交叉,他們將以何種方式分享上帝偉大的救贖計畫。

馬利亞在伊莉莎白那裡住了三個月,可能是在約翰出生前離開的。現在她已經有三個月的身孕,沒有辦法再隱瞞了,毫無疑問,她帶著擔心回到了家裡。

1.    你認為撒迦利亞能夠向伊莉莎白解釋一切,還是上帝親自啟示了一切?
2.    伊莉莎白作為一個年長正直的人會怎樣勸導馬利亞呢?
3.    你覺得伊莉莎白想過她兒子的未來嗎?她的希望是什麼?

 

 

5. 是時候了
路加福音 1:57-80

聖經以一貫的輕描淡寫宣言,伊利莎白Elizabeth的產期到了,她生下了一個兒子。儘管伊利莎白上了年紀,但她懷孕和分娩的過程都很順利,她的朋友和親戚聽說了這件事就都來慶祝。沒有註明她在生產期間是否有受到幫助,但大家都認為這次的出生是上帝仁慈的表現。這段時期,大家覺得這是奇蹟,因為伊莉莎白的年紀,除此沒有其他更能解釋的了。他們過來慶賀,沒有疑慮的為這家庭新生孩童而慶祝。撒迦利亞Zachariah仍然不能說話,只是一個沉默的旁觀者,通過他的手勢和姿態,大家知道他的感受。

猶太律法規定,男孩出生第八天必須接受割禮。這是他獻身於上帝和被以色列接納的標誌。所以在那一天,親戚們會來協助儀式。這個時刻通常是孩子被父母起名的時候,所以當取名時刻來到,大家認為男孩會跟著他的父親的名字叫撒迦利亞。儘管伊利莎白阻止了他們,告訴他們,要叫約翰John。看起來親戚們(不管他們是誰)都很強勢,因為他們跟伊利莎白爭論,她堅持,他們就越過伊利莎白去詢問撒迦利亞。他可能既聽不見,也不會說話,因為他們透過用手勢和他交流,而不是直接問他。當伊利莎白和親戚們爭論時,想知道發生什麼事的話,他可能一直站在那裡看著,現在他們則把他也包括進來了。當撒迦利亞明白了他被詢問的問題,他要求他們給他一塊可書寫的板子,他在上面寫下:「他的名字叫約翰。」這使周圍的人都很吃驚,但更大的震驚緊隨其後,他開始說話了!

撒迦利亞的第一句話是祝福上帝,但鄰居和親戚的反應是恐懼。發生了什麼,他們剛剛目睹了什麼?現在他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個老婦人在老年時生下一個孩子的奇蹟。他們從那個地方走出來,彼此交談著,毫無疑問,對任何願意聽的人談論著他們所看到的一切,想知道這個孩子的將來會如何。
撒迦利亞是新約中第二個被聖靈充滿的人,第一個是伊利莎白。在聖靈的影響下,撒迦利亞說出了一個關於彌賽亞Messiah來臨的預言。在新約的原文中,整個預言是一句話,我們的英語譯本增加了一些標點符號,使它更容易閱讀。一但他的話說完,他和伊利莎白都從聖經的紀錄中消失了。我們再沒有聽到過他們的消息。一些傳統認為,他們不久後就去世了,他們的兒子約翰被安置在愛色尼人Essenes的照顧下,愛色尼人是一群生活在沙漠中的虔誠猶太人,他們以收養兒童並以他們的方式訓練他們而聞名。沒有證據證明這一點,但約翰後來描述自己和愛色尼人的方式有相似之處。我們所知道的是,他在曠野中漸漸增長智慧和力量,直到他開始公開傳道。

1.  我們知道伊利莎白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他的名字叫約翰」然後她就從故事中消失了,為什麼呢?
2.  你認為伊利莎白知道她的兒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情緒狀態會是如何呢?
3.  伊利莎白不得不在沒有丈夫口語上支持的情況下應付她那些咄咄逼人的親戚,她會有什麼感覺?

 

 

  1. 同時,在加利利
    路加福音 1:26-38在伊麗莎白準備迎接神應許的兒子出生的同時,那曾對她丈夫說話的天使已經前往加利利。 他來到了一個名叫馬利亞的年輕女孩的家,在那裡他要傳遞一條讓她的世界天翻地覆的信息。 馬利亞當時已經跟當地一位名叫約瑟的木匠訂婚,但距離婚禮還有一段時間,所以他們不曾有任何親密關係。 根據馬利亞時代的習俗,準新娘的父母和她未來的丈夫簽訂正式協議,承諾未來的婚姻。 雙方會討論聘金或嫁妝多少,並確定結婚的日期。 與此同時,準新郎會去準備一所房子,在新婚之夜帶他的妻子入住;準新娘則繼續住在她父母家。 訂親或訂婚是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唯有因離婚或其中一方死亡才能終止。

    我不知道瑪麗是否習慣有天使來訪,但當天使降臨時她似乎並沒有感到特別驚訝,倒是對他所傳達的信息大為震驚。 首先,他宣布馬利亞蒙上帝恩寵,上帝與她同在。 這是什麼意思?祂在預備她去做什麼?,為什麼她會格外獲得神的眷顧?為什麼還要派天使來傳話? 馬利亞很可能只是一個青少年,也許才 14 歲。她或許已經懂事,但她從來沒有經歷過這種事。 我們被告知她試圖辨別這到底是什麼類型的信息,而她接下來聽到的是“不要害怕”,這可能對她而言沒有什麼幫助。 天使繼續強調她已經得到上帝的恩寵,她不僅要生下一個孩子,而且會稱他為耶穌,他將永遠統治世界!
     
    天使所說的大部分內容馬利亞可能都沒有聽進去,因為她努力試著理解背後的邏輯。用現代的表達方式,她基本上回覆天使說 “那根本不可能發生,我仍是處女。 約瑟和我還沒有發生性關係’。至於天使說她的兒子是偉大的,是至高神的兒子和永恆的統治者,她倒沒有評論,因為她有一些迫切的實際問題需要先解決。 天使以一種就事論事的方式回答她,“嗯,別擔心,因為聖靈會降臨,至高神的力量會罩著你,以防你仍然不信,你那年事已高,過了生育年齡的的表姐伊利莎白現在已經懷孕六個月了——就跟你說吧,在上帝沒有難成的事”。
     
    不管馬利亞是明白了還是仍處於驚嚇狀態,她的回答是:“那好吧,不管你說什麼,我都可以”。 當然,她不會那樣講話,她肯定恭敬得多,但天使並沒有留下來繼續回答所有疑問,他離開了她。 聖經僅用了一兩段話,輕輕帶過這樁在歷史上數一數二的重要事件。 也許有像其他人像我一樣想知道更多細節:馬利亞有什麼感覺?她焦慮、緊張、擔心嗎? 她該怎麼跟她的父母開口?怎麼跟約瑟解釋? 鄰居們會怎麼說,她要住在哪裡?她將如何應對? 為什麼是我? 這一切是真的,還是在做夢? 那個天使真的說我是國王的母親嗎?他是認真的嗎? 怎麼會這樣?
     
    馬利亞本是一個平凡的少女,沒有多少人生閱歷,她將如何回應自己所聽到的?接下來她會做什麼?
     

  1. 無論上帝要求你做什麼,都無法與祂給馬利亞的挑戰相提並論——當上帝挑戰你時,你會如何回應?
  1. 你認為馬利亞完全明白天使的話嗎?
  1. 馬利亞還很年輕,我們有時會認為孩子太小而無法接受挑戰去做一些非凡的事情嗎?

 

7. 他什麼時候被告知的?
馬太福音 118-21

這是聖經沒有給我們答案的問題之一——瑪利亞什麼時候告訴約瑟她懷孕了,或者他是否通過其他途徑發現了? 當天使向馬利亞宣布後,她就要去和她的表妹伊利莎白在一起,她和約瑟當時可能沒有太多聯繫,儘管他們知道他們將在未來的某個時候結婚。 她是在去看伊利莎白之前告訴他的,還是三個月後回來發現她懷孕的時候告訴他的?
 
在馬利亞去看以利沙伯之前,如果我們假設她是在天使去看她之後立刻懷孕的,她就沒有懷孕的物證 了。 作為一個年輕的女孩,馬利亞可能和其他女孩一樣有浪漫的想法和對未來的期待,即使她從來沒有和任何男人有 過親密關係,如果她告訴人們她懷孕了,如果沒有身體上的變化來支援她的說法,她會被 認為是在作夢,甚至更糟。 誰會相信她呢? 即使她沒有加上天使和她未來的兒子是神的兒子的部分。 馬利亞可能還在試圖理解這一切意味著什麼,更有可能是她自己保守著這個秘密。 除了路加告訴我們她匆忙離開之外,我們不知道她等了多久才去見伊莉莎白,也不知道她對 離開給出了什麼解釋。 她一到,伊莉莎白就認出她就是上帝兒子未來的母親。
 
當馬利亞回家時,她至少懷孕了三個月,可能有明顯的證據。 即使是女性穿著寬松的衣服,在這種封閉的生活環境下,她也不可能躲得過 家人。 她的家人會作何反應? 他們會相信她嗎? 他們會告訴約瑟什麼? 他們認為孩子是約瑟的嗎? 他們是否應該儘快提前結婚。 訂婚的夫婦在正式結婚前有親密關係是很正常的,任何孩子都被認為是合法的,但約瑟 知道馬利亞的孩子不是他的。
 
約瑟的第一反應就是要離婚。 他認為馬利亞不忠,但因為他是一個“正直的人”,他不願意公開羞辱馬利亞,但他也不想繼續這段婚姻。 所以約瑟決定以某種方式悄悄地或私下地和她離婚。 在涉及不忠的公開離婚中,丈夫會寫下並大聲朗讀離婚書,指出妻子的失敗,讓她感到羞恥。 當一對夫婦訂婚或訂婚時,這就是即將到來的婚姻將如何解散。 有一種說法是,約瑟根本不打算讀離婚書,只是和馬利亞的父母協商和解。 第二種觀點是,他們將以夫妻的身份生活,但婚姻永遠不會圓滿,共用一個家,但不共用一張婚床。 第一個建議是最有可能的。
 
在約瑟有機會把他的計劃付諸實施之前,就有一個天使來拜訪他,對他來說, 這是在一個夢裡。 天使把情況告訴約瑟,約瑟就信了,可見他不僅是個公義和仁慈的人,而且是個有大信心的人。 當他從夢中醒來時,他安排與馬利亞正式結婚,並娶她為妻。
 
1. 聽到天使的消息後,馬利亞心裡在想什麼?
2. 馬利亞的父母對她懷孕會有什麼反應?
3. 你如何看待約瑟夫的反應?

 

 

 

Mary

1. 到伯利恆去
路加福音 2:1-7

有時當我們在思考接下來的生活將會發生的事,或該如何決定未來去向,或我們應該做什麼時,上帝可能會通過聖經或身邊的人向我們啓示,而有些時候祂會直接改變環境,這也包括政治上決定,迫使我們不得不做出我們可能不願意做出的選擇。

當瑪利亞(Mary)與約瑟(Joseph)開始一起生活時,羅馬皇帝決定所有男性公民都需要回到他們出生的地方報名上冊(Census)。 對約瑟來說,意味著大約150 公里的路程從加利利到拿撒勒。 他帶上了瑪利亞,雖然他沒有這個必要。 路加將馬利亞描述為約瑟的“未婚夫”,而馬太則將約瑟確定為馬利亞的丈夫(馬太福音 1:19)。 路加可能是在強調他們的婚姻還沒有圓房,而馬太則是在指出至少在法律上他們已經是合法夫妻了。 約瑟選擇帶著瑪利亞踏上這段漫長而艱難的旅程,艱難的部分就是在懷孕期間遠離安全的家,無疑是焦慮的。 作為一個正直的猶太人,他應該聽過彌賽亞將出生在伯利恆的預言(彌迦書Micah 5:2),但他是否確信這個語言呢?如果不是政府的命令,他是否還會踩上這個旅程呢? 萊昂·莫里斯(Australian New Testament Scholar, Leon Morris)評論說:“我們或許應該反思,正是遙遠羅馬的皇帝下達的一個命令和拿撒勒的流言蜚語將瑪利亞帶到了伯利恆。
上帝把‘情節‘安排好,讓約瑟和瑪利亞必須前往伯利恆,并在哪裏生下耶穌。 毫無疑問,上帝大可以差派天使去告訴他們往伯利恆去,但祂沒這麽做。 上帝安排一個不敬虔的皇帝頒布命令,一個會讓猶太公民至少會感到不便的命令,一個人民會抱怨但卻被迫服從的命令。 約瑟把馬利亞帶在身邊,使她遠離家鄉的那些充滿批評和謠言散佈的人,而且,也許他沒有完全意識到,他正在一步步地應驗先知彌迦的預言。
我們有時會認爲馬利亞和約瑟在她預產期時到達拿撒勒。 但情況可能並非如此,他們可能更早就開始他們的旅程,而這旅程需要至少一周時間,而馬利亞就在這旅途中漸漸進入懷孕的最後階段。 一些學者認為旅程只有四天,但正如妮可·德普魯 (Nicole De Prue) 所寫:“根據我的經驗,大多數聖經學者都是男性,我認為他們並不真正理解一個懷孕後期的孕婦旅行中的挑戰和真正的情況。 除了花在路程的時間,應該還有一些實際身體上的需求,例如食物和廁所休息時間,德普魯繼續說道,“四天的旅程 [會表明] 約瑟對馬利亞不夠貼心。 因爲實在沒有著急的必要。 我想約瑟會看在馬利亞的份上而放慢腳步。 他應該會優先考慮她的健康和安全。”
他們大可能不會是路上唯一的旅行者,有許多公民都必須返回他們的出生地點,照理來説,他們會從不同方向前來,而朝著同個方向前進。 這給馬利亞和約瑟帶來了額外的問題,就是當他們到達鎮上時,鎮上都擠滿了人,旅館都滿了而沒有房間給他們住。可想而知,當時的他們因路途遙遠的各種疲倦、焦慮、情緒化、還有因後期懷孕而帶來的不便以及因約瑟夫在外而必須獨自一人的孤單,馬利亞如今甚至沒有地方可以躺下休息,好為她年輕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做準備。

1. 你是否有時錯過環境的改變,而同時錯過了發現神的計劃在你生命所起的作用?
2. 你是否有經歷過一些決定,是上帝强迫的,而且是需要做你不開心的事情?
3. 你能想像馬利亞離開家前往伯利恆時所經歷的情緒及身體上的壓力嗎?

 

 

2. 牧羊人和天使
 
路加福音2:6-21
 
福音書的作者非常簡短地講述了上帝之子耶穌的誕生。馬太沒有提及,而路加寫道:“他們在那裡的時候,她的產期到了。她就生了頭胎的兒子”。他確實補充了一點細節,說瑪利亞用一種叫做襁褓的軟布緊緊地包裹著她的孩子,這是一件完全尋常的事情。不過與往常不同的是,因為客店裡沒有地方,所以她把祂放在了動物的飼料槽裡。
 
關於耶穌誕生的地方已經有很多討論和爭論。大多學術家的印像是馬廄,並且經常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出現。有人堅持認為這是一個有時用來飼養動物的洞穴。另一種觀點認為,這是一間附屬於旅店的房間,可以從那裡進入。一些學者聲稱翻譯成“Inn”的詞不正確,應該說“lodginghouse”。這是一棟兩層的大旅店,上層是客人睡覺的地方,下層是活動的地方,從那裡可以進入外面的馬厩。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約瑟幾乎肯定會嘗試去親屬家寄宿,畢竟那是他的故鄉,但因為到處都是人,他們只好睡在樓下。從他們所在的地方可以接近馬槽。歸根結底,所有這些都是猜測和受啟發的推斷。我們所知道的是,他們沒有找到他們要找的地方,而且他們剛出生的孩子唯一的地方是動物的飼料槽,這是君王最謙卑的開始。
 
我們沒有被告知耶穌出生的時間,這與當今大多數嬰兒的出生情況截然不同。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希望得到嬰兒的大小、體重、出生時間和姓名的報告,我們可能會詢問母親的感受。瑪利亞和她的兒子並非如此。那天晚些時候,一位天使拜訪了一群看守羊群的牧羊人。可以理解,天使的出現讓牧羊人懼怕了,儘管被告知不要懼怕,但當其他人出現時,情況並沒有改善,可他們都讚美上帝!但當牧羊人平靜下來能理解被告知的話時,天使給了他們指示和一些明確的方向。那天早些時候,在附近的伯利恆鎮,一個嬰孩出生了,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嬰孩,這是一位救主,祂就是主基督。言下之意是他們應該去看祂,因為那天伯利恆很可能會有不止一個孩子出生,天使說嬰孩不僅會被包在襁褓中,這很正常,但他們尋找的是臥在馬槽裡的動物的食槽,這當然是不尋常的。
 
當天使報告了他們的信息後,他們離開了牧羊人。毫無疑問,他們需要嘗試理解他們所聽到的內容,但一旦他們做出決定,他們就會匆匆趕往伯利恆,去尋求天使的信息。在找到孩子睡在馬槽裡的那對夫婦時,他們找到了瑪利亞和約瑟,正如天使所描述的那樣。他們興奮地告訴所有聚集在那裡的人,顯然那裏聚集了一群人,他們被告知的事情,聽到的人都感到詫異。他們是否相信這個信息,如果牧羊人一直在做夢,他們所說的可能嗎?至於瑪利亞,她知道,她以前見過天使,約瑟也是,所以當她有時間和空間時,她把這一切成就的事存在心裏。
 
我們最後聽到的牧羊人離開馬槽回到他們的羊群,以確保他們告訴每個人他們遇到的他們所聽見和看見的。他們來看望嬰孩,離開時榮耀讚美上帝。
 
1. 為什麼我們要大談聖誕故事,而聖經的記載卻如此簡短?
 
2. 耶穌的降生很卑微,沒有過分裝飾,沒有儀式,這和我們記念的有什麼不同?
 
3. 牧羊人看到嬰孩的反應是奢侈的敬拜,你對聖誕節的回應是什麼?

 

 

3. 獻給上帝的
路加福音2:21-38

猶太律法要求為新生男孩舉行兩個特定的儀式:第一個是割禮,這是為了表明孩子是亞伯拉罕後裔,也代表上帝家族的一部分,那時父母通常才為自己的孩子起名字;第二個是在殿裏獻上祭物。這兩個儀式都代表了對上帝的奉獻,割禮在男嬰出生8天時進行,奉獻在40天後。在這段時間裏,母親是被認為是不潔凈的,如果生的是女孩,她就要等80天,此後才行奉獻禮。
瑪麗和約瑟夫是忠誠的猶太人,不僅因為他們出生在這個國家,還因為他們致力於遵循上帝的律法。有許多人生來就是猶太人,但在他們卻不遵守上帝的律法。今天也是如此,有許多人去教堂或生活在一些人所說的「基督教國家」,但他們對神的律法或者活出一個屬靈的生命不屑一顧。對馬利亞和約瑟來說,遵守神的習俗和律法並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支撐他們信心的東西。
八天以後,耶穌受了割禮,按照天使的吩咐,給祂起名叫耶穌。在希伯來語中,耶穌的名字是約書亞,意思是「耶和華拯救」,這表明了祂被派遣的目的,祂的堂兄約翰被派遣來準備道路。馬利亞和約瑟已經知道他們兒子的名字,只是在行割禮的時候,眾人知道了。他們仍然不知道他們的未來會怎樣,也不知道他們被托付的兒子會怎樣,當他們把兒子交給祭司接受割禮的時候,這些想法可能充滿了他們的腦海。
時間到了,約瑟和馬利亞來到聖殿,要為他們的兒子獻上感恩的祭品。當時,如果頭生的兒子被獻給上帝,父母有機會通過獻上正確的供物來贖回他。如果他們不這樣做,他們的兒子要麼留在聖殿裏,要麼承諾終身服務。對於那些沒有財力在聖殿裏獻上規定的供物(即「一只一歲的羊羔作燔祭,一只鴿子或斑鳩作贖罪祭」,利未記12章)的人,有一個特別的規定;如果他們真的很窮,他們被允許獻上兩只斑鳩或兩只鴿子,一只作燔祭,另一只作贖罪祭,這被稱為「窮人的供物」,這就是瑪麗和約瑟夫所獻的。
贖回頭生兒子的費用相當於頭生羊羔的價值,沒有記錄顯示約瑟夫和瑪麗獻上了這麼多。如果父母特別窮,祭司有能力降低救贖價格,這對夫婦很可能就是這樣,瑪麗和約瑟夫完全遵守了律法的要求。
他們無法承擔要求的祭品,可能他們中的一個或兩個都沒有雄厚的家底。然而,他們做了法律允許的事情,履行了他們的責任。他們都肩負著一個不為人知的信息,當他們為彌賽亞的到來做準備是,他們的新家庭也將會迎來天翻地覆的改變。

1.       耶穌出生在卑微的環境中,但神並沒有改變他們的處境,而是改變了對他們的要求,你怎麼看?
2.       若是想成為一個真正的猶太人,光靠血緣是不夠的,這和一個人去教堂就認為自己是基督徒有什麼區別呢?
3.       我們不需要遵守律法來獲得救恩,但律法的存在是為了堅固我們的信心——你覺得神的命令是負擔還是益處?

 

 

4. 希望實現

路加福音2:25 -38

馬利亞和約瑟去聖殿的那天,還有兩位重要人物也在場。一個是名叫亞拿的女先知,她是一個寡婦,每天都忠誠地去聖殿。亞拿今年84歲了,她天天在聖殿裡禁食禱告,希望能看到那位要來把以色列人從被擄中救贖出來的彌賽亞。就在馬利亞和約瑟把耶穌交給祭司的時候,她正在那裡敬拜上帝。

另一位重要人物是一個名叫西蒙的老人。與亞拿不同的是,他並不總在聖殿裡,但在馬利亞和約瑟在那裡的當天,聖靈引導他去了。路加福音把西緬描述成一個正直虔誠的人,他得到了聖靈的啟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見主所立的基督。“基督”來自希臘語,意思是“受膏者”,在希伯來語中是“彌賽亞”。我們不知道聖靈是如何向西緬啟示的,可能是在一個夢中,或者是天使的來訪,或者是其他方式,但西緬對此深信不疑,所以他在信心和盼望中等待。

西緬從馬利亞懷裡接過耶穌,為他禱告祝福。現在西緬心滿意足了,知道神的應許已經成就,他可以安然離世了。救主在這裡,就是那黑暗中的大光,以色列的榮耀,賜給外邦人的啟示。雖然天使已經分別告訴了每個人,他們的兒子是誰,牧羊人也證實了這一點,但是現在這個上了年紀的陌生人也說同樣的話,可想而知,約瑟和馬利亞會對此感到何等的驚訝。然後西緬對馬利亞說,這一點不尋常,因為通常是對丈夫說話,但西緬對馬利亞說了幾句話,可能並沒有給她帶來安慰。根據西緬的話,耶穌被立,不僅要作外邦人的光,而且要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他會被人反對。馬利亞的心會被刺透,換句話說,她會經歷巨大的悲痛。

毫無疑問,馬利亞和約瑟受到了祝福的鼓舞,但當他們準備離開聖殿的時候,他們的喜悅卻被這最後的資訊澆滅了。這些資訊意味著什麼呢?他們明白關於彌賽亞的預言,彌賽亞要來,現在他們已經被告知很多次,彌賽亞已經出生,並被託付給他們。他們是一對貧窮的夫婦,沒有資源,沒有支持,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第一次為人父母,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即使他們有家人和朋友、有訓練有素的醫務人員和教育工作者幫助,並且有經濟能力獲得他們所需的服務,這也是一次未知的冒險。有快樂,但也有焦慮——我是否會做正確的事情,如果出了問題怎麼辦,我去哪裡尋求幫助?對馬利亞和約瑟來說,他們不僅是第一次為人父母,他們的兒子是彌賽亞!他們會怎麼做,他們該怎麼做?

盧克強調說,故事中的四個主要人物都是老年人。以利沙伯,撒迦利亞,西緬,亞拿。這四個公義、忠心、但在其他方面都是不知名的人,他們帶著信心耐心等候神的應許實現。他們現在從畫面中消失了,年輕的馬利亞和嬰孩耶穌走到了舞臺中央。舊的被帶走,新的已來到。隨著世界之光的到來,希望得以實現。

1.    亞拿和西緬忠實地等候神的應許實現,他們沒有放棄。等待有多難?

2.    上帝信任馬利亞和約瑟成為耶穌的父母,如果你是父母,祂也信任你成為你孩子父母。你如何處理這種特權和責任?

3.    當你意識到已經完成了自己本分,是時候該離開了,這有多難?

 

 

5. 強大的訪者
馬太福音 2:1-6

聖殿事件發生後,約瑟Joseph和馬利亞Mary把耶穌帶回伯利恆的家,路加Luke對他們接下來的生活保持沉默。顯然,他們已經安頓好他們家,並專注於建立他們的家庭生活 。它可能是一個家庭成員的房子,也可能是他們借來或租來的房子,但當他們在那裡時,他們接待了一個重要的代表團。
當我們看到耶穌誕生場景的照片,尤其是聖誕卡上的照片時,我們經常看到三個神祕的人和他們一起。他們可能被稱為三位智者the three wise men或東方三博士the magi,我們被告知,他們是由一顆星星指引,從東方來到耶穌出生的地方。雖然他們從東方旅行而來,但他們沒有參與耶穌的誕生,他們也可能不只三個。馬太講述了從東方來的智者的故事,但他沒有說他們有多少人。這些都是重要的,他們是有權勢的人物,但不被認定是國王們。東方三博士是波斯Persia的一個祭司階層,他們可能扮演著祭司的角色,甚至是國王的顧問。智者wise men這個詞指的是一個範圍廣泛的人,他們工作包括占星術、解夢、研究神聖著作、追求智慧和魔法。他們不太可能獨自旅行,但會有僕人和助手陪同,可能還有一支小軍隊保護著他們免受攻擊。他們為這個嬰兒帶來了禮物,他們相信這個嬰兒將成為猶大人的國王。
第一個阻擋是希律王King Herod,他看到他們很不高興。他拼命地想要保住自己的政治權力,現在這些訪客來了,宣稱他們是被引導著去尋找猶太人的王,那個希律宣稱自己就是的頭銜。有一次,他和自己顧問諮詢過,聽說耶穌在伯利恆Bethlehem出生,他就派人到伯利恆去,並吩咐他們找到耶穌就回來告訴他。希律假裝要敬拜這個新生的王,但實際上他要殺害他。他們繼續著旅程,當他們接近伯利恆時,那顆先前出現過的星星停在了這家人住的房子上面,它被描述為一所房子,但沒有透露其他細節。也有可能是在耶穌出生兩年之後。
智者們把他們的黃金、乳香和沒藥作為禮物送給耶穌,但毫無疑問,這些禮物都交給了耶穌的父母。他們沒有回到希律那裡,而是在夢中被警告走另一條路,於是他們就回家去了。智者告訴希律說,他們已經去敬拜那位猶太人的王,當他們看到馬利亞和約瑟伴著他,然後他們這樣走了,離開了。沒有任何關於可能說過的其他事情,或是他們是否共進了一餐飯或是待在那裡了幾天。他們完成了他們來這裡要做的事,然後就離開了。這是一段漫長而昂貴的旅程,充滿了風險,但這些人和他們的同伴依舊成行,只是為了有機會在耶穌的腳下敬拜。儘管路加覺得沒有必要評論,馬太福音卻缺少細節,其他的聖經作者也沒有提到過,但這足夠重要,足以被包括在聖經中。我們可以無止盡地推測這些人是誰,在哪裡,他們抵達的時候耶穌多大了,他們有多少人,約瑟一家人住在哪裡,但我們沒有這些問題的答案。智者們沒有推測,他們前來敬拜,這就是他們所做的。
我們不知道馬利亞和約瑟是如何收下這些強大的禮物,他們是否為他們的家感到尷尬,焦慮,不安?他們對這些昂貴的禮物有什麼反應,他們會怎麼運用這些禮物?毫無疑問,像馬利亞經歷過的其他事件一樣,她把這件事珍藏在心裡,以便在日後的歲月裡回憶。

1.  智者們前去敬拜耶穌,他們沒有其他的計畫。當你去做禮拜的時候,你在想什麼?
2.  知道所有被隱藏起來的細節,這對我們重要嗎?
3.  為了敬拜上帝,你準備好要做那些努力?

 

 

6.警告和逃生
馬太福音 2:13-18

博士和他們的旅伴在回家的路上離開伯利恆後,約瑟做了一個夢。一位天使,可能是以前拜訪過他的那位,給他帶來了警告。希律王要找耶穌並且殺他,全家危在旦夕,他們必須逃往埃及,並留在那裡,直到被通知才能返回。
大約在同一時間,希律意識到自己被博士們騙了,於是憤怒地下令殺死伯利恆和周邊地區的所有男童。通過這種方式,他認為他可以應對對他統治的威脅。似乎約瑟很可能在希律王做出非同尋常的決定之前就得到了警告,但沒有什麼事能瞞過上帝。約瑟立即回應天使的警告,帶著馬利亞和孩子啟程前往埃及,行程約150公里。埃及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主要道路將其與猶太相連,因此這兩個地區之間的交通是很常見的。埃及有一個龐大的猶太社區,約瑟和瑪麗會在那裡找到避難所。埃及科普特基督教會(Coptic Christian church)有一個傳統說法,耶穌和他的家人在埃及拜訪了多達25個地方,並在他們逗留期間旅行了兩年或更長時間。
當耶穌不再是嬰兒,這對這個家庭來說是個壓力。他們可能用博士的禮物來養活自己,但他們並不富有。希律決心要殺死耶穌,認識他們的路人可能會向希律報告他們的行踪,以期獲得獎賞。我們沒有被告知這個家庭住在埃及的什麼地方,只知道他們去的原因以及他們何時返回家園。傳說表明他們離開埃及的家兩年,住在離開羅幾英里的馬塔雷亞(Matareya)。在這裡,馬利亞在炎熱的白天倚靠在這棵無花果樹或棕櫚樹上之後,水奇蹟般地從這棵樹附近的泉水中湧出。
希律的計劃落空了,不久他就死了,天使回來告訴約瑟他可以回家了。於是一家人又一次踏上了長途跋涉,這次是回家。約瑟在路上聽說希律的一個兒子代替了他,他和他父親一樣殘忍,被所有猶太人憎恨。約瑟害怕回到伯利恆,他的恐懼在夢中得到證實,所以他回到了故事開始的地方,即拿撒勒。拿撒勒名聲不好,不被認為是理想的居住地,以至於後來耶穌被一個問題嘲笑:“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東西嗎?” (約翰福音 1:46)。約瑟和馬利亞可能打算在伯利恆定居或尋找其他地方居住,但上帝的計劃是讓他們返回拿撒勒。
上帝的計劃似乎從來都不是直截了當的,即使是涉及到祂的兒子。情勢被安排使得馬利亞和約瑟前往伯利恆,這應驗了彌迦的預言。安娜和西緬在對的時機出現在聖殿裡,然後因為博士使希律王大為驚恐,他計劃殺死耶穌,這意味著埃及之旅的展開。他們沒有返回伯利恆,而是去了他們故事開始的地方拿撒勒。上帝對你的計劃可能也不是直截了當的,你現在所在的地方可能不是你想像的地方。上帝對你的旨意會實現,一路上不會沒有起伏、彎路和障礙,但當你相信祂的帶領時,祂會完成祂為你計劃的工作。

1. 上帝帶領馬利亞和約瑟的方式還能更明顯嗎?
2. 你是否嘗試為你和你的家人計劃未來,並在計劃被搞砸時感到沮喪?
3. 神用什麼來引導你?

 

 

7. 他們失去耶穌的那一天!
路加福音239-52
約瑟和瑪利亞帶著他們的兒子耶穌在拿撒勒安頓下來,按照猶太律法的要求,他們每年都要去耶路撒冷慶祝逾越 節。 父母通常會帶著孩子,尤其是兒子,當他們接近13歲生日時,他們將被期望熟悉聖殿和它的所有服 務。 第二年,兒子將被允許成年,並被期望參與逾越節的所有方面。 所以,我們讀到耶穌12歲時和父母一起去了。
 
這是唯一一次提到耶穌的童年,標志著他和他父母之間關係的轉捩點。 這個家庭和其他家庭一起前往耶路撒冷,他們將一起旅行,以尋求安全和陪伴,這是一段很長的路,需要幾天的 時間。 逾越節以7天的除酵節開始。 宴會一結束,瑪利亞和約瑟就和其他旅行者一起回家了。 很可能他們是分開旅行的,男人結伴跟著女人。
 
在那天結束的時候,他們意識到耶穌沒有和他們在一起! 也許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和其他人在一起,或者和其他家庭或孩子一起旅行。 不管怎樣,他不在那裡,於是搜尋開始了。 意識到你的孩子沒有和你在一起,或者不在你期望他或她在的地方,會立即引起焦慮,即使只是很短的一段時間。 人們會相互指責,推卸責任,情緒激動。 孩子的父母在營地里找了一遍也沒有找到,第二天就返回耶路撒冷,走了一天的路。 當他們最終找到他時,他正在殿裏,坐在老師們中間, 邊聽邊問。 想像一下,這種解脫可能會導致情緒、沮喪甚至憤怒的爆發。 瑪利亞問:“你怎麼能這樣對我們,我和你爸爸到處找你,我們都快擔心瘋 了。 “這些話並不完全是路加福音所記載的,但我認為這可能反映了馬利亞 和約瑟的感受。
耶穌的回答乍一看似乎很粗魯:“你為什麼找我,難道你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家裡嗎 ?” 這是耶穌第一次被記載的話,他聲稱上帝是他的父親,而不是約瑟。 馬利亞和約瑟都知道,但這對約瑟來說仍然是一個打擊。 事情發生了變化,是的,約瑟是上帝的理想人選,可以把耶穌帶到成年的邊緣 ,但現在他的忠誠改變了,他必須為他父親的事而努力。 耶穌還是個孩子,也許他回答瑪利亞的問題是天真的 ;  為什麼她沒有意識到這是他需要去的地方? 他甚至認為他們還在耶路撒冷,不可能離開他。 聖經確實為我們回答了這些問題,但確實指出馬 利亞和約瑟還不明白他的意思。
 
全家回到拿撒勒,耶穌順服他父母的管教,而他母親繼續思想所發生的事和所說的話。 “你要如何撫養一個你認為是彌賽亞的兒子?” 這已經夠難的了。 她怎能明白自己是在養育神的兒子呢? 一個男孩,當他稱呼上帝為他的父親時,他是真心的嗎? 瑪利亞無法接受這一切。 也許如果她這樣做了,她就會被自我意識完全麻痹。 但她珍惜這些時刻並在心裡思考“(威爾遜)。 與此同時,耶穌的身體、精神和社會都在成長,直到他准備好開始他所要的事工。
 
1.         如果你找不到你的兒子,你會作何反應?
2.         你認為耶穌的回答很嚴厲嗎?
3.         即使耶穌知道他是神的兒子,他還是順服了馬利亞和約瑟—— 當你知道你比他們有更好的憑據時,你會發現很難順服別人的指令 嗎?

 

 

 

Mary

2.母親的憂慮
馬可福音 3:21, 31-35

在馬利亞和她的家人按照他們每年的習俗去耶路撒冷過逾越節之後,耶穌離開家開始祂的事工。祂大約28歲,無疑已經離家很多次,可能是很長一段時間,但現在祂要正式離開了。馬利亞和約瑟在耶穌出生後還有其他孩子,儘管一些教會的傳統堅持認為馬利亞在她去世之前一直是處女,如果有弟兄姐妹,他們來自約瑟之前的婚姻。聖經中沒有關於約瑟早先婚姻的記錄,沒有任何內容與他和馬利亞婚姻中的親密關相矛盾,馬太福音 1:25 支持這一觀點。據說耶穌在聖經中有四五個弟兄和多個姐妹(馬太福音 13:55-56;約翰福音 2:12;使徒行傳 1:14)。並給出了祂弟兄的名字,雅各(加拉太書 1:19)、猶大(雅各的兄弟,猶大書 1:1)、約瑟和西門。到耶穌開始祂的事工時,這些弟兄姐妹可能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並且會給馬利亞足夠的時間讓她有事可做。

我們接下來在馬可福音中聽到馬利亞(這個故事也出現在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當時家人聽說祂忙於傳道和教導,甚至沒有停下來吃飯。我們已經看到馬利亞對別人很關心,她和家人去找祂。他們為祂好,想把祂帶走,因為他們以為祂癲狂了(第 21 節)。雖然他們的嘗試沒有成功,但耶穌繼續傳道和教導人群,但現在他們控訴祂被別西卜附著。祂終於退回到他住的屋子裡,繼續說話,可能是從屋子的前廊。人群已經跟著把祂包圍起來,當馬利亞和家人到達時,他們無法靠近祂,所以他們大聲喊叫。

耶穌可能沒有聽到祂母親的呼喚,但人群中有人聽到了,並對祂說:“你母親和你弟兄在外邊找你。”不確定他們要祂做什麼,祂被人群包圍著,可能無法接近他們,但祂也沒有嘗試。相反,祂回答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就四面觀看那周圍坐著的人,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 馬利亞出於對兒子的深切關心而來,現在她被拒之門外,她作為母親被拒絕了。她的情緒沒有被記錄下來,但她一定受到了傷害。她的兒子怎麼可以這樣對她,祂是什麼意思?在耶穌傳道期間,儘管馬利亞無疑會隨時了解情況,並且可能不時加入會眾,她有一段時間沒有再次出現。

當任何父母感到自己被孩子拒絕時,都會很痛苦,如果他們覺得自己已被另一個人取代,情況可能會更糟。在此之前的很多年,約瑟也面臨著同樣的情緒,當耶穌在聖殿中被發現後告訴約瑟,祂必須在祂父的家裡,而那個父親卻不是約瑟。現在馬利亞被告知,在遵行上帝旨意的人群中,她並不比任何人更重要,祂的弟兄們也不例外。這似乎令人難以置信的苛刻和輕率,很可能耶穌是在向祂的聽眾表明,就上帝的國而言,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與宗教領袖沒有關係,甚至與像馬利亞和祂的弟兄姐妹一樣是上帝的兒子。馬利亞就像你我一樣是人,她會被耶穌的話傷害,我們不知道她後來是否能夠與耶穌談論這些話或這些話的表達方式,但上帝醫治了她的傷口讓她回想起了西緬的話,像一把劍刺穿她的靈魂。也許現在她開始明白成為彌賽亞的母親意味著什麼。

1. 如果你認為自己作為父母被拒絕了,你會有什麼感覺?
2、你覺得你父母有沒有覺得你排斥過他們?
3. 家庭問題是否曾阻礙你與神的旨意?你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1. ……母親站在那裏哭泣」
    約翰福音19:25-27雖然毫無疑問,耶穌在整個傳道過程中都與他的母親和家人保持著家人關系,可是在馬可福音第3章中的故事有提到祂的母親後,瑪利亞直到祂死的那天才再次出現。在福音書作者中,只有約翰提到了她的存在。對瑪麗來說,這一定是一段極度悲痛的時期。她的奇妙的兒子,托付給了她,卻遭到了殘酷的折磨,並被釘在十字架上死去。
    在祂最後的日子裏,祂被最親密的朋友公開羞辱與背叛;現在瑪麗亞和她的妹妹、兩個朋友以及門徒約翰站在一起,士兵們爭論誰能搶到祂的衣服,而另一邊耶穌卻被痛苦地掛在十字架上。我們無法想象瑪麗亞會有多痛苦,她是一個有信仰和勇氣的女人,但她也是一個愛自己兒子的母親。
    還有一些跟隨耶穌的人在遠處觀看,但這一小群人站得很近,能聽到耶穌最後的話。在祂宣布自己已經完成了祂要做的事情之前,甚至在祂自己極度痛苦的時候,祂看到了祂的母親。看著她,就對母親說:「婦人,看啊,他是你的兒子。」 然後對門徒說:「看啊,她是你的母親。」
    在14世紀,一首名為Stabat Mater的拉丁贊美詩被寫出來了,意思是「站立的母親」。它是基於西緬的預言,劍將刺穿耶穌的母親瑪麗的心臟(路加福音2:35),它由19個行段組成,其中第一個是:「在十字架旁,她守在耶穌邊上,悲傷的母親站著哭泣,直到最後」。這句話也經常在復活節的時候被引用,這一節反映了瑪麗的忠誠,但也反映了她的悲傷。
    這是一位特別的母親,總是知道但是不完全理解她的兒子是上帝恩賜的一位母親;知道耶穌的到來指向了上帝的王國,但也記住了天使、牧羊人、安娜和西緬以及智者的話,但還沒有為這一刻做好準備的一位母親。
    瑪麗亞可能不明白祂死後三天會復活,也不明白被死亡的淒涼吞噬的希望會在生命的勝利中實現,她站在那裏哭泣。耶穌的最後一件事是把祂的母親托付給約翰,約翰是祂生命中最親近的門徒。當瑪麗亞和耶穌的家人在家裏休息的時候,祂可能也和他們一起吃飯、聊天、歡笑。
    這是一個耶穌信任的人,他站在十字架旁邊,而其他人不是在遠處就是跑開了。他曾經和耶穌一起站在變容山上,一起在花園裏祈禱,一起釣魚,一起吃飯,現在和瑪麗亞站在一起,安慰她,擁抱她的悲傷,而他毫無疑問地擦去了自己的眼淚。
    上帝選擇了瑪麗做耶穌的母親,祂知道她要付出什麼代價,祂也知道在祂可以選擇的所有女人中,她是最合適的那個。耶穌現在把她托付給約翰,因為他知道她得到了最好的照顧。
  1. 在任何情況下失去一個孩子都會帶來難以想象的悲痛,你能想象瑪麗的痛苦嗎?
  2. 死亡的痛苦可能會因復活的承諾而減輕,至少在很小的程度上,瑪麗沒有這樣的希望,她該去哪裏找安慰呢?

東方教會不太關註馬瑪麗亞的悲傷或角色,也許是因為一些其他教派做的過火,你認為這是為什麼?

 

 

  1. Always faithful
    Acts 1:12-14The days following the crucifixion of Jesus were full of drama and Mary’s emotions must have gone through extreme ups and downs. The women who had watched on while Jesus was crucified were the first to see the empty tomb and hear the angel tell them that Jesus was risen. They rushed to tell the disciples and we know that John had taken Mary into his home, so she may have been with them. Even if she wasn’t she would have been among the first to hear. The disciples were still full of doubt and Jesus appeared to them a number of times before they were convinced. For 40 days Jesus visited with them, sharing meals teaching them and performing miracles before he gathered the disciples on a mountain he had directed them to and told them that was going to return to his father in heaven and that they should wait in Jerusalem for the holy Spirit to come. Even at that time not all that heard him believed, some still doubted.

    On the day of the crucifixion Mary was devastated and overwhelmed with grief, the next day was one of uncertainty and sorrow as she dealt with the death of her son. On Sunday though there was fresh hope – he had been seen; he was alive! Did she understand? Was Jesus here to stay? Mary may have had contact with Jesus during the 40 days he spent with the disciples but if she did it is not recorded. Now as she possibly stood with the others on the mountainside he heard him say that he was leaving and all that she could do was wait. For what? What did it mean, what were they to do? The disciples asked Jesus what was to happen, but he just told them that the Holy Spirit was coming and they had to tell everyone what they had seen, he wouldn’t tell them any more and suddenly Jesus vanished into a cloud. As everyone stood and stared after Jesus two angels arrived and asked them why they were staring into heaven, Jesus would come back just like he said he would, in the meantime they were to wait as he had told them.

    The faithful but confused band of followers travelled together until they reached Jerusalem and once there they entered the upper room of a house in which they were staying and devoted themselves to do what Jesus had said, wait and pray. Among those that were in that room was Mary the mother of Jesus. The last weeks had been traumatic for all of them, but possibly for Mary most of all. She had witnessed the arrest and torture of her son and his ultimate cruel execution, hear of his betrayal by one of his closest disciples, Judas, and the strong, courageous Peter deny that he even knew him. Then his body disappeared only for him to come back to life. He stayed for a while and then disappeared again telling them just to wait for the Holy Spirit. The Jews had executed Jesus and the disciples were afraid that they may be next so they stayed out of sight waiting and praying and hoping.

    Many of us are familiar with the story and we know how it ends. We knew that Jesus was not defeated by death and would rise again. We also knew that when he ascended to his father he would send the Holy Spirit on the day of Pentecost to live in all those that accepted by faith the things that Jesus had done for them. But the disciples didn’t know that, neither did Mary, they were confused but in faith and obedience they devoted themselves to prayer. We hear no more of Mary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stories and legends written about her. One of those is that she lived in Ephesus with John who had become the leader or Bishop of that city and died there.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that in then bible or in historical accounts though, so while it may be true, we don’t know. The last we know of Mary is that she was faithfully and hopefully waiting in prayer for the coming Holy Spirit and the return of her son.

  1. How hard is it to wait when the future is uncertain?
  2. Do you think that Mary and Jesus would have met after his resurrection?
  3. Mary is never mentioned as being a leader or prominent figure in the church, why do you think that is?

 

  1. 其他的馬利亞
    路加福音 8:1-3福音書中有四個女人叫馬利亞Mary。除了有耶穌的母親馬利亞,還有伯大尼Bethany的馬利亞,她是馬大Martha和拉撒路Lazarus的姊妹(路加福音10:38-41,約翰福音11-12:3)。雅各James的母親馬利亞也是革流巴Cleopas的妻子。約翰馬可John Mark的母親馬利亞在使徒行傳12:12中提到。然後是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除了耶穌的母親,她在福音書中被提到最多次。
    這位馬利亞很神秘,甚至連她的名字都是。抹大拉Magdalene可能意味著她來自附近一個叫做“抹大拉” Magdala的地方,或者它可能是一個暱稱,意思是塔或是力量,這是抹大拉Magdala的英文翻譯。一些作家甚至認為它與編織頭髮或美髮有關。當她出現在路加福音中,她被認作是一個已經從七個鬼中解脫出來的女人,現在是耶穌的追隨者。她和文中提到的其他女士都被認為是靠自己的能力供養耶穌和門徒們。她沒有跟任何男性角色有聯結,這是不尋常的,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她是一個未婚及富有的女性。她也可能是一個寡婦,儘管有些人認為她是路加福音第七章中“有罪的”女人,有時也被稱為妓女。這是一項由教宗額我略Pope Gregory在公元591年發展出的傳統,在聖經中沒有其他證實,事實上,路加福音第七章中的女人也從來沒有被稱作妓女。
    跟隨耶穌的不僅是男性的門徒,還有一大群女性。這並不是說他們都離開自己的家,成群結隊地跟隨他,就像一群旅行的暴民,而是說他們聽從他的教導,盡他們所能地支持他,並互相鼓勵。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個著名的門徒,她從加利利Galilee跟隨耶穌至耶路撒冷Jerusalem。在有名字的女門徒中,她總是排在第一位,在所有四部福音書中耶穌受難時都提到她。傳統上,男門徒由彼得Peter帶領,女門徒由抹大拉的馬利亞帶領。她被認為是耶穌的堅強領袖和支持者,這使她獲得了“塔”的綽號,她在他的事工期間的關鍵時刻一直存在。馬利亞(或米利暗Miriam)是當時最常見的猶太名字,用來暱稱來區別同名的人也很常見。
    我們最了解她的可能是她是星期日早晨第一個去墓地的人,也是第一個耶穌復活後見到他的人。在她發現墓是空的之後,她跑去告訴門徒們,他們起初不相信她。彼得和約翰跑到墓地去,約翰往裡面看,彼得也進去墓裡。他們仍然不明白就離開去告訴其他人他們所看到的。馬利亞留下來了,哭著。有兩個天使出現並問她為什麼哭泣,她回答說:「有人把我的主搬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哪裡。」(約翰福音20:13)。然後她轉過身,看見了耶穌,卻不認識他。耶穌說:「妳找誰?」(第15節)。直到耶穌叫了馬利亞的名字,馬利亞才認出耶穌來,然後耶穌告訴她去告訴門徒們她所看見的,所以她就成了第一個傳達這個好消息給剛才在墓前的那群人的傳達者。被派遣去傳達訊息或使命的人被稱作使徒,因此馬利亞有時被稱為“使徒們的使徒”。
    也許令人驚訝的是,考慮到當時女性地位低下,耶穌選擇向馬利亞和其他女性顯現,復活後的第一批傳道人是女性而非男性。他向馬利亞和跟隨他服事他的女性顯現。耶穌可以很輕易的向彼得、約翰,或躲在鎖上的門後的門徒們顯現。他選擇顯現在馬利亞面前。女人和男人一樣,都是福音可靠的見證人,被派去向所有他們接觸到的人傳福音。那些女性是虔誠的傳達福音,即使對著門徒們也是。(Shawna R. B. Atteberry)。
  1. 耶穌在經濟和個人方面都依賴女性的支持,你對此有什麼回應?

2.  我們對這個女人的背景一無所知,也不知道附身在她身上的七個鬼是什麼,不誇大或依賴我們的過去是否重要–即使它顯示了上帝的恩典?
3.  馬利亞是一位堅強而堅定的領導者,在現今擁有這樣的女性有多重要?

 

 

6.福音書中的女性們
 馬太福音 27:55-56

“不論是在祂的生活或教導,耶穌表現出對女性完全最高的尊重。祂承認男女本質上的平等,並不斷展現女性作為人的價值和尊嚴。耶穌珍視們她的團契、祈禱、服務、經濟支持和見證。祂尊重女性,教導女性,並以深思熟慮的方式對婦女們服事。” (詹姆斯·A·博蘭)
福音書中提到 42 位女性,雖然她們的名字並未全部提及,但每個都是對福音故事做出貢獻的真實人物。有些人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比如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抹大拉的馬利亞,還有無名的撒瑪利亞婦人,她與耶穌在井邊的對話是祂最長的談話記錄。這些婦女還包括了馬利亞和馬大姐妹,一個提供經濟支持的團體,還有許多病得醫治,擔子減輕的女人。有傑出領袖的妻子(希律王、彼拉多、希律的家宰苦撒)。然後也有那些為門徒提供榜樣的人,例如通姦被抓的婦人,一個殘廢多年的女人,一位寡婦和一個獻出她所有的女人,以及一個名聲不佳,為耶穌抹油的女子。還有家人們,包括耶穌的母親和彼得的岳母,睚魯的女兒和妻子,耶穌的妹妹和那些坐在被五餅二魚神蹟所餵飽的人群當中的孩子們。女性從來不被排除在耶穌的故事外,她們是耶穌最親密的朋友和門徒。

馬太福音(27:55-56 章)和馬可福音(馬可福音 15:40-41)都提到許多婦女站在遠處觀看十字架受難,而一小群婦女則站在十字架旁邊。當耶穌前往耶路撒冷時,祂住在附近伯大尼的一間房子裡,那裡住著兩個姐妹和一個兄弟,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拉撒路因耶穌奇蹟般使他起死回生而廣為人知,馬大是重要的人物。她掌管全家,而且可能是三個人中最年長的。他們的經濟足以供養耶穌和其他人,很可能是孤兒。馬利亞堅定的信仰使她無視社會習俗,放下手邊的家務,以門徒的身份坐在耶穌腳前,而馬大則稱呼耶穌為“拉比”或老師,從而表明自己是祂的門徒。耶穌很可能在被釘十字架的前幾天都待在他們家裡。

和耶穌在敘加附近的井邊談話的撒瑪利亞婦人也打破常規,與耶穌辯論神學。耶穌沒有捲入爭論,而是向她揭示了她真正的渴望,然後她就衝到她所在的城鎮,告訴所有人這個好消息:有個人知道她過去的一切。一個名聲不佳的女人給耶穌抹油,並且哭著用自己的頭髮擦乾祂的腳。當晚作東的法利賽人覺得被冒犯了,但耶穌却接受了她,並用她的榜樣來證明法利賽人是失敗的主人。還有一次,一個女人被拖到耶穌面前,被指控犯有通姦罪。對這種罪行的懲罰是用石頭砸死,法利賽人想看看耶穌會怎麼做。照理來說相關的證人和通奸的男人也理應在場,但並沒有,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圈套。耶穌扭轉了局面,祂沒有否認婦人的罪行,但祂原諒了她並定了那些指控的人的罪,後來他們摸摸鼻子默默地溜走了。
耶穌並沒有使用女性作為佈道的例證,而是將她們視為朋友、同工和旅伴。祂理解她們的需要,並及時伸出援手。祂也接受她們的幫助,並在別人面前高舉她們。祂打破常規,沒有將她們視為次等的族群,祂信任她們,並給予她們天賦的尊嚴。

1. 你有沒有想過福音書中提到女性的方式?
2. 一些女權主義者認為聖經忽視或貶低了女性的角色,你怎麼看?
3. 在今天的基督徒生活和事工中,婦女是否按照上帝的旨意被對待?

 

 

7. 初期教會的女性
使徒行傳1:12-14; 2:42-47

 
當耶穌離開他的門徒回到他父親那裡時,他應許差聖靈到他們那裡,使所有接待他的人都能作他的見證(使徒行傳1:8)。 他吩咐他們等到這事發生,再離開耶路撒冷。 他們聚集在一個樓上的房間里,可能是一個建在屋頂上的大房間。 有足夠的空間讓120名信徒聚集在一起,他們按照指示祈禱和等待。 這個小組由門徒領袖開始組成,並也有許多其他人,包括婦女。 在場的人之一,也是唯一被點名的人是耶穌的母親馬利亞。 很可能路加福音8章提到的那些人,章中提到的那些人以及至少一些在耶穌被釘十字架時站在那裡觀看的人也在那裡,儘管他們的身份不明。
 
福音書中提到的女性,除了馬利亞之外,沒有被再次確認,馬利亞只在這一小段中出現。 但這並不僅限於女性,在這些經文之外,福音書中提到的許多男人都沒有再次提及, 這包括一些門徒。 路加是作者,也是同一位寫福音書的人,他的重點是首先關注彼得的活動,然後是保羅皈依後的活動 ,所以使徒行傳主要是那些與他們有直接聯系的人。 在路加的記錄中有許多女性,其中一些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另一些則是作為更故事的一部分。
 
許多年前,先知約珥預言:在最後的日子里聖靈會降臨和 “ 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 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 老年人要做異夢。 在那些日子, 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 “當信徒們等待和禱告的時候,他們突然被聖靈充滿,就像約珥和耶 穌說的那樣,他們立即開始對聚集在外面慶祝五旬節的人群講話 。 神奇的是,他們能用在場的人都聽得懂的語言說話,這使他們感到震驚和驚 訝。 在彼得引起眾人的注意后,他第一次講道,是聖靈賦予他力量,許多人都有反應。 在那一天,教會誕生了。 教會不是一個組織或機構,而是人們通過對耶穌基督的信心而聚集在一起,在第一天就有3000 人加入了門徒。
 
在教會成立初期,新信徒聚集在家中,探索他們所經歷的新信仰。 家庭是女性的領域,正如邁克爾· 威爾特希爾(Michael Wiltshire)在朱尼亞. 保傑(Junia Project)中寫道:“家庭教會是早期教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管道,由女性資助和領導,如 呂底亞(使徒行傳16:11-40)、寧法(歌羅西書4:15)和約翰 · 馬可的母親馬利亞(使徒行傳12:12)。 “帖前5:12保羅指出,這樣的家庭教會領袖有極大的權柄,他告 訴他的讀者要感謝那些「在主里託付你們」的人。 在猶太文化和希臘羅馬文化中,女性在公共領域並不總是享有平等的機會或權利,因此家庭是最能接受和鼓勵女性發言、 教導和承擔責任的地方。 教會正是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
 
在五旬節那天,聖靈澆灌在所有相信的人身上,沒有關於年齡、性別、種族、民族的歧視。 所有人都有能力作見證和預言。 有許多婦女向新信徒敞開家門,與他們分享自己的經歷和飲食。 教會就這樣壯大起來。
 
1.            你認為聖經為什麼對著名的信徒如此輕描淡寫?
2.            教堂是在樓上的房間里構思出來的,但卻是在市場里誕生的——這是什麼意思?
3.            教會在家庭聚會時經歷了最大的成長期,你怎麼看?

 

 

 

Tabitha

1. 死里復活
使徒行傳 9:36-42

初期教會在耶稣門徒的傳道下成長,隨著新信徒在他們的社區中實踐他們的新信仰。 其中一位對她鎮上的寡婦產生了巨大影響的人是大比大(Tabitha),也被稱為多加(Dorcas),這是她名字的希臘語翻譯。 圣经记载說“她充滿了善工和慈善”,這表明她幫助窮人和有需要的人并不只是偶尔而已,而是她发自内心的生活方式。 特別的是,她透过裁縫工作來支持當地的寡婦。 大比大 的故事中沒有提到男性,這可能意味著她是個寡婦。 丈夫比妻子大很多是很常見的,因此年轻的寡婦並不罕見,倘若她沒有再婚,就意味著她能夠獨立地照顧自己。 大比大有自己的房子,这房子还拥有樓上的房間,这表明出她很富有。
令當地社區感到悲哀的是,大比大 (Tabitha) 病倒了。 與通常的猶太人習俗相反,她的遗体是为了埋葬而预备的,且埋葬在她房子的上層房間裡。 通常,死者都會被立即下葬,而沒有需要这般準備,照顧她的悲傷寡婦一直希望有奇蹟讓她起死回生。 大比大 (Tabitha) 的家可能是她居住的小鎮約帕 (Joppa) 教堂的中心,一些作家表示,她可能將自己的家讓給了貧窮的寡婦。 大比大是使徒行傳中唯一被稱為門徒的女性,可能還有其他人,但只有她被這樣稱呼。 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可能一直在指出大比大在當地教會中的重要地位。
在那時,彼得身在約 20 公里外的呂大鎮,大比大的門徒們決定派幾個使者請他到他們那裡去。 回程至少需要一整天,也許需要兩天,这也意味着當彼得到達時大比大已經死了一段時間。 當他抵达家里時,門徒們帶他到大比大躺著的地方,她被許多悲傷的寡婦包圍著。 這些婦女開始向彼得展示大比大出色的作品为證據,以及她為她們和其他人所製作的衣服。 彼得沒有提出任何要求,但無疑對他們的悲痛和大比大對他們的影響感到印象深刻,他讓他們離開房間,同時他跪下祈禱。 現在不是表演的時候,也不是彼得引人注意他自己的時候,但他祈禱一结束就轉向大比大,叫她起來。 大比大立刻睜開眼睛,一看到彼得,她就坐了起來。 我們不知道彼得和大比大之前是否見過面,或者除了名聲之外彼此認識,我們也不知道大比大睜開眼睛時的想法。 她知道她已經死了又復活了嗎,或者發生了什麼事? 彼得伸出手扶她站起來,然後叫其他人回房間。经文里都 沒有關於这些问题或所說的話的記錄,只记载了大比大复活了。 我們只能假設會有喜悅、驚奇、眼淚和壓倒性的感激之情,但这些都只是假设与想象。
除了全城都知道了之外,許多人也都相信了,纷纷述说這事件有多麽地非凡。 彼得毫不懷疑上帝可以恢復大比大,他不需要觀眾或特別的儀式。 大比大之所以很重要,是因為她是一位有信仰的女性,激發了她所在教會社區的信任和信心。 她致力於為有需要的人服務,由於她的榜樣,整個城鎮都聽說了耶穌的神奇力量。
 
1. 大比大以善行和慈善而聞名,你在社區中的聲譽如何?
2. 大比大用她所有的事奉神,結果是全城傳福音,你可以如何使用你的資源?
3. 你認為大比大睜開眼睛時在想什麼?

 

 

2. 禱告的殿
 
使徒行傳12:5-17
 
隨著教會的不斷壯大,首先是來自猶太人的壓迫,然後羅馬人任命為“王”的希律那裏來的壓迫也隨之而來。一些首領遭到迫害,有些則被殺,最後為了取悅猶太人,希律逮捕了彼得併將他關在監裏。當他在那裡時,教會竭力為他禱告,神聽了這些禱告,並在晚上派了一位天使奇蹟般地釋放了彼得。
 
當彼得意識到他已經被釋放時,他去了馬利亞的家,他知道教會聚集在那裡禱告。馬利亞是約翰的母親,他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馬可,後來成為保羅的同工,他也是巴拿巴的親戚,可能是馬可福音的作者。當彼得到了馬利亞家時,他敲了通向外邊的門。馬利亞似乎有一棟帶外院的大房子,彼得就敲這門。後來,一個名叫羅大的使女出來探聽,問誰在那。當彼得回答時,羅大就歡喜得顧不得開門,跑進去告訴衆人。羅大是使女,但她很了解彼得,認得他的聲音。也許他是常客,羅大很可能是馬利亞家的教會成員。路加讓讀者知道她的名字,證明她不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使女,而是教會中一位重要的成員。
 
當信徒的禱告被羅大打斷時,他們認為她瘋了。彼得怎麼會在門口?他在監裡,這就是他們禱告的原因,也許他們確信神會應允他們的禱告,但沒想到那麼快!羅大極力堅持,但他們仍然懷疑和爭論。最後他們中的一些人決定自己去看一下,當他們打開門時,彼得就在那裡!人們很驚奇,也很疑惑,於是開始激動地交談,因為彼得不得不要他們作聲,示意他們安靜坐下。然後他告訴他們一個使者如何出現救了他並帶他出了監獄。在此之前,彼得一直是耶路撒冷的傑出首領,但現在他似乎將這一責任轉交給了雅各,並繼續前往該撒利亞。
 
馬利亞是那些獨立而富裕的女子之一,她們讓自己的家供教會聚會。她是一位傑出的女子,她的兒子後來成為彼得和保羅的同工。當彼得出監後,他知道他應該去哪裡找到那些禱告的人,那就是馬利亞的家。雖然她足夠富有雇了至少一個使女羅大,但她們之間似乎比主人和僕人的關係更牢固、更熟悉。羅大聽到彼得的聲音非常歡喜,這告訴我們他們彼此認識,而且她是一個有信心的人,打斷女主人的客人是沒問題的,並堅持不認同他們的疑惑。這情況是罕見的,但它們呈現出教會的畫面是在一位和氣的女子家中活潑生動的聚會,其中有富人和僕人,男人和女人,有名的和無名的。一個相信禱告力量的教會,即使神馬上的應允也讓他們感到驚奇。一個即使在受迫害時他們也會繼續信靠搭救他們的神的教會。
 
1. 你如何看待那些禱告彼得獲釋人的不信?
 
2. 畫面中的教會是你今天所期望的嗎?
 
3. 除了彼得,這個家庭教會僅有的兩個成員是馬利亞和羅大,這對你有何啟發?

 

 

  1. 在河邊
    使徒行傳16:11-15路加對使徒行為的敘述將焦點從彼得轉移到保羅,不是因為一個比另一個偉大,而是因為路加成為了保羅的同伴。當他們一起旅行時,路加記錄了他的所見所聞,並描述了教會是如何在他們旅行的地區發展壯大的。在一次旅行中,保羅計劃去亞洲,但上帝打斷了他的計劃,通過一個夢,他和他的團隊被指示前往馬其頓(使徒行傳16:6-10)。他們到達了腓立比,這是馬其頓的大城市,也是羅馬的殖民地,但那裏沒有很多猶太人,可能也沒有猶太教堂。
    保羅的習慣是,到一個地方就先與當地的猶太人聯系,因為城市裏似乎沒有很多猶太人,他就去河邊,認為那裏會有一個禱告的地方。猶太人在城市外建立祈禱所是很常見的,通常會靠近用於潔凈儀式的水源。當他們找到一個禱告的地方,發現裏面全是女人。那天是安息日,保羅和他的同伴可能希望會有男人在那裏,但即使有,也沒有提到。這不是女士們的聚會,而是一群祈禱者的聚會。
    在場的一位女士是呂底亞,她被描述為上帝的敬拜者。她的名字有被提及是很有意義的,因為聖經中的許多人物都沒有被提及名字,但路加認為提及呂底亞的名字很重要。她是一個敬畏上帝的人,這可能意味著她是一個猶太人,她的家鄉是推雅推拉,是一位成功的女商人。
    她是一名紫布零售商,紫布在當時是一種昂貴的商品。「只有富有的精英階層才會穿染成紫色的衣服或用紫色鑲邊,家裏的沙發套等軟家具也都是紫色的。」 泰瑞亞紫,一種從海洋軟體動物中提取的染料,特別昂貴」(莫茨科)。她有自己的房子,並有員工維護它。
    呂底亞被保羅的話所感動,照著他所傳的福音作了反應,於是她和全家都受了洗。至於是立即發生還是在幾天內發生,沒有說明,但考慮到當時有水,呂底亞又要求保羅呆在她家裏,很可能是馬上發生的。在早期的教會裏,受洗是在一個人宣稱信仰耶穌為基督之後立即進行的;我們看到在五旬節那天的眾人,古實的太監和腓立比的獄卒都是立刻在信之後就受洗了。
    現代的「等到你準備好了」的做法或趨勢在聖經中沒有先例。受洗之後的呂底亞說服保羅和他的同伴住在她家裏。呂底亞被認為是歐洲第一個皈依基督教的人,也是腓立比教會的創始人。莫茨科寫道:「因為呂底亞敞開的心胸和開放的家庭,在腓立比建立了教會,這個教會因為她的贊助、她的主動、她的勇氣和她的事工而壯大。」上帝改變了保羅的行程,這樣他就能在祈禱的地方見到呂底亞,祂提前選擇了她。就像祂在叫以利亞去之前,揀選了撒勒法的寡婦一樣。呂底亞是一位商人,上帝選擇了她,祝福她,讓她能夠在家裏主持教會,並成為歐洲福音傳播的先驅。
  1. 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呂底亞在成為信徒後就放棄了她的生意。神如何利用你的生意生活來建立他的國度呢?
  2. 呂底亞沒有等很久才受洗,這是你應該考慮去做的嗎?

神選擇了一位女商人為歐洲打開福音的大門——祂為什麼要這樣做?

 

 

4. 火星山的女人

徒17:22-34

當保羅和他的同伴繼續旅行傳道時,在許多地方都遭受了迫害,最終他們來到雅典。雅典已經失去了它往日的榮耀和意義,但仍然是哲學辯論的中心,當保羅到達那裡時,他驚愕地看到許多不同的偶像和雕像。哲學家們非常小心,害怕遺漏任何一個神,所以造一個壇獻給“未識之神”以防萬一。這促使了保羅在火星山的傳道,火星山也被稱為亞略巴古,該山的法庭在雅典行使民事、法律和宗教生活的權力。

亞略巴古為城市的文化和學士提供了一個論壇,讓他們見面並聽取最新的思想,保羅被帶到那裡去解釋他的思想。根據路加的說法,雅典人除了整天聽新鮮事物外,沒有更好的事情可做。保羅就抓住機會,傳講耶穌的福音給眾人聽。講完了,有譏誚他的,還有想要聽更多的,也有幾個人貼近他,信了主,其中兩個人的名字,一個是丟尼修,他是亞略巴古的官,因此是一個有重要社會地位的人。雖然有哲學家在場,但丟尼修斯因其在法庭上的角色被特別提及,這說明了他作為公民領袖的地位。

提到的另一個人叫大馬哩,是個女人。不確定她是否參加了火星山的辯論,還是在其他時間聽到了保羅的分享。大馬哩是一個鮮為人知的人,路加確保記錄她的名字而隱藏其他人的名字,這突顯了她在某種程度上的重要性。受人尊敬的女性通常被禁止進入亞略巴古的法庭,除非她們是哲學家的學生,或者扮演Hetaira的角色,Hetaira是希臘語中對情婦的禮貌用語,她美麗,成熟,受過教育,受人尊敬,是古希臘最自由的女性之一。她們被有錢有勢的男人(通常是政客)包養,在所謂的研討會上充當女主人或同伴的角色,這是古希臘“受人尊敬的”妻子和女兒所沒有的福利。一些作家認為她嫁給了丟尼修,但如果是真的,這很可能會被路加提及。

也有可能大馬哩是一個獨立的、富有的女人,她在亞略巴古或在雅典的其他時候回應了保羅的分享,信了主。傳統上說,丟尼修成為了雅典教會的第一位主教或監督,教會在他的家中舉行,大馬哩是教會的創始成員,並與他一起在那裡工作。當然,如果她是他的妻子,她就會在家裡舉辦教會。使徒行傳中提到了很多人,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名字。她們代表了社會的各個階層,從女僕到公民領袖,從女商人到寡婦,從普通人到有錢有勢的人。所有相信耶穌福音的人都毫無歧視地成為教會的一員。通常的社會規範被耶穌革命性的教義顛覆了。大馬哩可能是雅典第一個信主的人,我們對她幾乎一無所知,但上帝通過路加讓我們知道她的名字,就像祂讓我們知道羅大,大比大和呂底亞的名字一樣。

1.    上帝揀選人告訴了我們什麼?
2.    上帝不會根據人的地位、才能或銀行存款來揀選他們——我們會因此而區別對待他們嗎?
3.    福音以什麼方式,或者應該以什麼方式,顛覆今天的社會規範和習俗?

 

 

5. 以做帳棚為業
使徒行傳 18

保羅Paul和他的同伴們在馬爾斯山Mars Hill佈道完後就離開雅典了Athens,毫無疑問,他們在那裡花了一點時間教導和鼓勵新信徒,尤其是丟尼修Dionysius和戴馬里Damaris。他的下一站是哥林多Corinth,這裡是羅馬的殖民地,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城鎮。大約在那個時候,革老丟皇帝Emperor Claudius下令所有居住在羅馬的猶太人都必須離開,包括那些被認為是耶穌追隨者的人。“基督教”這個稱謂當時並沒有使用,早期教會的信徒大部分是始終忠於猶太群體的猶太人。很可能許多被驅逐的人在哥林多這樣的城市尋求庇護,其中有一對已婚夫婦,百基拉Priscilla和亞居拉Aquila。保羅發現了他們,並與他們建立了關係,並沒有說明他是否尋找他們,但他們可能是被推薦給他的。
百基拉和亞居拉也都是商人,他們致力於向人們傳播耶穌的好消息。他們是做帳棚為業的,這也是保羅學過的技能,他們一起創業,一起工作了十八個月。每個安息日,保羅都會去猶太會堂,試圖說服那裡的猶太人,毫無疑問,他們在做生意的時候分享了他們的信仰。我們對這生意的運營方式一無所知,但我們可以假設,工作的質量是無庸置疑的,客戶服務是最高標準,帳單也會按時支付。當保羅寫信給帖撒羅尼迦Thessalonica的教會時,他告訴他們要立志:“過安靜的生活,辦自己的事,親手作工,使他們的行事為人可以得到外人的尊敬,自己也不會有甚麼缺乏了。”(帖撒羅尼迦前書4:11-12)毫無疑問,他和他的商業夥伴都有跟隨著這建議做。
亞居拉和百基拉因為革老丟的命令,離開羅馬如同難民一般來到哥林多。我們有理由認為,他們在羅馬也是以做帳棚為業,現在他們會嘗試用同樣的技能在哥林多養活自己。當他們在聖經中被提及時,他們是不可分割的,雖然他們的名字順序可能會改變,但從來沒有落下彼此。他們以夫妻的形象出現,他們在一起做生意和傳道。他們也和保羅成為朋友,毫無疑問在他傳教的過程中給予了他很大的支持,他在信中多次提及他們,並委託他們照顧不只一個家庭教會。在羅馬書16:3中,保羅提到亞居拉和百基拉為他冒著生命危險,這事在哪發生的沒有提到,但可能是他們三個人在以弗所Ephesus的時候發生的。
到了該動身的時候,保羅決定帶著百基拉和亞居拉往以弗所去。明顯地,當保羅在猶太會堂說服猶太人的時候,他們已經安家也重新開始了他們的生意。百基拉和亞居拉試圖勸保羅多停留久些,但他拒絕了,堅持他要去安提阿Antioch以及更遠處,同時他把以弗所開始不久的教會交給他的同伴。百基拉和她的丈夫是保羅信任且忠實的同事們,他們得到保羅的信任,保羅知道把教堂交給他們照顧,會得到很好的管理。他們用自身的技能和商業敏銳度去養活他們和供養教會,同時教導和供給那些加入他們的新信徒。

1.  百基拉和亞居拉的婚姻在哪些方面可以被視為典範?
2.  百基拉和亞居拉把他們的傳道當作是他們生意的延伸,而非把生意當作賺錢後去供給他們傳道的資金,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3.  百基拉和亞居拉被迫離開他們的家,重新開始,他們把這當作是一個機會。你遇到過哪些挑戰變成了機遇?

 

 

6.更準確的理解
使徒行傳 1824-28

保羅離開以弗所后,留下亞居拉和百基拉照顧和監督在他們家中聚會的地方教會。  他們取得成功的證據是,作為商人,他們有一個足夠大的家來容納當地的教會,即使它很小,也會超出大多數房屋的局限性。  估計這房子也是他們的營業場所,居住區屬於了上層。
一位名叫亞波羅的訪問教師來自亞歷山大港–一個著名的學術中心,擁有一座著名的圖書館。 亞波羅受過良好的教育,並且是一位有天賦的演說家,他去會堂向人們講述耶穌。 經文告訴我們,他「精通聖經」,並在主的道路上受過教導; 他的教導是準確的,除了一件事,他沒有正確理解洗禮的意義。 作為一名猶太人,他熟悉洗禮儀式,這種儀式被用來表示從罪中悔改並允許人們去聖殿。 使徒所教導並在五旬節所示範的洗禮雖然性質不同,但這是認同耶穌的死與復活和罪得赦免的標誌。 施洗約翰傳講悔改的洗禮,為即將到來的國度作準備,但耶穌的洗禮宣告國度已經來臨,信徒已經接受了聖靈作為受印和保障的證據。
百基拉和亞居拉聽了亞波羅的教導,意識到他需要向他解釋不同之處,所以他們把他帶到一邊去。 他們名字的順序很有趣,因為它通常表明哪個人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在這種情況下是 百基拉。 這引發了關於女性是否應該教導男性的爭論,一些人堅持認為她們不應該,而另一些人則以此為例說明她們為什麼應該這樣做。 保羅沒有區分這兩個門徒,也沒有堅持要亞居拉把亞波羅帶到一邊,而是指出他們都這樣做了。 百基拉的名字如此顯赫,似乎表明她在向亞波羅解釋的過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亞波羅沒有提出異議,並優雅地接受了更正。
亞波羅以這種新強調加入他的講道,繼續他的道路,並因反駁猶太人的論點而聞名。 他是如此有效,以至於哥林多的一些門徒認為他比彼得和保羅都偉大! 關於亞波羅、百基拉和亞居拉,亞歷山大·懷特寫道:“我非常欽佩這三位,以至於我真的不知道該最欽佩誰; 亞居拉和百基拉有著非凡的智慧、機智和勇氣,尤其是愛情; 或阿波羅更加謙遜、謙虛和基督的心意。 上帝使用百基拉和 亞居拉來建立和照顧教會,使用他們的恩賜和才能造福社區,並有勇氣解決錯誤的教導,即使錯誤教導來自著名的學術和公眾演說家。 洛克耶指出:「作為丈夫和妻子,以及謙遜的帳篷製造者,亞居蘭和百基拉極大地豐富了保羅和亞波羅的事工,而上帝反過來又用他們建立了教會。 ”

1. 你有沒有聽過一位著名的傳道人說了一些你知道是不正確的話但又害怕與跟他們說的事?
2. 你如何看待百基拉帶頭與亞波羅談話?
3. 亞波羅以有效和有天賦的傳教士而聞名,但他是通過幾個帳篷製造商的糾正才成為這樣的。 你有沒有想過你所做的工作是微不足道,或不被神使用?

 

 

7. 一起更好
羅馬書16:3-5

當聖經中提到百基拉和亞 居 拉 安時,他們都是在一起的,他們 從來沒有分開說過,也沒有高於另一個。 他們出現在四本書中,使徒行傳,羅馬書,哥林多前書和提摩太后 書,而且總是作為一個團隊。 我們知道他們做過帳篷,曾經是難民、移民和猶太信徒,但除此之外,我們對 他們的家庭生活知之甚少。 如果他們有孩子,他們沒有被提及,他們可能沒有孩子,這當然會使他們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甚至到其他國家更容易,或者他們的孩子可能已經長 大成人。 看起來他們確實是獨立的,有足夠的能力在需要的時候繼續前進。
 
亞居拉安來自土耳其黑海附近的本都地區,而百基拉可能是羅馬人。 他們住在羅馬,但當克勞迪亞斯皇帝厭倦了猶太人和基督徒之間的分歧 ,便迫使他們全部離開時,他們被驅逐出境。 一到哥林多,他們就遇到保羅,開始和他一起做工作,在十八個月的時間里,他們 一邊傳講耶穌的福音,一邊照顧新信徒。 當保羅決定再次移動時,他們先和他一起去了敘利亞,然後去了以弗所,就是今天的土耳其。
 
保羅離開他們在以弗所,繼續他的旅程,探訪和鼓勵教會,到了某一時刻,百基拉和亞 居拉安回到羅馬。 克勞迪亞斯可能在這個時候已經死了,但現在尼祿掌 權,由於他的迫害,他們很可能再次被迫離開並返回以弗所。 當保羅在羅馬監獄里給他們最後的問候時,他們 就在那裡(提摩太后書4:19)。 百基拉和亞居拉安成為移民中的難民,他們在陌生的異國一直是陌生人。 一位作家在談到百基拉時寫道:“對於那些現在移民的人來說,她是一個女英雄和榜 樣。 對於那些擔心移民會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的人來說,值得 記住的是,像百基拉、亞居拉安和保羅這樣的移民也使基督教的發展成為可能,因為他 們願意面對歧視來分享福音。 ”
 
當保羅寫信給羅馬的教會時,他特別讚揚了這對忠誠的夫婦。 他稱他們為他的同工,再次指出他們在事工上的平等和互補。 他們一起和保羅一起做工作,不僅在商業上,更是在分享耶穌的好消息。 顯然,在某個時候,他們曾為他冒過生命危險,書 中沒有解釋他們是如何做的,所以他們可能幫助他逃脫了他人的迫害,或者找到了擺脫使他們處於危險之中的困境的出路。 保羅表達了他自己的感謝,也指出外邦人的教會也都欠他們的感謝。 這是高度的讚揚,表明如果沒有這對勇敢而忠誠的夫婦的支援,保羅 不可能建立他所擁有的教會。 然後他請求向在他們家裡聚會的教會問好。 他們以前在哥林多、以弗所和現在在羅馬的家中都有照顧(或牧養) 教會。
 
當保羅在監獄里等待處決的時候,他確保提摩太把他的問候帶給了這對 夫婦,這夫婦是曾與他站在一起,分享事工的成果和痛苦。 他們和保羅一起,通過建立和培育許多教會來推進神的國,並成為 神如何使用商業技巧、好客、勇氣和婚姻夥伴關係來實現他的目的的榜樣。
 
1.         你能認同百基拉和阿基拉嗎?
2.         你認為他們的婚姻如何證明創世紀1:26,27?
3.         你如何運用你的才能和能力來發展教會?

 

 

 

Phoebe

1. 值得信賴的送信人
羅馬書 16:1-2
當保羅在哥林多的時候,他需要一個他可以信任的人來把他的信送到羅馬的教會。当时因为正处迫害時期經歷,使送信人的任务变得更加艰难。送信人不仅需要將信件交到收信人手中,他还必须将信閲讀出來并向他們解釋。這封信就是我們今天熟悉的<羅馬書>,是一本基督教信仰和實踐的手冊,從那時起,它就一直在教會中被研究和使用。 即使教會裏所有的人都能識字閱讀(但這不太可能),送信人也必須大聲朗讀信件,並在必要時回答問題並解釋含義。 這是保羅對他的送信員的要求!
大多數學者認為,他所選擇的送信人就是他在羅馬書 16:1 中推薦給教會的菲比 (Phoebe)。 她在聖經中被記載為教會的女執事,此教會位於哥林多沿海的一個城鎮叫做堅革里 (Cenchreae)。 被翻譯成 “執事” 的這詞的原文為 diakonos,也可翻譯為牧師或僕人。執事的意思就是當地教會的一個職位。 有人認為菲比因爲是女性,所以不可能被選爲執事,但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早期教會承認她且公認她是一名領導。 保羅除了使用自己講道的恩賜也使用其他在早期教會中從事講道和教導的人來做上帝的工。就好比女執事菲比,她在堅革哩服侍教會,而保羅承認她為一名在信心上和事工上的同工姊妹。
羅馬的教會由許多家庭教會組成,其中可能包括百基拉和亞居拉,保羅希望他們可以好好照顧菲比並儘其所能地幫助她。這其中包括提供住宿,這也是亞居拉和百基拉在過去曾經給保羅和他的同伴所作的事。保羅另加解釋說,菲比是個樂善好施的人,就連保羅他自己也曾經被她幫助過。這裏的樂善好施可以被描述為以金錢、禮物、努力或認可來支持的人,它也有提供保護個人或組織免受傷害的意思。 菲比顯然是保羅事工和教會事務中的關鍵人物。 她也顯然很富有,能夠一個人獨立並且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地位。唯有信任度與委身度高,才能夠勝任成爲這封信的送信人,而菲比就是最佳人選。
就像聖經中的許多人物一樣,經中很少提及菲比的個人生活,沒有提及其丈夫或孩子,我們也不知道她的歷史或背景。 她只出現在今天這節經文裏,然後又立即從視野中消失。 我們所知道的是,她是被保羅所信賴的伙伴且同時也是支持保羅事工的人,她以領導執事角色為教會服務,並且願意動用她的個人資源來支持保羅和其他人。 我們要感謝菲比把這封寫給羅馬教會的信送到羅馬教會; 雖然保羅是這封書信的作者,但卻是透過菲比,將其帶到羅馬並向教會宣讀。 毫無疑問,保羅還有有許多其他的支持者和同工,在他的宣教旅程上給與保羅各樣的支持與幫助,且其中許多人將繼續保持匿名。 盧克Luke確保我們認識菲比,以及她在初期教會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 菲比鮮為人知,但她在教會初期很重要,你是否有時會覺得自己很渺小?
2. 菲比藉著保羅把自己擺上給上帝使用,你是否準備好讓自己為神所用?
3. 你認為你為教會所做的事情應該受到讚揚嗎?

 

 

 

Junia

2. 錯誤的出名原因
 
羅馬書167
 
保羅向兩人問安,這一簡短的要求引起了重大爭論和異議。主要爭議是猶尼亞(或如某些譯文所說猶尼亞斯)是男性還是女性,以及此人是否是使徒或只是為使徒所熟知。
 
最早的解經家認為猶尼亞是一個女人,她是使徒,或教會的領袖。John Chrysostom(公元 349-407 年)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和著名牧師反對女性擔任領袖角色,但他寫道猶尼亞:“成為使徒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要在使徒中脫穎而出 – 想想看“是啊!真是一首美妙的讚美詩!他們的功績和善行都是傑出的。的確,這個女人的智慧是何等大,甚至被認為配得上使徒的稱號。”
 
猶尼亞是女性是所有教會學者的一致觀點,直到 13 世紀羅馬牧師Giles,對教皇 Boniface牧師堅持認為猶尼亞和安多尼古是可敬的男人。他的觀點是使徒總是男人,所以猶尼亞也必須是男人。問題是,在希臘語中,唯一決定名字性別的是直到七世紀才開始使用的口音,所以它可能是男性或女性。聖經翻譯在是否使用猶尼亞或猶尼亞斯上存在分歧,儘管猶尼亞斯(男性版本)這個名字沒有出現在古希臘文學的任何地方,而猶尼亞(女性版本)卻出現了。儘管 Giles 做出了努力,但普遍的觀點仍然認為猶尼亞斯是女性,並且一直保持這個名字在希臘文本中的翻譯方式,直到 1858年Alford,然後Nestle 在 1927 年將其改為男性形式,這是許多聖經翻譯的根據。 1980 年又改回來了,現在猶尼亞通常被認為是女性!爭議的原因似乎更多是個人喜好和偏見,而不是對語言的實際研究和最早見證人的公認觀點。
 
那麼假設猶尼亞是一個女人,她是使徒還是只是為使徒所熟知,她與安多尼古是什麼關係?大多數作家認為,猶尼亞和安多尼古斯是一對已婚夫婦,他們可能與保羅有血緣關係,或者至少是同一個猶太族。保羅說他們在他之前就是信徒,他們可能是耶穌復活的見證人和最早教會的成員。使徒的頭銜在經文中有不同的含義;這是給第一批門徒的頭銜,但後來又加上了其他人,包括保羅、巴拿巴、西拉和其他人。這些人被公認為教會的早期領袖。這個詞本身是希臘語,指的是被派去傳遞信息的人或履行特定職責的人,所以它也被用來指代傳教士、開始新事工的人和建立教會等等。
 
猶尼亞和安多尼古在使徒中是傑出和受人尊敬的,這幾乎沒有爭議,並且被認為是他們的一員(儘管並非所有的翻譯都讚同!)。她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她與非比、百基拉、馬利亞和猶利亞等的其她女性被提到,她們和保羅還有其他人在不斷成長的教會中是基要人員和同工。遺憾的是,她為人所知的,卻是因為她的性別或是否是使徒的爭議,而不是因為她為保羅和教會的事奉,通過他們也事奉了我們。
 
1. 問題的爭議隱藏了實際的價值是有多容易?
 
2. 猶尼亞與其他人一起被提到是因為他們為保羅和教會的事奉,她可能做了什麼?
 
3. 知道猶尼亞是男是女重要嗎?

 

 

 

Lois and Eunice

傳承
提摩太後書1:1-5

聖經中只有一個人被稱為祖母,她只在一節經文中簡短地出現過,但她對早期教會的發展卻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提摩太後書1:5中,我們讀到有兩個女人對一個提摩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是他的母親友尼基,另一個是他的祖母羅以。保羅寫給提摩太的第二封信提到了提摩太應該如何裝備自己來接替保羅的指示,因為保羅在監獄裏隨時都可能被處決,提摩太在以弗所服侍教會,是保羅所選的接班人。
在使徒行傳16:1中提到了提摩太的媽媽,友尼基,但沒有提到名字。我們知道她是一個猶太女人,嫁給了一個希臘男人。她是一個信徒,可能是在保羅早些時候訪問她的城鎮時(使徒行傳14章中提到)開始信主的。關於她的丈夫,除了富有表現力的「但是」這個詞外,什麼也沒有說。「尤妮斯是個信徒,但他是個希臘人!」
提摩太在猶太信仰中長大,但沒有受過割禮,這意味著他的家庭沒有完全被猶太社區所接受。很可能在保羅認識他們的時候,提摩太的父親已經不在了,不是死了就是離婚了。他可能拒絕讓提摩太在嬰兒時期接受割禮,或者別的猶太人不讓他受割禮,因為他的父親不是猶太人。
提摩太的成長似乎沒有父親的影響,但他有母親和祖母的正面的,信實的榜樣。一個猶太女人嫁給一個希臘人是不尋常的,盡管沒有人提到這一點,而且他的父親顯然沒有變成猶太人。友尼基和她的母親在提摩太之前就已經成為基督徒了(提摩太後書1:5),她們的榜樣是如此強大,以至於保羅認為提摩太的信心是她們兩個的功勞。在提摩太後書3:14,15中,保羅提到提摩太從小就接受聖經的教導,如果沒有一個信主的父親,這個任務就會由他的母親和祖母來完成。
當保羅在使徒行傳第16章見到提摩太一家時,他對提摩太印象深刻,決定帶他一起去,但因為提摩太沒有受割禮,他不能像保羅想的一樣在會堂裏供職。於是保羅替提摩太的父親給他行了割禮,使他在猶太會中完全被接納。從此提摩太作了保羅屬靈的兒子,被細心栽培,準備他的職分。
這兩位女士,羅以和她的女兒友尼基在提摩太的生活中投入了很多。首先,他們確立了他的猶太信仰,盡管他可能沒有完全被社區所接受。他的母親很可能也在努力尋找她所需要的支持。羅以也可能因為允許她的女兒嫁給一個非猶太人而受到批評,整個家庭可能也丟失了很多應有的權利。
他們不允許這些事情阻止提摩太接受良好的教育,接觸神話語的真理,當他們接受耶穌的好消息時,他們能夠在他們的兒子和孫子的生命中看到他們榜樣的果實。就像友尼基和她母親一樣,我們可能沒有一個支持我們的社區,或者一個支持我們的配偶。但我們仍可以在我們的家庭中,甚至別人的家庭中,為神做見證,做一個好的榜樣。
也許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像羅以這樣虔誠的祖父母,他們在信仰上鼓勵和支持年輕一代和他們的父母,特別是那些因為距離或其他原因與親生父母分開的人。

  1. 作為父母,雖然自己的孩子要為自己的信仰選擇負責,但是你有為他們做一個好的榜樣嗎?
  2. 誰對你的孩子和孫子最有影響力?
  3. 你是否有為年輕人花費心血,成為信仰的榜樣,在神的話語中建立他們?

 

 

Women in the Church

4. 神的家庭

加拉太書6:9-10

雖然這些日常筆記並不是有意要進入關於女性在教會中擔任角色的辯論,但不可能忽視她們在教會早期的誕生和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如前所述,婦女在家中主持教會,在經濟上支持其他教會和人的事工,與著名的使徒共同工作,開拓新的事工,並獲得門徒、執事和使徒的頭銜。在哥林多前書11章中,保羅推斷婦女會在公眾聚會中積極地禱告和講道,他也將最重要的任務託付給她們,以建立新的信仰社區。在羅馬書第16章,提到了29個人,在他們的事工當中,女性比男性更多。

在基督教會最初的200年裡,大多數聚會都是在家裡舉行的。這些家庭教會都有婦女參與。百基拉和亞居拉在以弗所(哥林多前書16:19)主持和領導了一個家庭教會,後來又在羅馬建立家庭教會(羅馬書16:3-5)。亞腓亞是歌羅西一個家庭教會的重要成員,也是腓利門書1:1-2中被問安的三個人之一。寧法在老底嘉的家中主持了一個教會,歌羅西書4:15保羅向她問安。吉爾和卡瓦內斯指出:“這些家庭可能是相當大的家庭社區,包括直系親屬、大家庭成員、僕人/奴隸和雇員。在古代世界,男人和女人都可以是戶主和贊助人。女性作為這些家庭管理者而具備的經驗,以及她們的“社會權威、經濟權力和政治影響力”,確立了女性在希臘羅馬社會其他領域的領導地位,甚至在猶太社會的猶太教堂的領導地位。

聚會也在其他地方舉行,新信徒繼續在會堂和其他時間聚會,但早期教會的一個特點是在家裡。“信仰之家”這個詞在新約中很常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氣,也反映了這些最初的基督徒相互認識和學習的願望。使徒行傳2:42-46所描述的這些聚會模式是一致的,因為他們集中在一起吃飯,也就是一起掰餅。他們可能會閱讀舊約的教導,或者至少是引用記憶中的段落(新約直到許多年後才存在),他們可能會分享來自另一個教會或使徒的書信,並會有鼓勵的話。他們是如何組織起來的還不清楚,但很可能是戶主帶頭,其他人也會參與,因為他們覺得是被聖靈所引導的。

儘管作為長老的猶太人信主後,無疑將繼續擔任這一角色,但與教會有關的職位並不存在。教會是充滿活力的,它適應了那些聚集在一起的人的需要和更廣泛的社會需求。最初的信徒都是猶太人,他們並不認為信仰耶穌就意味著放棄猶太的歷史和文化,但最終,基督徒和猶太人不可避免地會分離。隨著教會的成長和發展,它也有了自己的結構和組織,導致女性被排擠,最後男性接管了幾乎所有的領導職位。然而,女人對於上帝國度的發展始終是必不可少的,家庭仍然是教會的主要組成部分。正是在這些家庭中,有信仰的男男女女成長為塑造我們生活的領袖。

1.    現在是教會重新追溯其根源的時候了嗎?
2.    今天的教會在哪些方面反映出了信仰之家?
3.    女人怎樣才能最好地為上帝的國服務?

 

 

  1. 理想的女性
    箴言31:10-31一些讀到這段的女性會認為這是一種威脅或是一個不可能的期望。這個標準如果拿來比較,就不可避免的會有欠缺。事實上,箴言第31章中的女性並不存在,但正如伊爾澤·簡森Ilze Janzen所言;她是「現代女性可以努力成為的榜樣」。在箴言第31章中的女性是現代女性可以學習的正面榜樣。
    這篇裡所描述的女性是家裡的負責人。她擔當起這屋子裡所有一切大小事務,包含居住在屋子內的人,並確保每個人都會做自己該負責的事。這位女性不是簡單的授權下去,而是為家庭的物質需求做出貢獻,她格外的參與自己的生意,生產各種形式的紡織品。她不僅是把原始產品變成有用的材料,或者我們可以稱之為使她家庭裡農業產業所提供的資源做增值,還為自己的家庭生產了床上所需的和衣服的成品,並出售給其他人。
    不滿足於這些衣物和亞麻製品的生產,批發和零售,她還投資房地產並管理房地產的投資組合,參與商業交易和有關家庭未來財務的決策。她透過照顧窮人為他人樹立了一個標準,也為她的孩子們立定了道德框架去跟從。這個家被認為是她的(第15,21,27節),但她沒有聲稱這家是她自己的,她與丈夫有良好關係,他們一起分擔家庭的責任,但很明顯,是她在家庭中行使權力。
    這是一個勤勞、慷慨、能幹的女人。她也同時誠實又可靠,她的丈夫知道她只會尋求對他和對孩子好的事物,她會犧牲自己的舒適和慾望,以確保其他人都不缺乏。
    當她說話的時候,她是深思熟慮和明智的,如果她需要糾正或教導則總是展現善良,她表現得有尊嚴並充滿信心地看待著這世界。這是一幅非凡的圖景,也似乎是遙不可及的標準。這幅畫描繪的是一個不卑躬屈膝、不被歸類給廚房、沒有缺席家庭的決策。她有獨立和權力做出影響經濟,社交,和物質情況以及她的家與家人未來的決定。她被描繪成理想或高貴妻子的典範。
    作為回報,她的兒女都稱她有福。有哪個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公開的讚美她並稱她有福呢?她的丈夫也是如此,他是一個城市領導,他對所有人強調她是一位多麼出色的妻子和母親。他自信地堅持說,他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好的妻子了,儘管歲月侵蝕了她的容貌,但她對上帝的信心和樂觀永不減弱,她會持續把讚美和感謝上帝當作目標。她應該會也將會得到獎賞。
    這樣的女人被描繪成理想的形象,讓人嚮往。不是因為她擁有的技能,而是她的性格和忠誠。她並不次於她的丈夫,而是與他平等,因為他們共同承諾忠誠地生活,並將這種信念傳遞給他們的孩子。
    男性和女性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創造的,彼此相輔相成,完成上帝給他們的旨意。
  1. 你覺得這位女性的典範如何?
  2. 如果你是一位妻子或母親,你希望你的丈夫或孩子像她的丈夫或孩子一樣的回應妳嗎?
  3. 如果你是丈夫、女兒或兒子,你就是這樣說你的妻子或母親嗎?

 

6. 什麼造就一個重要的女人?
詩篇13913-18

意義可以被描述為一種品質或特徵,它應該將某事標記為重要但不明顯,並且可能會或不會被其他人識別。 英文單詞“significance(意義)”並沒有出現在聖經中,最接近它的“signification (意義 )“ 只是帶有否定地使用,指”沒有意義“的事物 無法被理解。 意義(signification)的意思是使人知道或清楚,通常應用在文字或符號上。  重要的(important)、有力的(powerful)有意義的 ( meaningful) 或 顯著的(remarkable)等詞可能與 significant 相似,上下文將決定它們的含義。 那麼一個重要的女人意味著什麼呢
 
本系列中提到的女性在上帝永恆的救贖計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她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也可能不知道它會產生的影響。 其中一些女性並不為人所知,而另一些則可能被稱為聖經中的名人! 有些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夏娃或耶穌的母親瑪利亞,而許多則更模糊,例如大馬哩或蘇撒拿。 有些婦女的行為是好的,而另一些婦女,如波提乏的妻子,則有相反的意圖,有些女人的行為完全出於自身利益,還有一些女人的願望是為他人服務。 她們之所以重要,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個人應辦事項或性格,而是因為上帝在她們 裡面工作,並通過她們來實現他救贖世人的計劃和目的 。
 
當代英語聖經《哥林多前書》1:26-27這樣寫:’“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着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 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 “這些想法反映在上帝選擇重要的女性身上。 這並不是說沒有聰明人,沒有位高權重的人,沒有出身名門的人,但這並不是她們重要的原因。
 
這些重要的女性中有一些已婚,而另一些則離婚、喪偶或單身; 有些是年老的,比如伊麗莎白和亞拿,還有像米利暗這樣的孩子,她後來長大後是一名重要的女性,就像耶穌的母親馬利亞, 拉結和利百加。 有商界女性,包括呂底亞和百基拉、社會地位高的女性和背景有疑的女性(喇合、抹大拉的馬利亞和撒瑪利亞的婦人)。 有僕人(羅大、夏甲)和獨立而富有的耶穌和使徒的支持者。 她們被稱為妻子、母親、祖母和姐妹、先知、使徒、執事和門徒,有的貧窮和受壓迫,有的富有和有權勢。 每個人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由衪揀選並分別出來,並記錄在衪的話語中,作為我們的榜樣和鼓勵。
 
當我們閱讀聖經的故事並看到那裡出現的人物時,我們可以看到上帝的手積極地鼓勵和引導每一個人,以便首先為衪兒子的到來準備道路,然後建造衪的教會。 即使是現在,衪也在引導和鼓勵一般男女進入重要/有意義的地方,在那里,他們的言行不 僅會對他們的家人和朋友的未來產生重要影響,而且會對他們身後的世界 產生重要影響

1.            你覺得自己很重要嗎?
2.            我們經常把“名人”作為我們的榜樣嗎?
3.            誰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7. 找到自己的意義
詩篇8: 3,43

我們人(至少)需要三樣東西,首先是意義,然後是安全,最後是被愛。 我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努力滿足這些需求,但方式往往是錯誤的! 從頭到尾,我們都想要有歸屬,有人關心我們、愛我們,並且會接受我們,儘管我們有缺點。 我們希望這種愛是無條件的,但又常常擔心不會如此,因此我們會以特定的方式來實現那些會讓人們愛我們的事情。 我們希望在身體上、情感上和社交上都安全。 重要的是要知道我們不會受到傷害,尤其是我們關心的人,和關心我們的人。 我們可能會因為處於危險之中而感到身體不安全,或者因為我們被嘲笑或欺負、貶低或拒絕而情緒脆弱,我們將努力尋找應對或避免這些情況的方法。 

這三個需求中的第三個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 某些事或人對一些人來的說是有意義的,而且希望不僅僅對一個人有意義。 當我們不在的時候,被人想念,重要到被人包容。 這三件事顯然是相互關聯的,消耗了我們大量的精力和資源。 我們可能認為我們可以在一個將成為我們終生伴侶的人身上找到它們,或者在我們的職業、愛好或社交網絡中,我們可以在教堂或我們追求的某個夢想中尋找它們。 在內心深處,我們可能知道上帝通過我們與耶穌的關係而提供了這些,但我們可能仍然感到不滿足。 

傳道書的作者與這些想法作掙扎,並得出結論,無論他做什麼,都是毫無意義的,都是在捕風。 他試圖追尋智慧,但他越聰明,他就越不了解,所以他想試著用讓他快樂的東西來充實他的生活,但他卻說這是沒有喜樂,是正在剝奪自己,這 一切都是毫無意義的。 所以,他認為他會嘗試明智地生活,但這並不好,所以也許他會成為一個工作狂,但這又一次讓他空虛。 他富有,有權勢,擁有他想要的一切,但這都是虛榮心。 其他人認為他很是舉足輕重的人,他們便想要和他交朋友, 但只是為了他們可以獲得優勢。 他認為自己微不足道,無足輕重,在書第 12 章的末尾中,他寫道:’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 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 …  看守房屋的發顫,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 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 

我們所求助的,或鼓勵我們的孩子去尋求的許多事情,都像傳道書的作者所說的那 樣。 找一份好工作,買一所好房子,賺很多錢,贏得獎牌,開一輛好 車。 去健身房鍛煉,增肥或瘦身。 改變你的發型和衣服,找一個合適的人結婚,找一個讓你聽起來很重要的工作頭銜,擁 有在街上最好的前園。 這些事情本身是沒有錯,但它們不會給你所追求的意義。 他們最多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補暫時的空虛,但這只是暫時的。 

你很重要,上帝創造你是有目的的,並且無條件地愛你。 衪叫你相信衪,把你的憂慮卸在衪肩上,因為衪關心你。 祂已應許永遠不會離開你,也不會丟棄你,當祂再來時,會把你呈現得一塵不染。 祂已將聖靈託付給你,與你同住並引導你,即使你不明白這些話,祂也會為你祈禱。 祂應許沒有什麼能使你與祂的愛隔絕,在所有這些事情上,你都已得勝有餘。 你是國王的孩子,永生的繼承者,你將與祂一起統治。 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 

1.    你要去哪裡尋找意義?
2.    你覺得自己有意義、安全、被愛嗎?
3.    當你計劃你的未來時,你的抱負是什麼? 為什麼?